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胶囊型农药和碳纳米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效应

发布时间:2017-12-08 17:29

  本文关键词:纳米胶囊型农药和碳纳米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胶囊型农药 碳纳米材料 微生物 生物效应


【摘要】:本文利用微量热、土壤酶活性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以纳米胶囊型农药和碳纳米材料对微生物的生物效应为研究对象,从纳米材料对微生物能量代谢、微生物的丰度、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形态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等角度,展开了纳米材料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的研究,为今后这两种纳米材料在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FeCl24H2O和FeCl3-6H2O为原料,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Fe304磁性纳米粒子(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经碳化二亚胺脱氢偶联,进一步将Fe3O4 MNPs与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脱水结合,得到羧甲基-β-环糊精-Fe304磁性纳米粒子(CM-β-CD-Fe304MNPs)。以敌草隆为客体,CM-β-CD- Fe3O4MNPs为主体,通过包合作用制备胶囊型的纳米农药羧甲基-p-环糊精-Fe304磁性纳米粒子-敌草隆(CM-β-CD-Fe3O4MNPs-Diuron)。运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透射电镜等方法对磁性纳米粒子和纳米农药进行表征,结果证实羧甲基-p-环糊精成功地接枝于Fe3O4MNPs表面。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M-β-CD-MNPs对敌草隆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它们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CM-β-CD-MNPs对敌草隆的最大吸附量为48.68mg/g。采用微量热、土壤酶活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研究了新型纳米农药CM-β-CD-MNPs-Diuron和传统农药敌草隆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效应。对于新型纳米农药和敌草隆,随着它们浓度的增大,生长速率常数k和总放热量Qtotal均变小。CM-β-CD-MNPs-Diuron对土壤的半抑制浓度为107.07 mg/g(包合的敌草隆的量为5.21mg)。这个剂量远高于敌草隆的半抑制浓度(283.5gg/g)。实验结果说明,CM-β-CD-MNPs-Diuron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低于敌草隆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土壤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证实了微量热分析得到的结论。采用微量热,土壤酶活性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石墨烯纳米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微量热参数k和Qtotal与石墨烯浓度的关系,说明石墨烯对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有抑制作用。石墨烯与土壤培养10天后,土壤酶活性和细菌丰度的变化,说明低浓度的石墨烯促进了土壤中某些细菌的生长,使得微生物整体代谢增强。通过混酸氧化处理多壁碳纳米管,制备得到直径为5nnm,表面连有大量含氧基团的新型荧光纳米材料碳点(Carbon dots, Cdots)。采用微量热法、土壤酶活法及凝胶成像电泳法(DGGE)研究了Cdots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热力学参数k.Ppeak和Qtotal与Cdots浓度的关系,表明Cdots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有一定的影响。低浓度的Cdots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而高浓度的Cdots对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有抑制作用。土壤酶活性和凝胶成像电泳的研究结果证实了Cdots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与它的浓度有关。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微生物,采用微量热法、光谱法和显微法,研究Cdots对单一微生物的生长影响。热力学参数和生长曲线与碳点浓度关系表明Cdots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与浓度相关。扫描电镜图显示,Cdots对大肠杆菌的繁殖过程影响不大,只是在指数期抑制了细胞的分裂。这些结果表明,Cdots作为一种低毒性和低抗菌性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有很大的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72;X53;X5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碳纳米材料可能损害脑组织[J];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05期

2 徐磊;段林;陈威;;碳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环境中污染物迁移归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3 蔡彬;;氟化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4 岳芳宁;罗水明;张承东;;人工碳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降解与转化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5 刘增勇;王健;徐灵刚;郭正虹;;碳纳米材料的表面烷基化修饰[J];科技资讯;2013年16期

6 张健;;探究碳纳米材料及其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3年11期

7 倪军;杨再林;;低维硼碳纳米材料第一原理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04期

8 姚明光;杜明润;朱陆尧;刘冰冰;;一维碳纳米材料的高压结构相变[J];高压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9 赵新洛;郁黎明;盛雷梅;安康;;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过程工程所在碳纳米材料表面电位设计方面取得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智林杰;;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化学途径构建及其应用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赵慧敏;全燮;刘猛;;基于功能化碳纳米材料的传感设计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晏晓敏;盖克;石宝友;;分散碳纳米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袁媛;贾光;王翔;刘佳蕙;臻森;王海芳;刘元方;;气管滴注暴露下碳纳米材料在小鼠肺部的转移[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永胜;黄毅;马延风;王燕;许艳菲;张小岩;梁嘉杰;吕歆;;碳纳米材料及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王海芳;;碳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及解决方案[A];第六届海峡两岸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红霞;刘代志;宋仔标;;碳纳米材料红外消光特性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王贤保;李名剑;田蓉;;特种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修饰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赵宇亮;;碳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特性与化学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关磊;;一维碳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拟停止碳纳米材料项目[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李宏乾;碳纳米材料:化工新秀放异彩[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李宏乾;我国碳纳米材料应用研究攻关正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尔文;我国碳纳米材料研究敢与世界论短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周伟;鸡蛋荧光墨水可用于防伪[N];科技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刘平 马波 张璐;抢占纳米技术绿色能源国际制高点[N];天津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钟志敏;国能新材料40%股权挂牌转让[N];中国证券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雄鹰;碳纳米材料表面液滴的润湿性[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驰;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在碳纳米材料上的竟争和补充吸附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文娟;纳米胶囊型农药和碳纳米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效应[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郭平生;碳纳米材料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及其场发射显示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玲玲;碳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于洪霞;中空碳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晓峰;氨基修饰的碳纳米材料的一步合成法及其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倪爽;掺杂对碳纳米材料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陈锴;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王音;碳纳米材料设计及相关物理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基于维管束植物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陈鑫;一维及二维碳纳米材料对聚乳酸高压结晶及其水解降解行为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凌霄;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共振瑞利散射和荧光方法检测小分子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刘鹏;两种碳纳米材料的辐照性能及其对Th(Ⅳ)和Eu(Ⅲ)的吸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孔维倩;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检测与生物系统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素素;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陆亚春;荧光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光敏传感与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姬晴;基于Ni/Mo/Mg/O催化剂的碳纳米材料合成及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李众杰;基于新型碳纳米材料的ATP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雪敏;离子液体及其功能化碳纳米材料构建的酚类电化学传感器[D];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7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67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