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基因敲除体系的构建及六个细胞自噬基因的功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基因敲除体系的构建及六个细胞自噬基因的功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稻镰状瓶霉 细胞自噬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基因敲除 生长发育 根部定殖
【摘要】:自然界中,植物与微生物通常形成互利共生的体系,这对植物的生长和自然生态系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生真菌是一类能广泛与植物互作并与植物保持平衡状态的一类微生物,其生活史中至少有一部分能侵入并且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中,且不引起宿主植物发病。暗色有隔内生真菌是内生真菌中的一大类群,严格定殖在植物的根部,能够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同时能影响植物的群落。稻镰状瓶霉Harpophorn oryzae是从疣粒野生稻分离得到的一种典型暗色有隔内生真菌,定殖在水稻根部,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并提高水稻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研究稻镰状瓶霉与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该共生体系。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在真核生物(从酵母到人类)中具有高度进化保守性的一类亚细胞降解途径,研究表明该过程与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有关。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细胞自噬过程是否影响稻镰状瓶霉在水稻中的定殖从而影响共生体系。本研究基于稻镰状瓶霉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探索适用于稻镰状瓶霉的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并且对六个自噬相关基因的功能做了深入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自噬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酵母和稻瘟病菌自噬相关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在17种真菌(包括两种卵菌)中找到细胞自噬过程和调节自噬过程的基因的同源序列,并对它们的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着重对稻镰状瓶霉中自噬相关基因进行详细鉴定和分析。2)探索稻镰状瓶霉中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使用目的基因敲除的方法来研究稻镰状瓶霉中的基因功能,探索并优化适合稻镰状瓶霉的基因敲除体系。成功获得HoATG1、HoATG5.HoATG7、HoATG8、 HoATGl2和HoATG16共6个自噬相关基因的缺失突变体。3)六个基因均参与稻镰状瓶霉的细胞自噬过程六个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均对饥饿敏感,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发现,六个基因HoAG1、HoATG5、HoATG7、HoATG8.HoATG12和HoATG16的缺失突变体在饥饿诱导的条件下菌丝液泡内无自噬小体积累,细胞自噬过程被阻断。4)稻镰状瓶霉中不同基因同酵母、稻瘟病菌的保守性验证稻镰状瓶霉中的HoATG5.HoATG8能够回补稻瘟病菌突变体△Monatg5口ΔMoatg88的表型,证明两个自噬基因与稻瘟病菌中的自噬基因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同源性;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稻镰状瓶霉中HoAtg5-HoAtg3,HoAtg5-HoAtg16,HoAtg7- HoAtg8,HoAtg7- HoAtg12,HoAtg8-HoAtgl之间能发生互作,结果与酵母中一致,说明在稻镰状瓶霉中同样有着保守的泛素样蛋白结合系统。5)自噬相关的三个基因对水稻共生体系无影响三个突变体△Hoatg5、△Hoatg7和△Hoatg8与水稻进行共培养的结果显示,三个基因缺失突变体在促生效果上与野生型一致,说明三个基因fAoATG5. HoATG7和HoATG8与水稻促生无关;三个突变体在水稻根部定殖的结果显示,三者都能够定殖在水稻根部并且产生典型的侵染结构:暗色有隔菌丝、厚垣孢子及其萌发产生的芽管及侵染钉,最终都能够形成暗色有隔内生真菌特有的微菌核结构,证明三个基因HoATG5.HoATG7和HoATG8与根部定殖无关。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82;S5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杰;谭玉珍;;细胞自噬研究技术进展及其应用[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7期
2 钱帅伟;漆正堂;支彩霞;丁树哲;;抑癌基因p53与细胞自噬[J];生命的化学;2011年05期
3 马泰;孙国平;李家斌;;细胞自噬的研究方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3期
4 向波;易梅;李小玲;李桂源;;细胞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3期
5 王珂;;细胞自噬与肿瘤治疗的初步研究[J];科技风;2012年06期
6 杨智;;细胞自噬受蛋白质乙酰化调控[J];科学;2012年04期
7 ;乙酰化在细胞自噬调控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J];中国基础科学;2012年05期
8 陶冶;任晓峰;;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J];病毒学报;2013年01期
9 何贤辉;何健;欧阳东云;;细胞自噬与炎症反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年02期
10 李桂兰;闫华超;;细胞自噬与衰老[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赤;陈文捷;杨杨;李华;易述红;陈规划;;老年大鼠肝脏细胞自噬及其移植后改变[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刘杰民;纪云西;蒋历;黄贵华;郑超伟;郭超峰;;细胞自噬是探索中医药微观机制的新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康生;代剑平;;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键;邓玉杰;张晓燕;吕鹏飞;徐俊;杨颖;宁光;;脂肪细胞自噬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意义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陈英;朴英杰;;人肝细胞自噬性凋亡的形态学观察[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杨键;邓玉杰;张晓燕;吕鹏飞;徐俊;杨颖;宁光;;脂肪细胞自噬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意义探讨[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颖;杨静;廖文娟;刘向宇;张辉;王杉;王冬来;冯京南;俞立;朱卫国;;胞浆中Fox01引起细胞自噬进而发挥抑制肿瘤的功能[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永;邹s舠,
本文编号:1263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63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