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工程选育谷氨酸棒杆菌L-蛋氨酸高产菌
本文关键词:基于代谢工程选育谷氨酸棒杆菌L-蛋氨酸高产菌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L-蛋氨酸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谷氨酸棒杆菌 反馈抑制
【摘要】:L-蛋氨酸是唯一一种含硫必需氨基酸,在生命体各种重要的代谢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其需求量巨大且附加值高,工业上蛋氨酸的生产方法仍是化学合成法或水解蛋白法。鉴于L-蛋氨酸至今未实现微生物发酵法工业生产,且其代谢工程理论研究匮乏,本研究以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为出发菌株,基于代谢工程原理,构建了一株高产L-蛋氨酸的工程菌株,并分析不同遗传操作对L-蛋氨酸产量的影响,进而寻找出L-蛋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靶点。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为了获得一株过产L-蛋氨酸的平台菌株,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L-蛋氨酸吸收系统缺失对L-蛋氨酸重吸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Met D蛋白复合体是L-蛋氨酸的主要吸收系统,并且谷氨酸棒杆菌△met D的L-蛋氨酸产量最高。在谷氨酸棒杆菌△met D的基础上,通过诱变解除了来自末端代谢产物对L-蛋氨酸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作用。获得了一株具有L-蛋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的突变株谷氨酸棒杆菌5-16,其L-蛋氨酸产量为2.54 g/L,提升了约9倍,对底物得率为0.028 mol/mol。该菌株中L-蛋氨酸分支合成途径的7个酶的转录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且遗传性能稳定,是一株优良的L-蛋氨酸生产平台菌株。为了强化L-蛋氨酸合成途径,本研究采用基因敲除和基因定点突变技术,阻断或弱化了L-蛋氨酸的竞争代谢径,并解除了来自中间代谢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敲除thr B基因阻断了L-苏氨酸合成,替换dap A基因的强起始密码子为弱起始密码子削弱了L-赖氨酸分支途径,定点突变lys C基因和pyc基因解除天冬氨酸激酶和丙酮酸羧化酶的反馈抑制作用,最终获得谷氨酸棒杆菌LY-4。结果表明,天冬氨酸激酶节点对L-蛋氨酸的生物合成有极显著影响,L-蛋氨酸产量最终上升至5.89 g/L,对底物得率为0.072 mol/mol。在谷氨酸棒杆菌LY-4遗传背景下,敲除mcb R基因不利于L-蛋氨酸生产。构建了一个新型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穿梭组成型表达载体p LY-4。其具有一个含11个酶切位点的多克隆位点MCS;具有氯霉素抗性和基于alr基因的无选择标记两套筛选系统,氯霉素抗性标记适用于实验室规模操作,al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可满足无抗生素条件下的发酵生产;携带tac M强启动子,并且去除了lac Iq基因对启动子的诱导表达,为组成型表达载体。通过对表达载体p LY-4性能的验证,证明p LY-4是一个适用于谷氨酸棒杆菌工业发酵生产的新型载体。在谷氨酸棒杆菌LY-4的基础上,比较不同遗传操作增加胞内NADPH供应对L-蛋氨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源表达gap C基因能够显著提高L-蛋氨酸产量。最终利用新型表达载体p LY-4在谷氨酸棒杆菌LY-4中过表达外源基因gapC,获得重组菌株命名为谷氨酸棒杆菌LY-6,发酵结果表明L-蛋氨酸产量上升至7.23 g/L,对底物得率为0.110 mol/mol。探索一些低价值原料作为碳源和氮源进行发酵生产L-蛋氨酸,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谷氨酸棒杆菌LY-6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工艺参数,用上述优化后培养基成分及工艺参数进行发酵,最终L-蛋氨酸产量达到9.88g/L,比优化前提高了26.82%,对底物得率也提高到0.133 mol/mol。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伟杰;;2014年中国赖氨酸、蛋氨酸市场回顾及2015年展望[J];中国畜牧杂志;2015年02期
2 闫洪颖;赵凤龙;;2013年中国赖氨酸、蛋氨酸市场回顾及2014年展望[J];中国畜牧杂志;2014年02期
3 周林芳;李淑华;顾晓梅;张涛;;微生物发酵产蛋氨酸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3年04期
4 卢倩;弭晓菊;崔继哲;;植物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08期
5 付静;尹燕妮;马忠华;;真菌甲硫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J];植物病理学报;2013年03期
6 金利群;李晓庆;李宗通;柳志强;郑裕国;沈寅初;;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的生产工艺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07期
7 付国良;黄晓红;;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功能的研究进展[J];生物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8 张伟国;徐建中;;L-赖氨酸合成代谢中NADPH代谢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年10期
9 马捷;刘延琳;;具有高胱硫醚β-裂解酶活性的葡萄酒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19期
10 党万利;金利群;郑裕国;沈寅初;;蛋氨酸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传志;谷氨酸棒杆菌L-苯丙氨酸合成途径系统改造及发酵优化[D];江南大学;2014年
2 张玉蕊;苏氨酸合成相关基因在C2C12和NIH-3T3细胞及小鼠体内的表达和作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司美茹;谷氨酸棒杆菌中分枝硫醇抗环境胁迫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4 古鹏飞;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蒋玲艳;利用代谢工程与适应性进化构建鸟氨酸高产菌株[D];中山大学;2012年
6 刘琳;钩端螺旋体Homoserine O-acetyltransferase结构解析与催化机理研究,,人的Coactosin-like Protein结构解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段昭炜;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蛋氨酸关键酶metA突变位点筛选[D];吉林大学;2015年
2 欧文韬;麦谷蛋白基因及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功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3 秦天宇;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生产L-甲硫氨酸[D];江南大学;2014年
4 胡瑾瑜;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敲除和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15年
5 谭延振;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敲除系统的构建[D];江南大学;2012年
6 王扬;亚硝基胍诱变选育L-苏氨酸生产菌及其两个关键酶活性的测定[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唐涛;氨基酸柱前衍生化HPLC方法发展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14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1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