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Nanog基因负调控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14:04

  本文关键词:小鼠Nanog基因负调控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Nanog 负调控作用 多能性 小鼠


【摘要】:胚胎干细胞来源于哺乳动物胚胎的内细胞团,具有在体外培养中保持无限自我更新并维持其多能性的能力。鉴于干细胞这种多向分化潜能,被期望用于再生医学领域。然而干细胞干性维持和定向分化的精确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导致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难以深入。因此研究干细胞干性维持和定向分化的调控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Nanog蛋白是一个含有同源异形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对胚胎干细胞命运决定具有核心调控作用。解除Naong抑制因素可以提高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的诱导效率,并为干细胞定向分化提供理论基础。因而研究Nanog基因负调控作用对于提高iPS诱导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基因表达谱芯片、小RNA测序等方法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研究基因调控关系;借助体内生物素化系统和Co-IP检测技术研究Foxc1蛋白相互作用,从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研究了Naong基因的负调控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发现Nanog基因在F9细胞分化过程中下调。分化的F9细胞表现为多能性因子Nanog下调、分化基因Foxc1上调、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相关分化基因在NIH/3T3中高表达,而在F9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中低表达,多能性基因如Nanog表达趋势相反。2.揭示了Foxc1抑制Nanog表达的机理。构建Foxc1真核表达载体p3×Flag-Foxc1,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载体可以正确表达。实验发现Foxc1抑制Naong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但不影响多能性基因Oct4的表达。并且有效干涉Foxc1后得到一致性的实验结果。揭示Foxc1对Nanog的作用不是由于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降低产生的。构建Nanog启动子报告载体,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指出Foxc1可以在启动子水平调控Nanog的表达,从而影响Nanog mRNA和蛋白的表达。截掉-3128/-2224 bp的Nanog启动子活性回升1.5倍。说明在此启动子区域存在负调控元件。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了Foxc1可以结合在Nanog启动子-3128/-2224 bp区,从而发挥调控Naong的基因表达的作用。3.蛋白组学技术鉴定Foxc1相互作用蛋白。构建Foxc1生物素化载体pBiotin-Foxc1,并构建稳转pBiotin-Foxc1的细胞系293T-Biotin-Foxc1和对照细胞系293T-Biotin,然后亲和纯化富集Foxc1的互作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发现相关互作蛋白有p53、Carm1、Ehmt2、Wdr77、Gata6、Hdac2、Nedd8等。其中p53、Gata6、Carm1与Nanog调控关系已有报道,这就为Foxc1协同互作蛋白调控Nanog表达提供了有利的研究基础。此外,组蛋白修饰相关蛋白如Ehmt2、Hdac2也被检测到,这说明Foxc1对Nanog的调控作用机理,可能涉及表观调控。4.发现Foxc1协同互作蛋白Tet3抑制Nanog基因的表达。F9中过表达Foxc1可以促进Tet3的表达,干涉Foxc1后,Tet3表达水平下降。构建Tet3真核表达载体进行同样实验后,结果证实二者相互促进,并且Tet3抑制Naong的表达。Co-IP证明二者可以相互作用。这就说明Foxc1协同互作蛋白Tet3抑制Nanog基因的表达。5.抑制FGF-ERK通路促进Nanog基因的表达。建立“ground state”状态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抑制FGF-ERK信号。我们用小分子PD0325901抑制FGF-ERK信号通路,然后分析整体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发现抑制FGF-ERK信号使分化基因下调和多能性基因上调,并且促进典型胚胎干细胞克隆样的形态;多能性基因Nanog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表达转变,降低了Nanog表达的异质性。抑制FGF-ERK通路后,利用小RNA测序分析整体microRNA(miRNA)的变化,发现大量差异miRNAs呈现下调趋势,但部分有利于iPS诱导的miRNAs上调。同时绘制了miRNAs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调控图。6.FGF-ERK信号通路相关的miRNAs调节Nanog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miR-296抑制Nanog基因的表达,而抑制FGF-ERK通路后,miR-296被抑制。多能性基因Nanog表达水平被改变,从而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均一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敏生,沈月,许祥裕,潘英,丁树标,朱有华,智刚;NF-IL6对iNOS基因表达的负调控[J];自然科学进展;1999年08期

2 于馨;张彩;;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负调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4年01期

3 姜安丽,张鹏举,胡晓燕,贺美兰,陈蔚文,孔峰,张建业;NKX3.1基因上游一个30bp负调控区结合蛋白的初步鉴定[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4 苗敏;曹红平;钟彦;刘军;王一慧;刘昕;张年辉;刘科;;出芽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转录抑制因子Rdr1负调控细胞胁迫应答[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年12期

5 黄谊,戴秀玉,王敖全;鼠伤寒沙门氏菌purB受purR负调控的实验证据[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3期

6 周乔丹;米粲;胡迎春;李刚;吴德昌;霍艳英;;多效生长因子对Schlafen3和Schlafen4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年11期

7 王小村;;致癌基因转录的一种负调控模型[J];自然杂志;1988年06期

8 韩莹;宋秀宇;;hsa-miR-206负调控核受体LXRα mRNA的表达水平[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刘默芳,徐敏刚,夏宪,王恩多,王应睐;大肠杆菌精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argS)的上游非编码区存在一个负调控区(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1年06期

10 王进骏;王志新;;蛋白磷酸酶-1对凋亡酶-3水解的PAK2活性的负调控机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闫荣;戴克胜;;GPIb α酶切对血小板生理功能的负调控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2 陈剑经;陈穗峰;张峰;张晓实;曾慧馨;邝珠玑;叶燕丽;黄玫玲;陈炜;曾益新;;抗癌药物的分子靶:病毒潜伏性膜蛋白和癌基因负调控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3 李子健;张幼怡;Haian Fu;;鉴定新的14-3-3结合蛋白HIP-55负调控HPK1激酶活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4 朱磊;;miR-122负调控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表达(摘要)[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韦超;魏俊成;王建;贺福初;;GIT2通过负调控TLR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艾志营;小鼠Nanog基因负调控作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朱梁;NLR家族蛋白对NF-κB及RLR-IFN信号通路负调控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慧;NF-κB通路负调控Keap1-Nrf2通路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金延超;细胞角蛋白8负调控NF-κB信号通路诱导结肠炎发生[D];天津大学;2013年

3 马小华;支原体MALP-2通过诱导人单核细胞产生HO-1负调控COX-2的表达[D];南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92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92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7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