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碰撞振动系统和实幂率隔振系统的随机动力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典型碰撞振动系统和实幂率隔振系统的随机动力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碰撞振动系统 振幅频率响应 时滞反馈控制 频率岛 跳现象 振动隔振系统 多值响应
【摘要】: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复杂动力学特性及其相关问题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碰撞振动系统和实幂率隔振系统作为两类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它们非线性结构特殊,动力学行为复杂,逐渐成为当前非线性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重点分析了随机外激励和参激作用下刚性碰撞振动系统的随机响应,并且考虑了时滞反馈控制下弹性碰撞系统和具有实幂率非线性振动隔振系统的复杂动力学特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随机窄带噪声激励下非线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多值响应问题。基于Zhuravlev非光滑变量代换和Krylov-Bogoliubov平均法,分析了系统的响应特性,得到了二阶稳态矩的迭代计算公式。讨论了外激励振幅、系统的立方非线性强度、恢复系数、阻尼系数等参数对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些参数取值下,刚性碰撞系统会有两个或者四个稳态解,对于刚性碰撞系统来说这是一个新颖的现象。在较小的非线性强度下,不稳定区域会从一个连通的区域变为两个独立的区域。此外,伴随着随机激励强度的增加,系统的相轨迹扩散会增加,最终其拓扑性质会改变。2.研究了参激作用下刚性碰撞振动系统的随机动力学响应。得到了碰撞振动系统平凡解几乎确定稳定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的解析表达式。模拟结果显示,碰撞振动系统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特性不同于普通的非碰撞系统。在确定性情形下得到了骨架曲线和不稳定区域的临界方程。同时讨论了系统的一阶和二阶稳态矩,模拟结果显示频率岛(Frequency island)现象的存在性。最后,借助有限差分法,分析了随机噪声对系统的稳态响应概率密度的影响,并观察到了随机跳现象。3.将多尺度方法推广到了时滞反馈控制下的弹性碰撞系统,研究了时滞反馈控制下随机弹性碰撞系统的主共振响应。分别在确定性和随机情形下,得到了系统的频率响应方程和稳定性条件。研究发现,不同于传统的的频率响应特性,具有频率岛现象的多稳态响应,在特定的时滞下,仅有最小的响应振幅是稳定的。同时研究了反馈参数对稳态响应和稳定性区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影响。进一步,为了抑制响应振幅峰值和控制共振稳定性,得到了适当的反馈增益和时滞。4.结合立方时滞反馈控制和实幂率形式的恢复力和阻尼力来提高振动隔振系统的响应特性。对基底激励下,受迫振动隔振系统的主共振、动力学稳定性和能量传递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等价阻尼来解释反馈控制对实幂率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与此相关,在under-linear恢复力下隔振系统显示软弹簧行为和在over-linear恢复力下隔振系统显示硬弹簧行为。研究发现,在under-linear恢复力下,会诱导多值响应,尤其是五值响应,同时对稳态解的分类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稳定性边界的模拟,验证了这些响应特性。进一步,为了避免跳现象,得到了相应的解析标准。最后,讨论了系统参数对能量传递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反馈参数是提高振动隔振的有效性的极重要的因素。5.研究了具有实幂率刚度项和积分型粘弹阻尼项的粘弹振动隔振系统的随机动力学特性。借用改进的第一类Bessel函数,得到了决定系统几乎确定稳定性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对于非平凡稳态解情形,推导出了相应的一阶和二阶稳态矩。进一步分析取得了临界分岔值的解析表达式。为了抑制响应峰值且提高振动稳定性,得到了对应的时滞序列值。最后,借助It?随机微分方程对应的福克普朗克方程,讨论了随机跳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3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世雄;周明溥;;双层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J];上海建材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2 袁惠群;具有分布质量的双层隔振系统隔振特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1996年03期
3 陈大林,徐友钜;隔振支承系统动力学试验与辨识[J];强度与环境;2002年03期
4 刘山,麦汉超,申仲翰;海上导管架平台结构隔振控制方案与减振效果分析[J];强度与环境;2004年03期
5 贺华,冯奇,汪玉;带刚性限位的双层隔振系统的离散模型[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4年02期
6 刘丽坤,郑钢铁,黄文虎;整星被动多杆隔振平台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7 裘揆;陈乐生;陈大跃;;力隔振试验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8 周伟波;;水泵弹簧隔振方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9 彭献;张施详;;一种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静力与线性动力特性分析[J];力学季刊;2012年03期
10 黄志伟;何雪松;陈志刚;杜X;;非线性隔振系统振动特性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其柏;余林波;张永波;曹剑;;双层浮筏隔振系统筏体结构与隔振特性的研究[A];湖北省声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6年
2 孙宜强;宋汉文;;时滞隔振系统的建模与时滞识别[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安付;盛美萍;;双简谐激励下双层隔振系统振动响应分析[A];第十二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大林;徐友钜;;隔振支承系统动力学试验与参数识别[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5 贺华;冯奇;;双层隔振系统建模[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6 朱宜生;;减少电子设备隔振系统耦合振动的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7 申军烽;杜胜;周徐斌;蒋国伟;;高精度光学有效载荷微振动隔振系统设计与分析[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8 陈维山;陈再礼;王培江;;自动调平空气弹簧隔振平台的研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1992年
9 黄志伟;曾革委;何雪松;付爱华;;双层隔振系统主动控制的振动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刘顺强;于维平;罗增宁;宋继萍;林嘉祥;;水泵管道隔振结构振动测试分析[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一类液固混合介质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与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黄冬梅;典型碰撞振动系统和实幂率隔振系统的随机动力学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周振华;精密隔振系统的扰动抑制与补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勇;基于声子晶体的多层周期性隔振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丁旭杰;非线性隔振抗冲器的设计与建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黄修长;舱筏隔振系统声学设计及优化、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树桢;柔性浮筏隔振系统的建模与动力学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8 李盈利;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时延混沌化[D];湖南大学;2013年
9 陈定中;舷侧阵声纳安装平台隔振系统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吴文江;正负刚度并联精密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敢;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杨俊;橡胶弹簧动态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杨明月;分布参数双层隔振系统的主被动控制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崔由美;车载担架随机振动隔离系统主被动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孙伟;复杂隔振系统主被动控制分析与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严柏熠;正负刚度并联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彭亮;浮筏隔振系统的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5年
8 宋楚晨;直升机主旋翼半主动DAVI隔振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昝浩;惯容器对隔振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10 张邦民;六自由度隔振平台优化设计与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01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0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