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氧族化合物半导体的光电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9 11:58

  本文关键词:过渡金属氧族化合物半导体的光电特性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P型氧化锌 紫外探测器 黑色二氧化钛 微波吸收 钆硫属化合物 中子探测器 第一性原理计算


【摘要】:过渡金属由于价层d轨道的特殊性导致其氧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体系具备多种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铁电性,铁磁性,热电效应,磁电耦和,光电效应等。无论是在传统光电材料领域,还是在新兴的低维材料领域,该材料体系均引起各国科研人员的重视并被广泛研究。如何通过掺杂,改变晶体结构等手段调节半导体能带结构,来控制其电学光学性质并最终得到实用化材料一直是半导体材料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针对宽带隙氧化锌材料的P型掺杂问题,黑色二氧化钛微波吸收机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实验研究,并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钆硫属化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氧化锌材料被认为是一种制备低阈值紫外激光器的候选材料,但稳定低阻的P型氧化锌薄膜难以获得,制约了氧化锌材料的发展。本文采用等离子体辅助的分子束外延设备,在氧化锌单晶衬底的Zn极性面外延氮掺杂薄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实了Zn极性面更利于氮元素的掺入。通过生长渐变组分氮掺杂MgZnO薄膜,通过极化场诱导NO受主离化,成功得到具有良好整流特性的PN结型器件。对该器件进行光电响应测试,发现该器件可以再0V电压下对紫外光响应,并具备良好的波长选择特性。我们认为极化诱导掺杂提供了一种氮掺杂制备P型氧化锌的可行方案。(2)无序工程方法制备的黑色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被证实是一种强微波吸收材料,其微波反射损耗可以达到-49dB(99.99999%)。由于Ti O2是材料是非磁性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所以传统的微波吸收机理如偶极旋转,铁磁共振对黑色二氧化钛并不适用。本文采用一种简易可行的纳秒激光烧蚀技术,将原生二氧化钛至于去离子水中烧蚀,成功制得完全非晶的黑色二氧化钛纳米粒子。通过对该纳米粒子电磁参数测试并计算得到其微波反射损耗能力,我们的结果表明完全非晶的黑色二氧化钛不能实现强微波吸收,这就说明无序工程的强微波特性并非来源于非晶壳层的杂质和缺陷。考虑的无序工程黑色二氧化钛的核壳结构,我们认为其强微波吸收是通过核心与壳层协同机制实现的。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我们认为在核壳界面累积的电子与微波相互作用可以形成等离子体共振,进而通过电导损耗实现了强微波吸收。我们的实验及理论结果表明,无序工程开辟了用氧化物半导体实现强微波吸收的新途径。(3)光子以及带电粒子可以通过激发半导体材料使其能量转化为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因此半导体探测器可以对它们高效响应。然而,对于核辐射的中子,传统的半导体材料无能为力,因为传统半导体材料大多不具备中子俘获能力。镧系元素钆在所有元素中具有最高的中子俘获截面,为了找到合适的中子探测半导体材料,我们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钆硫属化合物的能带结构。结果表明g相硒化钆(g-Gd2Se3)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1.76eV,同时间接带隙特性又保证了它的载流子具有较长的寿命。因此我们认为在能够生长出大面积高晶体质量的硒化钆晶体前提下,可以用该材料实现具有单中子灵敏度的半导体中子探测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4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侯碧辉,陈兆甲,许勤论,徐云华;高T_c超导体的表面微波吸收[J];物理学报;1992年05期

2 李永康,周均铭,黄绮,江潮,梅笑冰,范戆;与In扩散进GaAs中相关的超导相的发现[J];物理;1992年09期

3 侯碧辉,金通政,眭云霞,周贵恩,戚震中;YBa_2Cu_3O_(7-δ)单晶薄膜的各向异性微波吸收[J];科学通报;1990年20期

4 郭燕春;彭志华;彭延峰;贾鹏;宁艳桃;刘桂平;;碳纳米管低温氢等离子体的微波吸收特性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戚明道;苏兰英;;微波吸收涂层在微波设备中的实际应用[A];1993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3年

2 刘颖;刘跃;;铁氧体基复合材料的合成机理和微波吸收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科学;过渡金属氧族化合物半导体的光电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凌钦才;LLDPE/POE基光催化及微波吸收复合材料[D];浙江大学;2009年

3 马治;磁性微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高频磁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伊海波;平面型稀土金属间化合物微粉/石蜡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质[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超;微波热利用过程中能量利用效率及介质吸波特性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杜芳芳;海绵状多孔磁性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危星;碳纳米管磁化氢等离子体的微波吸收特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4 周侃;磁性薄膜微波吸收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金铃;铁氧体材料的合成及其微波吸收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袁进好;新型碳磁复合吸波剂的制备及其石蜡复合物电磁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隋永明;纳米/微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微波吸收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朋飞;钴掺杂的纳米钴锰氧化物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结构、磁性、微波吸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曹静;放射管状氧化锌/铁氧体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吉卫云;沥青基碳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7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07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5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