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沉积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14:26

  本文关键词:苏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沉积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沉积体系 物源分析 滩坝 苏北盆地 阜三段


【摘要】:本文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苏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区域地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薄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理清了物源体系,恢复了源区母岩性质,重新论证了沉积体系类型,并建立沉积模式,探讨了沉积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期为老油区的勘探挖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主要成果包括:(1)苏北盆地阜三段的主要物源区有6个。(Ⅰ、Ⅱ)建湖隆起分别向南北两侧提供物源;(Ⅲ)张八岭隆起向东为金湖西部凹陷供源;(Ⅳ)苏南隆起向北为高邮南部凹陷供源;(Ⅴ)滨海隆起向南为阜宁凹陷供源;(Ⅵ)鲁苏隆起东段向东为涟北凹陷供源。苏北盆地阜三段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物源来自于由于板块间碰撞和俯冲作用形成的再旋回造山带。(2)将苏北盆地阜三段沉积体系划分为5种类型:建设型三角洲体系、浪控三角洲—滩坝体系、近岸改造型滩坝体系、近岸水下扇体系和风暴沉积体系。本文认为,建湖隆起北侧盐城凹陷发育建设型三角洲体系,而南侧发育浪控三角洲—滩坝体系和近岸改造型滩坝体系,并在高邮南部凹陷苏南隆起前首次解释出近岸水下扇体系。(3)建立苏北盆地阜三段沉积体系分布模式。苏北盆地阜三段盛行南风,建湖隆起南侧、阜宁凹陷和涟北凹陷位于迎风缓坡带,形成了广阔的滨浅湖区,波浪作用强烈,发育浪控三角洲—滩坝体系和近岸改造型滩坝体系。金湖西部凹陷和盐城凹陷位于背风侧,波浪作用弱,以河流作用为主,发育大型建设型三角洲体系。苏南隆起前的高邮南部凹陷和海安南部凹陷位于断陷陡坡频带,具有地形高差大、近物源、水体深的古地理特征,有利于近岸水下扇体系的发育。在广阔的半深湖环境下,往往发育薄层的风暴沉积体系。(4)苏北盆地阜三段沉积体系的分布受控于多重因素,可以归纳为古地貌条件、古风(浪)动力条件、古水深条件和古物源供给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发现联片整装油田[J];江西地质科技;1997年03期

2 陈莉琼;;苏北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邱旭明;严元锋;唐焰;;苏北盆地卞闵杨油田的发现及其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5期

4 汪传胜;田蓉;季峻峰;孙蓓;张婷;胡高明;;苏北盆地油田封存二氧化碳潜力初探[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2期

5 左中航;胡丰产;高超;;苏北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划分及特征[J];能源与节能;2012年09期

6 包汉勇;郭战峰;张罗磊;黄亚平;;盆地伸展系数求取方法与评价——以苏北盆地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03期

7 钱基;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舒良树;王博;王良书;何光玉;;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原型盆地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05年04期

9 蒋阿明;;苏北盆地低对比度油层特征及识别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10 周宏春;杨谦;;苏北盆地中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起源和演化规律[J];勘察科学技术;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钱基;韩征;;渤海湾盆地与苏北盆地勘探潜力分析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周墨清;;磁性地层与苏北盆地的中新世演化[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3 陈安定;唐焰;冯武军;;苏北盆地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梁兴;楼基胜;叶舟;;苏北盆地大丰—兴化探区油气地质综合评价[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陈安定;肖秋生;刘玉瑞;;苏北盆地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特征[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正;朱煜;郑开富;;浅谈苏北盆地地热水分布规律的认识[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郝艳涛;夏群科;Massimo Colotirti;Luigi Dallai;;中国东部苏北盆地岩石圈地幔的岩石学特征以及与水含量的关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宁;;苏北盆地油气藏分布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月斌;苏北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渐成气候[N];中国石化报;2012年

2 江其勤;苏北盆地海相将有勘探新方向[N];中国石化报;2005年

3 丁卫星 孙克;执著岩芯探宝[N];中国石化报;2012年

4 王法;“三字真经”念出免检班组[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潘月斌 通讯员 刘振 葛金虎;不畏“复杂”遮望眼[N];中国石化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鹏;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阜三段滩坝砂成藏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王旭影;苏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舒强;苏北盆地兴化钻孔近3Ma环境变化记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力;苏北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D];长江大学;2015年

2 马晓东;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地震资料解释与构造特征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陈敦梁;晚中新世以来苏北盆地沉积物石榴石水系示踪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唯唯;苏北盆地36万年以来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孟景闻;苏北盆地兴化1孔元素反映的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卫波;苏北盆地兴化钻孔沉积相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任红民;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泰州期原型盆地恢复[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郭平;苏北盆地兴化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记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强;苏北盆地主要富烃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刘倩茹;苏北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含油气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96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96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f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