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尺度接触边缘上的熵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纳尺度接触边缘上的熵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石墨烯 多晶石墨烯 碳纳米管 热机 熵力 黏附 放热 摩擦 耗散 晶格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 解析模型
【摘要】:在接触问题中,黏附的重要性随尺度的减小而增加。在纳米尺度,黏附成为了纳米材料之间最主要的作用之一。本文研究了二维材料、特别是石墨烯的黏附过程,发现二维材料的黏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放热过程。研究进一步揭示黏附引起的熵变是黏附过程中热功转化的原因,而且熵变导致一个存在于边缘处的宏观统计力-熵力。论文围绕二维材料的黏附过程中的熵变和熵力,利用分子动力学和解析模型对熵变的起因、依赖因素及其在摩擦中的作用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的内容如下:⑴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把石墨烯黏附于基底或者从基底剥离过程中存在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具体来说,石墨烯从基底上剥离过程中,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系统温度降低;石墨烯黏附于基底过程中,该作用完全相反,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系统温度升高。导致热功转化的直接原因是二维材料悬空时的熵大于其吸附于基底时的熵,两种状态之间存在熵的自由能差。同时该热功转化过程中伴随一个线性依赖于温度的唯像的力,即熵力。⑵多壁碳纳米管的层间的伸出和缩回运动中同样存在熵变导致的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在普通的多壁碳纳米管中,熵力在数值上要远小于层间的范德华力。但在紧致的多壁碳纳米管中(层间距为0.31纳米),熵力成为了影响系统稳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当系统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紧致多壁碳纳米管的层状形态是稳定的。但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紧致多壁碳纳米管各层会自发地互相脱离。⑶用解析模型研究了谷形势阱对置于其中的一维单原子链的约束产生的熵力,获得了熵力的解析表达式。该模型直观地揭示了熵力的直接起源,以及熵力和温度,及谷形势阱的谷底曲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石墨烯在三维的谷形势阱中的熵力,获得了石墨烯在三维势阱中熵力的解析表达式,直接从模型的角度说明了熵力和温度线性关系。⑷揭示在石墨烯或多壁碳纳米管的层间摩擦中,熵变引起的热功转化的过程中的耗散的一种主要的耗散机制。虽然熵变导致的热功转化在理论上是可逆的,但研究双壁碳纳米管振荡器的振荡过程说明,在周期性的热能和机械能转化过程中,在有限的速度下,这种热转化并不完全可逆。在热能和机械能周期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逆熵是导致了振动的衰减主要原因。分子动力学计算显示不可逆商产生的速率和相对滑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⑸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石墨烯层间滑动中的摩擦。初步探讨了纳米尺度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在分子模拟中的统计方法。计算了摩擦力和速度、温度及层间公度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熵力导致的边缘摩擦(熵变导致的耗散主要出现在边缘)是石墨烯层间摩擦的主要来源。⑹研究了多晶石墨烯这种带缺陷结构的二维材料的摩擦特性。多晶石墨烯层间摩擦对垂直方向压力的依赖较为复杂,我们揭示存在两种互相竞争的耗散机制:一种是通常和接触面积以及作用强度相关的耗散;另一种即为熵变引起的热功转化导致的耗散。多晶石墨烯的不完全接触导致隔空区域的存在,隔空区域的边缘长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这导致在压力较小区域摩擦随着压力的增加减小的奇特摩擦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34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桂亮;黄书腾;;浅析石墨烯的性质与应用前景[J];科技风;2011年21期
2 ;英研制出石墨烯透水材料[J];人工晶体学报;2012年01期
3 梁爽;赵孝文;王刚毅;陈薇;杨仲秋;李志刚;张丽芳;高德玉;赵弘韬;;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3年03期
4 司晨;陈鹏程;段文晖;;石墨烯材料的电子功能化设计:第一原理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3年35期
5 韩鹏昱;;石墨烯晶体的微观起伏[J];物理;2009年06期
6 韩鹏昱;刘伟;谢亚红;张希成;;石墨烯与太赫兹科学[J];物理;2009年06期
7 ;石墨烯纳米电路技术获得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0年S1期
8 ;用石墨烯制出特氟龙替代物[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31期
9 崔同湘;吕瑞涛;康飞宇;顾家琳;;从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看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J];科技导报;2010年24期
10 范桂锋;朱宏伟;;石墨烯:打开二维材料之门——评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J];现代物理知识;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帅志刚;龙孟秋;唐令;王冬;;纳米带状石墨烯与石墨炔的电子结构与电荷输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王琳;赵立峰;孙淮;;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搀硅石墨烯的热传导系数[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刘吉洋;郭少军;翟月明;李丹;汪尔康;;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保护石墨烯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刘云圻;魏大程;狄重安;武斌;郭云龙;于贵;;少数层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和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张佳利;沈广霞;郭守武;;化学还原的单层氧化石墨烯的电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付磊;刘楠;戴博雅;刘迅;张朝华;刘忠范;;石墨烯的表面控制生长[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中日青年化学家论坛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智军;张立明;黄洁;夏景光;;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新型功能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刘洪涛;郑健;刘云圻;于贵;朱道本;;氨水和氨水蒸汽还原法制备石墨烯[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陈永胜;黄毅;马延风;王燕;许艳菲;张小岩;梁嘉杰;吕歆;;可溶性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及其器件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5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6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8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9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霞;石墨烯是神奇材料吗?[N];科技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1286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8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