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优化视角下的技术采用建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3 03:13

  本文关键词:系统优化视角下的技术采用建模与分析 出处:《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采用模型 非线性优化 技术学习及其不确定性 有限远见 异质Agent


【摘要】: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需要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对新技术的采用。现有的技术采用系统优化模型通常假设存在一个具有完全远见的全局规划者来规划经济系统对技术的采用,其忽略了现实中可能对技术采用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如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规划周期的时限性、不同规划主体的并存及相互的影响,以及伴随新技术采用的系统空间重构。本文以一个简化的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上述被忽略因素的技术采用系统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技术采用。大多数技术采用模型假设决策者具有完全远见。然而现实中的决策者并不具有完全远见,并且技术采用的内生驱动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本文在第3章建立了一个基于决策者的有限远见与不确定的技术学习的技术采用模型,研究了系统对于新技术的采用、相关的成本动态,以及有限远见与不确定的技术学习所造成的技术分歧。这一部分的研究表明(1)决策周期长度越长,系统采用新技术越早。同时,较高的学习率会放大决策者远见的价值。(2)在有限远见视角下,若每期决策都是最小化该决策周期内的总成本,通常得到的并不是整个决策时间范围内的最优解。(3)有限远见视角下技术分歧的范围,大于完全远见视角下技术分歧的范围,但是技术学习的不确定性却倾向于通过去除早期采用新技术的路径,而减小技术分歧的范围。传统的技术采用模型通常假设只存在一个全局的决策制定者,忽略了系统中存在多个相互作用的异质决策者的情况。因此本文在第4章建立了一个基于异质多agent与技术学习的不确定性的技术采用系统优化模型。每个agent都试图找到部分系统的最优技术采用策略。模型中的agent具有不同的远见与不同的风险态度,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技术溢出效应。通过这样一个模型,本文研究了agent的异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新技术在系统中的采用所产生的影响。这一部分的主要结论有:(1)相比于系统中只存在一个全局决策制定者,系统中存在多个决策agent会减慢新技术在整个系统中的采用;(2)若系统中的agent是同质的,技术的溢出效应可能增强对现有技术的锁定;(3)若系统中的agent是异质的,即使一个很小的技术溢出比例,都可以显著地加速新技术在系统中的采用。本文在第5章探究了技术学习的不确定性与系统空间重构的视角下,系统采用新兴基础设施的情况。模型首先假设新兴基础设施为整个系统所建立,探究了(1)初始投资成本、技术学习及其不确定性、市场规模、效率水平对新兴基础设施的采用所产生的影响;(2)新兴基础设施的相关技术的效率和成本,对其在系统中的采用所产生的影响。之后,本文将模型拓展,探究当新兴基础设施的效率为其建立距离的函数时,是否在资源地与需求地之间的部分距离建立该新兴基础设施更优。通过在三种效率动态下的优化,本文发现:为资源地与需求地之间的全部距离或部分距离建立新兴基础设施,并不是由该新兴基础设施的效率数值大小所决定,而是由其效率的动态特征所决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N94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伟,吴贵生;技术学习的功能和来源[J];科研管理;2000年01期

2 魏江 ,叶波;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9期

3 谢伟;技术学习和竞争优势:文献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4 柏昊;杨善林;;基于模块化产业的技术学习模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9期

5 王广凤;朱越杰;孙凤芹;;从技术学习到自主创新:文献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6 陈伟;张阳红;;企业创新网络中的技术学习有效性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7 刘国岚;技术学习与教育改革[J];山西科技;1999年01期

8 谢伟;中国彩电总装企业的技术学习[J];科研管理;2001年02期

9 谢伟;中国彩电总装企业的技术学习[J];科研管理;2001年03期

10 薛求知;罗来军;;技术引入和技术学习——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技术空间博弈[J];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苗长虹;;学习场:企业、社区与社会的关系与技术学习的驱动[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陈恒;王蕾;;东北亚地区跨国企业技术学习模式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卢锐;盛昭瀚;;使用中创新与后发企业技术学习模式研究:以台湾IC企业为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杰 胡全基;我市农业技术学习考察团赴以色列考察[N];武威日报;2006年

2 记者李明慧 通讯员王振江;哈密市投资为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建图书室[N];哈密报(汉);2009年

3 张胜;韩国彩电工业模式能否复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4 记者 王建飞 高铁耕;微软公益项目惠及郊区弱势群体[N];佳木斯日报;2009年

5 王德国 山工生;山东铝职工争学技术风气浓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熊建 采访整理;自主创新不是简单的国产化[N];人民日报;2011年

7 陈清泰;企业自主创新的六个政策性问题(中)[N];中国企业报;2006年

8 霍立峰 曲会;自主创新是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9 路风 封凯栋 曹崴;企业的技术能力是知识产权之源[N];工人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仁;北大知名教授解读自主创新[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华忆;系统优化视角下的技术采用建模与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艾少伟;中国开发区技术学习通道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童长凤;中国区域技术能力增长:技术学习的视角[D];兰州大学;2009年

4 郭京京;产业集群中技术学习策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技术学习惯例的中介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5 朱朝晖;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学习协同与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柏昊;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毅;马来西亚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进步[D];厦门大学;2003年

8 董芹芹;企业研发联盟技术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俞湘珍;关于设计的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潘;技术学习的企业成本与社会成本关系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2 周天威;技术学习的时间与时间价值[D];湘潭大学;2015年

3 夏为丽;开发区技术学习的制度驱动过程[D];河南大学;2009年

4 张建伟;区域适应能力视角下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技术学习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许文醉;韩国企业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沈海华;技术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媛;从学习到创新: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阮秀庄;技术学习中组织记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9 苏朝阳;中国开发区技术学习创新绩效的区域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赵鹏飞;吸收能力、市场与的技术学习过程模式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2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22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0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