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红系发育的转录组整合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2 03:33

  本文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红系发育的转录组整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红系发育 造血干细胞 RNA-seq microRNA long non-coding RNA


【摘要】:造血干细胞红系分化是一个精确的调控过程,它从造血干细胞开始,逐渐失去分化潜能并发育为成红细胞群,最终脱核和变形成为有功能的红细胞。近年来,人们对不同类型的转录因子、miRNA以及长非编码RNA参与调控的红系造血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然而将不同类型的RNA表达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红系造血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中,我们通过RNA-seq测序,系统比较了编码基因、miRNA和lncRNA的动态表达变化趋势,分析了三种RNA在表达水平上的异同,并通过计算表达相关性系数,预测潜在的不同类型RNA分子间的调控关系,最终构建出在红系末期发育过程中控制红细胞成熟的调控网络。人脐带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经过体外红系诱导分化,产生了不同发育阶段的终末红系细胞。通过检测这些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本研究分选出了4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系细胞。结合分离纯化的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的红细胞样本,共计6个细胞样本,进行高通量组学测序,并从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分析鉴定了上述样本中表达的全部编码基因、miRNA和lncRNA。结果显示,表达的编码基因数目远多于非编码RNA,且非编码RNA,尤其是lncRNA的表达量(FPKM)普遍低于30(约97.7%)。大部分lncRNA(约41.4%)只在其中一个分化阶段中表达。这表明lncRNA具有较强的发育阶段特异性,这些lncRNA有望成为鉴定不同发育阶段红系细胞的分子标志物。通过K-means聚类,我们将差异表达编码基因分为四类,并分别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脱核和变形过程中P53与细胞周期的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另外,大部分趋化因子基因都在造血干细胞中高表达,而且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维持和命运决定非常重要。我们通过miRSystem数据库获得了miRNA作用的靶基因。进一步整合miRNA和mRNA的表达量,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和P值的筛选,我们鉴定出了四类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hsa-miR-107和hsa-miR-548h-5p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表达升高,很可能发挥着调控染色质结构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红细胞成熟、脱核的功能。hsa-miR-532-3p的潜在功能涉及促进DNA转录,在脱核前翻译出大量功能蛋白以维持红细胞短暂的生命。整合lncRNA和mRNA的表达量数据,我们认为lncRNA也参与了重要调控作用,包括从转录水平调控DNA损伤基因在红系分化过程中高表达而在成熟红细胞中低表达、调控造血相关的基因在造血干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中高表达,以及调控编码细胞周期蛋白的基因在红细胞成熟时表达降低来促进成熟。另外,我们还鉴定了潜在的发挥顺式调控作用的IncRNA及其靶基因,并在K562细胞系中进行了表达量的验证。最后还鉴定出83个新的IncRNA,丰富了IncRNA数据库。通过整合三种类型RNA的表达数据以及潜在的生物功能,本研究构建了红系末期发育过程中调控红细胞成熟的分子网络,该网络既包括mRNA与ncRNA之间的作用,也包括miRNA与IncRNA之间潜在的竞争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正常红系造血机制提供了大量可靠数据,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加强对红细胞发育过程的理解,同时,也为探究红系造血异常导致的恶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3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灏;;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6年02期

2 李莎;;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3 杨天楹;;关于造血干细胞研究中的几个名词[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4年04期

4 杨重谊,赵玉林,关前,陈建新;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续五)[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2年02期

5 王立生,吴祖泽,贺福初;造血干细胞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J];高技术通讯;1994年01期

6 许洪霞,张德山;造血干细胞的老化[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9年03期

7 张际绯,刘瑞丰,齐淑宏,李月珍;人胚造血干细胞与毛细血管发生关系的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8 王亚平;造血干细胞工程及其应用领域[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1年01期

9 杨少光,黄志刚;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1年01期

10 白旭华;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辉;罗志红;栗玉萍;代敏;;5471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标本相关数据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唐佩弦;;从造血干细胞研究历史看过去与未来[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刘宗印;肖东杰;;造血干细胞4℃短期储存后细胞活性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罡灿;宋艳萍;胡凯;杜明珠;王浩;王琦侠;;不同冻存条件对造血干细胞保存效果的临床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孟爱民;李德冠;张恒;;造血干细胞衰老与临床转化研究[A];转化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立生;孙惠燕;;MicroRNA-486-5p调节造血干细胞红系分化及机制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7 何吉;秦斐;朱发明;刘晋辉;陈舒;戴兵;项盈;严力行;;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预防冻存复苏后脐血造血干细胞凝集[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孟爱民;李德冠;吴红英;王月英;路璐;王彦;常建辉;;造血干细胞衰老机制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孟爱民;李德冠;吴红英;王月英;路璐;王彦;常建辉;;造血干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年会21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唐华容;安世民;彭敏源;甄焕英;张帆;谭倩;谭三勤;柳林欣;陈方平;;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中相关基因组蛋白修饰特征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晓燕;全县首批71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入库[N];嘉兴日报;2007年

2 秦洋邋通讯员 左彤 侯晓俊;我省首次采集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N];山西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阁;我州启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N];楚雄日报(汉);2007年

4 员娟绸;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已达3.9万余人[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5 秦明;为子弟兵捐献造血干细胞[N];陕西日报;2008年

6 记者孟霞;首府倡议市民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N];伊犁日报(汉);2009年

7 记者 仇逸;上海大学生捐台造血干细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春霞;我区4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N];新疆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杨友艺;我市在册 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仅962人[N];芜湖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宜秀萍;兰大学子纪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N];甘肃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帆;应用单细胞技术研究小鼠造血干细胞发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2 朱恩波;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在慢性压力诱导下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6年

3 丁楠;造血干细胞红系发育的转录组整合分析[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6年

4 李专;小鼠胚胎头部:造血干细胞发育的系统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张华玲;造血干细胞转染多药耐药基因和体外扩增支持大剂量化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尹健;外周造血干细胞纯化、体外扩增及多药耐药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7 薛兴奎;趋化分子LTD4、S1P和SDF-1对造血干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杜铮;SCF对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特性和体内生理功能的影响及机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悦;基于造血干细胞研究妊娠期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暴露抑制子代造血功能的机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杨定华;vIL-10基因修饰造血干细胞诱导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某校大学生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与意愿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韩林峰;造血干细胞自动磁分选仪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冀晓霞;基于数学模拟研究造血干细胞异常分化途径和设计治疗方案[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金洋;脐血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过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夏成祥;造血系统存在内在反馈回路调控造血干细胞的休眠和激活状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魏婷;基于转录组数据的造血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7 徐群;造血干细胞采集、分离与冻存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8 刘默;-80℃非程序降温冻存外周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移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9 傅华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后的补救治疗策略[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段相会;血管生成素1在G-CSF诱导的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1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81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a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