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汛期径流模拟与预测

发布时间:2017-12-18 04:32

  本文关键词:黄河源区汛期径流模拟与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黄河源区 数字流域模型 多源降水数据 汛期径流 径流变化


【摘要】:黄河源区(唐乃亥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约200亿m3,占黄河天然径流量的38%,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驱动下,同时受人类活动影响,黄河源区历史汛期径流出现了下降趋势。本论文以黄河源区汛期径流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和预测,分析黄河源区历史—未来的汛期径流变化趋势。针对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耗时较长,模型参数率定困难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并行的参数优化方法,同时进行不同计算情景和水文模型内部的并行计算,从而能全面利用计算机集群的硬件资源,快速完成流域水文模型参数率定,并易于分析模型各参数的敏感性。针对降雨输入给水文模拟带来的不确定性难以量化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自助抽样方法,研究了降雨输入的空间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及其对径流模拟结果的影响。得出黄河中游样例流域雨量站密度对径流模拟结果的影响规律,指出在小时分辨率的降雨输入和分钟级别的径流模拟输出要求下,黄河中游流域雨量站平均控制面积以40 km~2较为合理,而0.1°(10 km)分辨率的栅格降雨数据也可以支持流域径流模拟。论文最终落脚于对黄河流域未来汛期径流演变趋势的预测。对比评价了黄河源区多源降水数据,将CMORPH地面融合降水数据作为基准,发现CMIP5各系列数据的降水量在黄河源区整体偏大,按月修正后数据可靠性有所增加。集成了适用于黄河源区的大尺度、高分辨率的数字流域模型,利用以上两类降水数据,完成了黄河源区汛期径流的模拟与预测。将2008—2012年汛期划分为率定年和验证年,径流模拟结果显示,率定和验证期逐日径流过程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较高,汛期径流量符合良好,证明了数字流域模型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对历史—未来汛期径流趋势的分析显示,黄河源区汛期径流量自1956年到2045年,实测和模拟径流量统一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年平均减少0.12%,即2.0亿m3/10年。模型预测径流量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2005—2045年,黄河源区汛期径流年平均减少0.25%,即3.7亿m~3/10年。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谦,邵学军;黄河源区水与生态问题分析[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年03期

2 柳媛普;吕世华;李锁锁;尚伦宇;;近几十年黄河源区气候与植被变化及相关分析[J];高原气象;2007年05期

3 万力,曹文炳,周训,胡伏生,李志明,许伟林;黄河源区水环境变化及黄河出现冬季断流的原因[J];地质通报;2003年07期

4 顾炳枢;拯救黄河源[J];生态经济;2004年02期

5 曹文炳;万力;曾亦键;胡伏生;陈劲松;;气候变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地学前缘;2006年01期

6 杨建平;丁永建;刘俊峰;;长江黄河源区积雪空间分布与年代际变化[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7 常国刚;李林;朱西德;王振宇;肖建设;李凤霞;;黄河源区地表水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地理学报;2007年03期

8 陈英玉;王永贵;周向阳;;黄河源区荒漠化现状及其驱动力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沈渭寿,吴焕忠,蒋建国,谢标;黄河源区生态破坏现状及保护对策[J];农村生态环境;2000年01期

10 谢昌卫,丁永建,刘时银;近50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分析[J];生态环境;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王根绪;丁永建;王建;刘时银;;近15年来长江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变化与演变格局分析[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李林;李凤霞;朱西德;常国刚;郭安红;;黄河源区湿地萎缩驱动力的定量辨识[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惠品宏;;黄河源区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拟结果检验[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5 马玉寿;施建军;董全民;王彦龙;文金花;杨时海;;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研究[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勾晓华;陈发虎;杨梅学;彭剑峰;张永香;张永;;树木年轮记录的黄河源区近百年升温[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李积尧;赵资乐;胡兴林;;造成黄河源区径流持续减少的成因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柳媛普;吕世华;李锁锁;;黄河源区草地农牧化对气候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蓝永超;丁永建;刘进,

本文编号:1302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02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e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