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事件与演化过程
本文关键词: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事件与演化过程
更多相关文章: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中酸性侵入岩 岩浆动力学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摘要】: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我国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得到国际公认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大火成岩省,它位于我国西北部塔里木盆地内,包括了一系列早期喷发的玄武岩类和晚期侵入的基性-超基性岩-正长岩等。前人已经对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中大陆溢流玄武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和岩浆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研究程度较弱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因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对进一步探讨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重要组成部分的瓦吉里塔格层状杂岩体上部的闪长岩和正长岩体和塔西北哈拉峻和巴什索贡花岗岩体及相关岩石的锆石年代学、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分析和研究,为进一步限定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岩浆动力学提供了新证据,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主要认识。瓦吉里塔格杂岩体属于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作用的重要产物,其岩浆源区特征指示了一个FOZO型的地幔源区,并且其中有多期次的辉绿岩墙的侵位。闪长岩和碱性辉绿脉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75.2±1.2 Ma和281.4±1.7 Ma。瓦吉里塔格的正长岩类和闪长岩都具有相似的Si02含量(51.9至57.3 wt.%),较高的全碱含量(Na2O+K2O=8-3.14.3 wt.%),其中,霓霞正长岩和正长斑岩都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碱性辉绿脉岩具有和正长岩类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微量元素配分图解上也具有相似的趋势。而闪长岩则有比较低的A1203含量、稀土含量以及较高的Mg#指数。闪长岩和正长岩类都具有比较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34至0.7046)和相对高的εNd(t)值(0.1至4.1)和锆石εHf(t)值(-0.9至4.4)。闪长岩和正长岩的Sr-Nd同位素与该杂岩体中的基性-超基性岩相似,指示了一个FOZO型的地幔源区。另一方面,锆石的Hf同位素也指示了FOZO型的组分可能是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源区。综合地化和同位素的特征,瓦吉里塔格正长岩类和闪长岩都可能是FOZO型地幔源区经过分异结晶后侵位,并且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的岩石单元。系统地对塔西北较广泛出露的4个花岗岩体进行研究,其年代学结果与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活动时间吻合,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些花岗岩均记录了亏损的地幔柱组分底侵下地壳的岩浆活动。巴什索贡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77±2.1 Ma,与哈拉峻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相似,均和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活动时间吻合。这4个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上均具有相对较高的K2O、Na2O以及全碱含量K2O+Na2O,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高的Ga/Al×104值和明显的Eu负异常,塔西北出露的花岗岩体均为A型花岗岩,成因与OIB型软流圈起源的岩浆的底侵相关,并且有比较低的εNd(t)值和较老的Nd模式年龄,还有和古老岩石圈地幔的岩浆混合作用有关。与同时期的瓦吉里塔格和小海子杂岩体都有相似的源区特征,但呈现了更多的地壳混染和结晶分异作用,整体都属于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但是这些A型花岗岩更多的记载了亏损的地幔柱物质底侵下地壳的岩浆活动。研究表明,塔里木柯坪地区印干剖面玄武岩夹层沉积岩的3个样品碎屑锆石U-Pb年龄中最年轻的一组年龄峰值介于284-291 Ma之间,与前人对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大规模溢流玄武质岩浆事件相吻合。此外,这些碎屑锆石中还保存了塔里木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等一系列岩浆事件的信息。其中,具有二叠纪年龄的锆石εHf(t)值在-10至4之间,平均值为-4.8,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Hf为802-1365 Ma,表明这些二叠纪锆石的源区特征表现为古老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的熔融。通过对柯坪地区这些夹层沉积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厘定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时空特征和源区演化的模型。通过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不同岩石单元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在时间上厘清了早、晚两期的岩浆作用,塔里木地幔柱在晚期的岩浆通道中上涌侵位至塔里木地块边缘地壳厚度较薄的地区,形成一系列基性-超基性岩-正长岩和花岗岩类,均属于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产物;空间上对于不同地区出露的侵入岩的岩石成因与地幔柱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幔源岩浆沿岩浆通道上涌侵位,并且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侵位于地壳浅部,形成了基性-超基性岩和正长岩类,而底侵下地壳形成的镁铁质岩浆进一步分异结晶,形成中酸性的岩浆上涌,在地壳浅部侵位后形成了大量A型花岗岩。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8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宽;张青;刘晨;夏学齐;包凤琴;赵锁志;李世宝;;内蒙古临河市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J];现代地质;2008年06期
2 王景华;郑建勋;;洋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理科学;1982年02期
3 龚瑞君;倪师军;刘峰;张建芳;马娟;;内蒙古特颇格日图地区大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4 张成军;;臭松顶子地区Ⅰ区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5期
5 蔡新明;;河南省罗山县皇城山银多金属区内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02期
6 田级生;;高板河硫铁矿环境地球化学特征[J];化工地质;1985年03期
7 李峰;;内蒙古阿拉善盟查干通格地区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年03期
8 夏青;黄海及东海沉积物中铝的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科学;1985年02期
9 张大任;郴县幅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物探与化探;1985年04期
10 韩晓昆;李营;杜建国;周晓成;李小强;;夏垫断裂中南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J];物探与化探;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勇;毛大发;詹天卫;鄢新华;张辉照;袁华清;;江西鄱阳湖周边地区土壤垂向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及第Ⅰ环境深度的确定[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2 廖启林;吴新民;张登明;金洋;华明;颜朝阳;;江苏土壤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光弟;张绮玲;;人体硒缺乏与过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预测[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王传远;杜建国;周晓成;;三河-平谷活断层汞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秦勇;李壮福;林大杨;吴国强;林玉成;;煤中天然富勒烯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兵;李心清;周会;赵彦龙;闫慧;程红光;;黄河、淮河及长江流域地表水环境中锶的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沈位元;潘寅;问娣;;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阿加隆洼金矿地球化学特征[A];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建局五十年纪念文集[C];2012年
8 杨群周;张录星;彭省临;赖健清;;豫西寨凹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A];第四届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工作交流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润宇;王立英;;贵阳市饮用水源中天然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卤代活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孙悦;王四利;赵宝光;王勤;;西藏东达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应繁;摸清黄河下游流域地球化学特征[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陈少华 况顺达;茅台酒扩能增量有了地学依据[N];中国矿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邹思远;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事件与演化过程[D];浙江大学;2016年
2 王馨;云南省东部煤中铀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杨伟;黔中地区近地面空气中~7Be和~(210)Pb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4 郎峗超;喀斯特地下水文系统物质循环的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玉兰;青海马海盐湖富钾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阿地力·甫拉提(Adil.Bolat);西藏加查—郎县地区辉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星;巴中主要农产品及其产地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腊梅;贵州省大方县二叠纪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肖瑞卿;云南南涧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龙晓军;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曹吉阳;攀枝花大宝顶煤矿主采煤层砷、氟、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8 石杰;青海塔妥煤矿侏罗纪煤的地球化学特征[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9 陈杜军;若尔盖地区硒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赵洪振;辽吉南部煤矸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综合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88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8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