嗅觉经验对非洲爪蛙嗅球颗粒细胞树突棘可塑性的动态调节

发布时间:2017-12-06 22:26

  本文关键词:嗅觉经验对非洲爪蛙嗅球颗粒细胞树突棘可塑性的动态调节


  更多相关文章: 颗粒细胞 树突棘 形态可塑性 嗅质丰富 嗅觉剥夺 激光共聚焦活体成像


【摘要】:颗粒细胞是嗅球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间神经元,它富含树突并且树突上密布点状的树突棘。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嗅球颗粒细胞的树突棘经历着形态的重构。然而,关于嗅觉经验对活体状态下颗粒细胞树突棘形态可塑性和钙信号的动态变化的调节作用,目前仍然知之甚少。首先,我们用单细胞电转技术标记上非洲爪蛙幼虫蝌蚪嗅球中的单个颗粒细胞,活体观察到颗粒细胞的四种树突棘(filopodia,thin,stubby,mushroom)结构,并具有突触小结的结构;然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颗粒细胞树突棘的形态变化进行在位活体时间序列成像。借助于长时程(以周为间隔)活体成像,我们对颗粒细胞总树突棘的密度、四种树突棘的动态变化和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嗅质丰富环境可以促进总树突棘密度的增加和mushroom稳定性的提高。借助于短时程(以小时为间隔)活体成像,我们对不同树突棘之间的形态转变进行了分析。形态学结果发现小树突棘(filopodia与thin)之间的形态转变更容易受到嗅质刺激或者嗅觉剥夺的影响。最后,我们利用钙成像实验证实了嗅觉感觉操作可以调节嗅球颗粒细胞的活动性。以上结果证明,不同的嗅觉经验可以调节嗅球颗粒细胞不同类型树突棘的形态可塑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方;;树突棘的结构、可塑性与功能[J];四川解剖学杂志;1985年02期

2 张妍;唐民科;张均田;;树突棘与学习记忆[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3 张赛圣;程丽霞;吕诚;;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神经元树突棘重塑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06期

4 肖颖;王倩;徐慕玲;李俊凤;李兵;蒋锦昌;;亚磁环境孵化对雏鸡厌恶性条件化记忆的影响及相关的树突棘密度变化[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年04期

5 吴萍;于东明;;前突触终末和树突棘之间突触连接的能动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17期

6 汪迁;李杨;都思丹;;三维显微图像中神经元树突棘自动检测与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7 周琳娜;魏建峰;王芳;袁琳娜;王小丽;刘汉武;刘胜洪;;树突棘素在大鼠小脑中的表达和年龄变化[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7年01期

8 段明慧;卢习;张伟;李玲玲;陈树林;赵善廷;;子宫内电击转染技术在神经元树突棘发育及神经纤维归巢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年03期

9 何方;万选才;;树突棘及其可塑性研究的现状[J];神经解剖学杂志;1986年02期

10 陈立波,薛静波,赵丽丽,易红英,赵书鹏;不同饲养条件对鸡新纹状体神经细胞树突棘的影响[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杰;刘深泉;;树突棘中钙信号的数值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郭阳;易咏红;孙卫文;苏涛;廖卫平;;FMR1基因敲除小鼠感觉皮质管状区神经元树突与树突棘可塑性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博爱;;ephrin/Eph对树突棘的调节研究进展[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4 崔慧先;李莎;康林;张超;;双氢睾酮对SAMP8小鼠海马树突棘的快速影响及作用[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5 王国华;程玉芳;梁宝方;袁欣;徐江平;;抑郁症小鼠海马区BDNF表达和树突棘密度的时间变化[A];第十五届中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6 孙卫文;郭阳;易咏红;;钙结合蛋白Calbindin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张苏明;常丽英;梅爱农;梁燕玲;李罗清;殷小平;;8-溴环磷酸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再生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易咏红;;mGluR激动或抑制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和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林杭;曹仁存;王庆松;吴渝宪;王伟文;;NMDA受体诱发神经元树突棘形态改变和AMPA受体移动到树突棘的时间动态变化[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文琪;李刚;郑歌;朱彦兵;张弛;王韵;;蛋白激酶D1对突触形态发育的调控作用[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提莲英;衰老过程中认知力为何下降有新解[N];健康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华凌;多睡觉更聪明有了实证[N];科技日报;2014年

3 无雨 编译;“过目不忘”小处练功[N];大众科技报;2002年

4 刘海英;神经细胞内质网功能机理揭晓[N];科技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齐芳 詹媛;人类的大脑可“塑造”[N];光明日报;2012年

6 姜岩;过目不忘有“绝招”[N];安徽日报;2003年

7 记者姜岩;过目不忘有“绝招”[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超;电磁辐射对内嗅相关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黄玉斌;非洲爪蟾嗅球中间神经元树突棘的活体成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徐畅;慢性应激性抑郁样行为发生中眶额叶5-HT_(2A)受体与阿片肽的作用及其对神经可塑性的调节[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丽;嗅觉经验对非洲爪蛙嗅球颗粒细胞树突棘可塑性的动态调节[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任雯雯;激活α_(2A)-肾上腺素能受体促进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树突棘的成熟[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姝丽;手术对不同年龄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4年

7 王磊;小鼠海马CA1区轴棘突触相关特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8 龙欢;猪Dab1和Fy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调控细胞骨架重排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科学;利用双光子显微镜在体观察脊髓半切后小鼠感觉皮层后肢代表区树突棘的变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陶玺[,

本文编号:1260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60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6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