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吸收浮子阵列的波能转换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点吸收浮子阵列的波能转换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波浪能 波能转换装置 波浪资源评估 振荡浮子结构 阵列
【摘要】:波浪能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不仅蕴藏量丰富,而且应用前景广泛。至今已研发出多种形式的波能转换装置,可应用于发电或海水淡化。这些装置中,点吸收浮子式波能转换装置因其结构小、效率高、布置灵活、应用方便等特性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和开发海域内的波浪能资源,需要精细化地评估该海域内的波浪能资源;需要比较分析该海域内所布置的各种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装置的运行特性,旨在获取最优的浮子结构;需要评估分析该海域内所布置的最优浮子结构的波能转换装置阵列的运行特性,旨在获得在相同海域面积内的最大波能转换效率。因此,研究点吸收式波能转换装置阵列的波能转换特性对于波浪能的开发意义重大。本文中采用了数值研究和物理试验等研究方法,对波浪能资源进行评估、探究了单浮子波能转换装置运行特性和阵列浮子波能转换装置运行特性。本文首先利用第三代波浪模型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对我国黄海斋堂岛海域进行了波浪模拟与波浪资源的评估,给出了该海域内波浪的特征参数,并根据模拟结果对波浪能流密度进行了计算和统计分析。而对于波浪场的量测,目前存在几种常见方法,针对浮子式量测设备开展了相应的物理模型试验,探究测波浮子在不同波浪条件下的测波性能,对比不同浮子结构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的特征波浪参数的量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较小的Wavescan浮子具有更完整、准确记录波浪参数的优势。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流体-结构-动力输出模型对点吸收浮子波能转换装置进行模拟与研究,探究了浮子形状、吃水深度等对浮子结构俘获波能的影响,并结合入射波浪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浮子底部形状对于单浮子结构俘能的最大功率影响较小,但是圆锥形底部的浮子结构具有更宽的俘能频宽。在对单浮子结构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波-流共同作用下点吸收浮子结构的水动力响应及俘获波能的表现,分析流速及流向等参数对海洋环境下的浮子式波能转换装置的影响,发现随着流速的增大,浮子结构的垂荡运动和俘能效率都会随之减小。最后,利用线性势流理论下的频域和时域计算,分别模拟了经过优化设计的点吸收浮子阵列,在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浪入射条件下的水动力响应及波能俘获特性等。将阵列装置的俘能功率同单浮子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阵列装置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波浪能资源,且在不规则波浪下,阵列中各浮子结构的俘获宽度比的差别小于规则波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74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陆平;;波能的利用[J];黄渤海海洋;1983年02期
2 闻邦椿,李以农,何京力;波及波能利用技术的最新发展[J];振动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3 M.锡德;J.维勒普;陈立立;;西班牙莫克里科波能发电站[J];水利水电快报;2010年05期
4 吴必军;盛松伟;张运秋;游亚戈;;复杂圆柱型波能装置能量转换特性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5 陈国建;杨建民;;波能转换装置的研究动态与一种新概念装置的探讨[J];中国海洋平台;2011年04期
6 刘春嵘;耿楠;;振荡水柱波能转换器的消反射特性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郭晓晨;吴一红;;直驱式水轮机波能利用装置功率带宽设计方法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5期
8 丁履量;;波能利用[J];海洋技术;1983年03期
9 李陆平;田素珍;徐来声;郭洪梅;;渤、黄海波能的估算及其对波能转换前景的评价[J];黄渤海海洋;1984年02期
10 张小刚;波能分析及在珠江口波力试验电站初步设计中的应用[J];海洋科学;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史宏达;高人杰;邹华志;;一种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的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滕斌;陈文;;摆式波能转换装置的水动力分析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史宏达;刘娅君;刘臻;;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二维越浪性能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叶寅;游亚戈;盛松伟;张亚群;刘洋;;可自适应鸭式波能装置浮态变化的转角测量装置[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肖天贵;吴瑶;金荣花;;西南大旱期间延伸期尺度波能变化特征的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6 田育丰;黄焱;史庆增;;对摆式波能发电装置与波浪耦合作用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7 史宏达;薛坤;刘娅君;;碟型越浪式波能发电站装置中曲面叶片式低水头水轮机试验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石进;宁德志;滕斌;赵海涛;施伟勇;;方箱内气液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9 肖天贵;郭斌;彭俊;;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主要强降水阶段的波能传播诊断研究[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小溪;加州波能发电机“可持续”[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记者 王振清;美推出“波能吞噬推进器船”技术[N];中国船舶报;2006年
3 远程;未来的几种新能源[N];中国矿业报;2002年
4 梅源;未来的几种新能源[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秋林;点吸收浮子阵列的波能转换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2 刘臻;岸式振荡水柱波能发电装置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黄燕;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邱守强;摆式波能转换装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静;海蛇式波能转换装置发电功率参数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邹健;振荡浮子波能利用效率与影响参数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欧阳锡钰;波能测试区波浪运动数学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王凌枫;垂荡浮子式波能转换装置水动力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陈帆;双圆筒沉箱兼作波能发电装置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倩龙;基于远程监控的波能发电网络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7 周晖;摆式波能转换装置的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文;摆式波能转换装置水动力特性的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耿楠;振荡水柱波能转换器效率分析及改进方案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李仕成;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装置性能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88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8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