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与量子导引的判据研究
本文关键词:量子纠缠与量子导引的判据研究
【摘要】:量子非定域性是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量子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同时是进行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处理最重要的资源。量子非定域性主要包含三种形式: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量子导引(quantum steering)、贝尔非定域性(Bell nonlocality)。量子纠缠考虑了两个或多个粒子间的相互关联,不排除定域隐变量模型的可能性。量子导引最早由薛定谔提出,用于描述两体量子系统中,对某一粒子用不同的基矢测量,会使得另一个粒子塌缩到不同的本征态上这一性质。贝尔非定域性则描述了排除隐变量模型的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贝尔本人通过提出了贝尔不等式,为实验验证EPR(Einstein-Podolsky-Rosen)佯谬中所描述的只有量子力学才能允许的非定域性指明了方向,为判断能否由定域隐变量导致纠缠现象提供了判据。其后的实验也充分证实了量子力学的正确以及贝尔非定域性的存在。本文针对量子纠缠和量子导引这两个重要方向进行了如下方面的研究:1、量子纠缠是量子非定域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时它在量子密钥分发、隐形传态、量子计算或其它应用领域中也是一种重要的物理资源。因此如何判断一个量子态是否为纠缠态是一个根本,然而又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先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判据,包括部分转置正定判据(positive partial transpose criterion,PPT criterion),矩阵重排判据(realignment criterion),以及纠缠目击者(entanglement witness)。虽然已经有很多判据来判别量子纠缠,然而每种判据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因此我们致力于找到更普适的判别方法,于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纠缠目击者,它可以针对不同的态构造不同的可观测量去测量,以适合更多不同类型的纠缠态的探测。并给出一些例子进行说明如何使用该纠缠目击者进行判断。2、量子导引是不同于量子纠缠以及贝尔非定域性的另一种量子非定域性。在实际实验中,等价于持有粒子的双方,在其中一方可信而另一方不可信的情况下,若能判断出双方的粒子之间有纠缠现象,那么就是可以进行量子导引的。我们在这篇论文中首先引用了优化方法将线性的量子导引不等式最优化,并且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其它线性不等式。进而我们构造了一个量子导引目击者来判断一个态是否具有量子导引的特性。最后我们还通过不确定关系的方法得到了新的量子导引不等式。每种判断方法将给举例说明具体应用,部分结果优于前人的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4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巍巍;;微芯片上生成操控量子纠缠获成功[J];前沿科学;2011年04期
2 吴江滨;;量子纠缠的实验新发现——激光束空间属性纠缠[J];物理通报;2008年08期
3 王雅红;梁红卫;;利用量子纠缠转移实现量子安全直接通讯[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谢一民;方卯发;;自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多粒子的量子纠缠[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叶明勇;张永生;郭光灿;;量子纠缠和量子操作[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7年06期
6 阎毅;裴昌幸;韩宝彬;赵楠;;基于量子纠缠的空间信息传输系统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7 吴国林;;量子纠缠及其哲学拓展[J];哲学分析;2011年02期
8 李明飞;李申;吴令安;;模仿量子纠缠的“伪造态”[J];物理;2011年12期
9 司马家人;;难以解开的毛线——量子纠缠[J];自然与科技;2012年05期
10 查新未,张淳民;量子纠缠的新理论(英文)[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福利;;原子相干与量子纠缠[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沈健;;量子纠缠、突现、还原的复杂性[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永生;张成杰;郭光灿;;量子纠缠与纠缠判据[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陈雅;程明;周磊;姚晶莹;朱士群;;三角型自旋梯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失协[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5 王飞;胡响明;;暗共振系统中量子纠缠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6 陈雅;程明;周磊;姚晶莹;朱士群;;二维海森堡三角型自旋梯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失协[A];豫赣黑苏鲁五省光学(激光)学会联合学术2012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曹卓良;杨名;章礼华;;量子纠缠的直接测量[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8 刘金明;;三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三模量子纠缠[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马小三;王安民;杨晓冬;尤浩;;3粒子体系的纠缠演化[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胡响明;王飞;徐清;张秀;;原子相干与量子纠缠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敏;量子纠缠对博弈过程有积极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刘霞;美解密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纠缠[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刘霞;美首次用微波让两个离子发生量子纠缠[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巍巍;微芯片上生成操控量子纠缠首次获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丹;科学家首次用相机拍下量子纠缠图像[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刘纯友;中科大刷新量子纠缠世界纪录[N];安徽日报;2010年
7 李道群;“量子纠缠”使保密电话网络系统安全万无一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张梦然;量子纠缠首次在电晶体线路中完美实现[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吴长锋;中科大实现测量器件无关的量子纠缠验证[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桂运安;科大清华携手解决量子纠缠探测隐患[N];安徽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运海;开放系统中的量子纠缠及量子算符的(?)编序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树超;量子测量在量子信息保护过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3 郑玉鳞;量子纠缠与量子导引的判据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李宇杯;星载量子纠缠源关键技术与发展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陈昌永;基于囚禁离子和腔QED的量子纠缠和量子计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6 王东;非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输出场量子纠缠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7 任喜军;量子纠缠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王菊霞;原子—腔—场系统中量子纠缠信息交换、传递与保持的机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谢琼涛;超冷原子系统中的混沌、分叉与量子纠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蔡建明;量子纠缠和消相干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浪;量子纠缠源的制备和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张灿;REW态的纠缠[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生聪;缀饰态激光与混频系统中量子纠缠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胡钰安;基于量子纠缠的受控隐形传态及量子安全对话方案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姜盛山;某些环境下的量子纠缠演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文军;耦合腔光力系统的非经典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赵蒋军;六量子图态经过Pauli信道两组分可分离情况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赵敏;多模腔QED位移几何相实现量子纠缠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张人杰;一维XXZ模的量子相变和非零温开放系统的量子纠缠[D];安徽大学;2016年
10 潘亚日;超冷里德堡原子中的量子纠缠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90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9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