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凝血因子VII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本文关键词:重组凝血因子VII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重组凝血因子七 流加补料培养 克隆筛选方法 免疫亲和层析
【摘要】:作为凝血途径中重要的凝血因子,活化的凝血因子VII(coagulation factor VII,FVII)可以有效克服使用VIII因子治疗甲型血友病出血时导致病人产生抗体的缺陷,是目前临床治疗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最常用药物,活化的FVII还可用于治疗临床创伤性出血,尤其是高龄产妇分娩出血的治疗,我国每年需进口全球唯一重组FVII(recombinant factor VII,r FVII)生产厂商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的产品诺其(Novo Seven?)约9亿元人民币。2013年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委员会指令性“三重”计划委托,实验室团队与苏州大学共同承担了r FVII仿制药物的研发(重组人凝血因子的研制及临床前试验2013ZX09102033),负责r FVII药物前体的生物制备工作。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中国FDA(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重组蛋白注射液原料药生物制备的指导原则,本研究利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构建了r FVII的表达细胞并悬浮驯化形成工程细胞,用于药物前体r FVII的表达和生产。通过流加悬浮培养方式提高其表达量,建立了适用于r FVII的高密度培养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电转效率和信号肽的优化进行r FVII高表达CHO细胞的构建。针对电转效率的检测分析方法,利用FVII一抗和带有荧光染料的二抗对电转中阳性细胞进行标记,进而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电转效率进行精确定量检测,同时对对电转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条件为电压400 V、质粒20μg、电击三次,并添加鲑鱼精子DNA作为携体DNA,转染效率可达到85%。利用FDA和CFDA认可的CHO细胞作为表达宿主,结合富含GC的高效表达p MH3质粒,构建了带有不同信号肽(Ori,Ig K,Ht,Gl,Mutant)的r FVII表达质粒。将带有不同信号肽的r FVII表达质粒电转转入CHO细胞后,考察不同信号肽对r FVII表达的影响,悬浮培养中带有信号肽Ig K的表达细胞具有最高的r FVII表达量,达到5.42 mg?L-1,表达量和转录水平均高于FVII自身信号肽Ori。2.通过流式细胞仪建立高表达克隆高效筛选技术。针对传统克隆挑选方法耗时较长和依赖于人工经验的缺点,本文基于流式细胞仪将Ig K表达质粒电转后的细胞分选至96孔板,在考察每孔细胞分选数条件后,确定以每孔3个细胞的条件进行分选并进行克隆筛选,经过两次点杂交和WB检测后得到一株r FVII高表达CHO细胞。与传统筛选方法下获得的细胞相比,两株细胞在细胞生长和r FVII表达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同时确定了r FVII阳性表达细胞纯度约为100%。利用建立的高表达克隆的快速筛选方法,使克隆挑选时间由传统方法的8个月缩短为目前的两个月,有效提高了高表达克隆的筛选效率。3.通过高密度培养条件的考察和优化提高r FVII在悬浮培养中的表达量。通过考察接种密度和培养温度,发现在1.0×106个?m L-1和34℃条件下有利于r FVII的表达,表达量分别达到7.49 mg?L-1和7.18 mg?L-1,而37℃更有利于细胞生长,因此确定阶段培养策略,即以1.0×106个?m L-1接种密度、37℃培养3天,之后降温至34℃并流加补料培养基。在比较了不同商业SFM后,发现B001+F001的SFM在3 L摇瓶反应器中,采用两阶段培养策略培养后r FVII表达量达到24.51 mg?L-1。在分析流加培养过程中CHO细胞周期的变化后,发现第3天补充添加F001后使G1/G0期细胞比例提高到80%以上,较高的G1/G0期细胞比例无法被亚油酸和丁酸钠进一步提高。在5 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流加补料培养中,细胞密度在第2天至第8天维持在较高水平,培养结束后在第9天r FVII达到46.3 mg?L-1。4.基于免疫亲和层析柱的r FVII高效纯化。CHO/r FVII的表达培养基首先经过Q阴离子交换柱纯化以达到富集的目的,洗脱后r FVII蛋白的得率仅为47.31%,由于较低的蛋白得率没有达到富集的目的,因此后续纯化中由免疫亲和层析柱一步法完成。制备免疫亲和层析柱中采用了苏州大学合作团队提供的3G3、9E8、9F11和10E5四种抗体,在考察了四种抗体制备的亲和柱对r FVII纯化的效果后发现,3G3抗体制备的亲和柱纯化得率和纯度最高,分别为92.3%和91.48%。之后考察了不同p H值和Na Cl浓度对r FVII纯化的影响,发现p H 3.5条件下r FVII纯化后得率和纯度分别为89.47%和90.31%,而Na Cl溶液不能对r FVII进行有效洗脱。在考察不同r FVII浓度对纯化影响时发现,培养基稀释5倍后会略微降低r FVII蛋白的得率,浓缩5倍后并不影响r FVII的得率和纯度。最终纯化策略确定培养基浓缩5倍后,经过3G3免疫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并在p H 3.5条件下洗脱,纯化后r FVII得率为89.6%,纯度为92.58%。纯化后得到的药物前体r FVII经苏州大学合作团队活化表明具有生物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78;R55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伟成;细胞的寿命无限吗?[J];自然杂志;1978年01期
2 郑丽君;夏文美;童村;;HeLa细胞的培养与使用[J];医药工业;1983年10期
3 岳奎元;细胞的社会关系[J];生物学杂志;1987年06期
4 李保兴;细胞大小刍议[J];生物学通报;1999年08期
5 陈必良,穆润华,马向东,王德堂,辛晓燕,郑维国,严瑞兰;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对含HPV16的SiHa细胞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Paul Nurse ,王福彭;细胞及其增殖、调控机制的发现历程[J];世界科学;2002年04期
7 Frederick Cahn;王全胜;;培养基动物细胞用微孔载体及其生物材料[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0年06期
8 乐志培,,王仁云;细胞第二代谢体系[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94年01期
9 杨频,薛绍武;细胞无机化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J];化学进展;2004年04期
10 陶慧敏;王文文;关燕清;;细胞程序式死亡途径的新进展[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令九;赵小琳;岳立广;徐艳玲;李淑焱;侯丽娟;隋红;姜崴;谢宝生;李勇;刘兵;李海滨;;细胞工厂培养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制备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A];2011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征;;应用Bhas42细胞试验检测22个肿瘤促长基因标志物[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3 谷彬;张辉;喻泽兰;;依地福新对Jurkat细胞生长抑制机制的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武冬梅;李秀娥;葛莉亚;袁星;;双酚-A对MCF-7细胞伏安行为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李晓飞;吕超;吴小荣;韩庆玲;王杰;易宗春;;铅和铝离子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影响[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宋为民;郭波;;复方甘草酸苷对HaCaT细胞表达AQP3的影响[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鲁明;钱华;陈震;林胜友;黄挺;;参麦注射液对肿瘤细胞环核甘酸的影响[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雪玲;糜漫天;李等松;韦娜;张乾勇;杨志祥;;Lovastatin对HL-60细胞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房佰俊;廖联明;杨少光;史明霞;赵春华;;胎儿骨髓源原始干细胞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李晓军;朱传东;汪萍;贾丽;陈芳芳;夏欣一;陈龙邦;;人Id3基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生长功能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宁习源 吴剑鹏;人类情绪可影响干细胞生长[N];光明日报;2014年
2 冯卫东;老化干细胞可转变成年轻干细胞[N];科技日报;2012年
3 常丽君;科学家阐明核内周期运作机制[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版编辑邋杜华斌 邰举 毛文波 顾钢 陈超 何屹 毛黎;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六)[N];科技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李静;厦大教授发现细胞防癌“玄机”[N];厦门日报;2009年
6 永诚;美发现控制细胞生长的蛋白质[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记者 张孟军;加找到刺激干细胞生长分子[N];科技日报;2001年
8 张田勘;干细胞研究精彩纷呈[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邵薇/编译;T细胞的非凡能力[N];北京科技报;2003年
10 经天;控制细胞生长的蛋白质[N];中药事业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渊;缺氧肝癌细胞中HIF-1和NF-κB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广;肝星状细胞在肝癌细胞恶性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3 付托;活性氧族在CHO细胞补料批次培养中的作用、机制及调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4 彭林;重组凝血因子VII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D];江南大学;2017年
5 杨小超;阳离子配体修饰的纳米金用于细胞转运和微囊自组装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叶玲玲;基于生物素诱导表达系统的HEK293细胞多基因代谢工程改造[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7 梁国斌;产朊假丝酵母生产谷胱甘肽过程控制与优化[D];江南大学;2008年
8 杨海虹;钙池操纵性钙内流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常玉娟;基于Nrf2/ARE通路辛开苦降方胃康宁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SOD2、GSTP1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杨丽君;人Fcα/μR的表达与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自立;硫酸镁对6-羟基多巴胺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婷婷;细胞穿透肽VP22对抑癌蛋白PTEN体外抗肿瘤作用影响的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王静;环氧化物酶抑制剂NS-398联合奥沙利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郑禄禄;番茄红素对转染SOD1-G93A的PC12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宋晨源;氯化铵对人正常肝细胞系changliver中二氢乳清酸脱氢酶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6 张莉;白藜芦醇体外抑制肠道病毒71型的作用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高华武;富硒芪云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宋加奎;丹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许雅鑫;尼古丁对NCI-H1975和NCI-H460细胞促进增殖作用及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高娜;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二氯化钴诱导后ARPE-19细胞表达VEGF及HIF-1α的影响[D];青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72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7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