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钒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物相演化和相变性能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钒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物相演化和相变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钒氧化物纳米材料 VO_2同质异构体 水热方法 取向生长 结构相变 红外性能
【摘要】:VO2具有很多同质异构体,如 VO2(R)、VO2(M)、VO2(B)、VO2(a)、VO2(D)和VO2(p)等。VO2(M)由于其可逆的金属-半导体相变性质,在节能、储能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易于转变为VO2(M)相这一特点,VO2(D)和VO2(p)等亚稳相的可控制备也是近年来纳米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深入理解VO2不同同质异构体的形成机理,揭示VO2同质异构体之间的相演化规律,对于可控合成具有特定晶型和优异性能的VO2纳米材料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红外性能调控为目标,旨在发展VO2同质异构体的低成本合成技术,重点研究VO2的水热制备技术、生长机制、物相演化规律和VO2(M)的红外性能调控。发明了VO2(D)星形纳米颗粒的低温水热法合成方法,研究了低温退火处理对VO2(M)纳米颗粒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发现VO2(M)纳米颗粒的相变温度受界面效应调控;构筑了 VO2(M)纳米颗粒/Ag纳米线自加热薄膜器件,在外电场作用下实现了对VO2(M)薄膜器件红外性能的可逆动态调控。发展了 Ti02籽晶辅助生长VO2(D/M)连续薄膜的低温水热方法,研究了薄膜的取向生长机理和物相演化规律;研究了退火所得V02(M)/TiO2复合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质,发现该复合薄膜具有与物理方法制备的薄膜可比拟的光学性能,可用于构筑红外多功能薄膜器件。发展了亚稳相VO2(D)和VO2(p)纳米颗粒的水热制备技术,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AOT和甲酸的用量以及水热反应条件,实现了 VO2同质异构体(VO2(B),VO2(D)和VO2(p))的可控制备;揭示了在水热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不同物相之间演化的一种新规律:(NH4)2V6O16·1.5H2O→NH4V4O10→VO2(B)→VO2(B+D)→VO2(D)→VO2(D+p)→VO2(p),确定了 VO2(D)和 VO2(p)纳米颗粒的生长机制;通过低温退火处理,实现了 VO2(p)向VO2(M)纳米颗粒的物相转变,发现VO2(M)颗粒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红外性能。采用水热法制备出铵钒青铜(NH4)0.6V2O5纳米薄片,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流密度为100 mA/g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290 mAh/g)比相应的微米方块(89.8mAh/g)提高了三倍以上。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O4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仕国,施冬梅,邓辉;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00年02期
2 刘冰,任兰亭;21世纪材料发展的方向—纳米材料[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易楠;台湾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1年02期
4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6期
5 李瑶;纳米材料的特性、应用及制备[J];山西科技;2001年04期
6 ;纳米材料系列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汪焕林,王建宁,张军;纳米材料的应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华宝;纳米材料的用途[J];青海科技;2002年01期
9 周小菊,张嫦,刘东,李永康,吴莉莉;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应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方静华,胡永茂,李茂琼,陈秀华,项金钟,吴兴惠;纳米材料的新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强;邱化玉;;纳米材料在造纸领域中的应用[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云扬;余涛;李艳军;;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4 钟家湘;葛雄章;刘景春;;纳米材料改造传统产业的实践与建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高善民;孙树声;;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科研开发[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7 金一和;孙鹏;张颖花;;纳米材料的潜在性危害问题[A];中国毒理学通讯[C];2001年
8 张一方;吕毓松;任德华;陈永康;;纳米材料的二种制备方法及其特征[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古宏晨;;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10 马玉宝;任宪福;;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建人;我国出台首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记者 王阳;上海形成纳米材料测试服务体系[N];上海科技报;2004年
3 ;纳米材料七项标准出台[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4 通讯员 韦承金邋记者 冯国梧;纳米材料也可污染环境[N];科技日报;2008年
5 廖联明;纳米材料 利弊皆因个头小[N];健康报;2009年
6 卢水平;院士建议开展纳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郭良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与毒性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任雪梅 莫璇;中科院纳米材料产业园落户佛山[N];佛山日报;2011年
9 实习生 高敏;纳米材料:小身材涵盖多领域[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军;纳米材料加速传统行业升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杨;功能化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生物成像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艳丽;基于氧化钛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勇权;含铕稀土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生物成像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曹仕秀;二硫化钨(WS_2)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与光吸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廖蕾;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催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胥明;一维氧化物、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7 李淑焕;纳米材料亲疏水性的实验测定与计算预测[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艳斌;亚细胞水平靶向的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9 丁泓铭;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骆凯;基于金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分子化学发光新方法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芸颉;卟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武;层状纳米材料/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小芳;基于纳米材料/聚合膜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组分的检测[D];西南大学;2015年
4 王小萍;基于金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建华;金纳米材料的修饰及其纳米生物界面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魏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光热毒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华艳;改性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胡雪连;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荧光传感体系的构筑[D];江南大学;2015年
9 黄樊;氧化钴基催化材料形貌、晶面控制与催化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周佳林;新型核壳结构金纳米材料用于肿瘤的近红外光热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2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8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