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凹面光栅设计理论扩展及曝光系统检测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息凹面光栅设计理论扩展及曝光系统检测技术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全息凹面光栅 焦线拟合优化设计方法 光栅一体化设计 曝光系统检测装调 Moiré条纹
【摘要】:全息凹面光栅作为分光器件,具有色散、聚焦成像、校正像差、无鬼线、低杂散光等特性,自发明以来一直在高分辨率光谱仪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作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端全息光栅研发的一部分,对全息凹面光栅的优化设计方法、曝光系统精密检测装调技术、全息光栅掩模制作工艺做了一系列较为深入的研究。第一,对罗兰圆全息光栅、平像场全息光栅、单色仪全息光栅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推导了基于费马原理的光程函数像差理论和光线追迹理论,提出了子午焦线、弧矢焦线和像面相拟合的优化方法,对比分析了像差优化方法、点列图优化方法的特点,从设计结果和优化时间上来看,焦线拟合法都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优化设计方法。第二,针对罗兰圆全息光栅,对比研究了相干光源位于罗兰圆上和罗兰圆外、相对基底法线对称分布和非对称分布不同情况下对像差的影响,建立了光栅优化函数,优化分配了像差权重。对相干光源在罗兰圆上非对称的曝光方式,获得优化设计结果,在保证分辨的情况下,像面弧矢展宽由20mm缩小到了2mm,提高了优化效率和光栅的光谱性能。第三,为了更好地校正光学系统像差,提出了全息凹面光栅和球面反射镜一体化设计的方法,建立了包含球面反射镜和全息凹面光栅作为整体的物理模型,基于光程函数理论,得到了像差系数表达式,构造了像差校正目标函数,经优化得到了满意的设计结果,并分析了传统优化设计方法中出现像散增大的原因。这种用全息凹面光栅像差平衡光学系统像差的方法,在保证光谱仪器分辨率的情况下,像面弧矢展宽缩小了约4倍,有效降低了光学系统的像散和弧矢慧差,提高了光学系统光能传输效率。第四,为制作满足设计指标的高质量全息凹面光栅。结合成像光学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原理,提出了Moiré条纹精密检测装调算法,建立了曝光系统装调误差模型,并推导了像差系数和失调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了Moiré条纹精密检测装调实验,通过采集Moiré条纹图像数据,运用PSI算法、边缘提取、滤波处理、解包裹等算法,反演了曝光干涉场的实时相位,在线拟合了曝光系统的失调量,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第五,研究了大相对孔径全息凹面光栅的优化设计和工艺制作流程,分析了光栅在优化设计和制作上的难点。对光栅进行了曝光参数和槽型结构的优化设计,为满足在大相对孔径光栅的干涉区域内,有均匀的能量分布,对曝光系统中两束光能量进行了计算,选择了高放大倍率的空间滤波器。最后,使用曝光和显影实时检测系统,制作了满足设计要求的大相对孔径全息凹面光栅。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华,朱祖华,陈抗生,杨易;二维消像差平面场型凹面光栅的设计与成像分析[J];光学学报;1998年08期
2 寇婕婷;吴娜;巴音贺希格;唐玉国;齐向东;于宏柱;;凹面光栅衍射效率测试仪精度分析和优化[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6期
3 林国成,林强,王绍民;用矩阵方法处理凹面光栅的衍射[J];光电子·激光;1992年01期
4 庄菊池;;全息凹面光栅的优化设计[J];应用光学;1992年05期
5 周怡;凹面光栅成像的谱线线形以及杂散光的计算[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6 刘娜;张榕;;凹面光栅整体组合狭缝五通道原子吸收式血液五元素分析仪的研制[J];分析化学;2011年10期
7 黄文忠,蔡玉琴,谷渝秋,何颖玲;掠入射凹面光栅谱仪高级次衍射光谱相对效率测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7年04期
8 张振杰;罗兰凹面光栅及其工作原理的论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9 王长庚;;紫外全息凹面光栅离子束刻蚀技术[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周哲海,丁立,严瑛白,金国藩;基于牛顿迭代算法的凹面光栅优化设计(英文)[J];光电子·激光;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朝明;吴建宏;赵艳皎;唐敏学;;高分辨率平场凹面光栅的研制[A];2005年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建会20周年纪念会[C];2005年
2 李朝明;吴建宏;唐敏学;;平场全息凹面光栅的设计[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蔡红星;肖亚飞;刘丽莹;郑峰;张喜和;;微型光纤光谱仪摄谱结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朱亚一;印建平;顾华俭;杜亚彬;凌德洪;;全息凹面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实验测定[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旭龙;全息凹面光栅设计理论扩展及曝光系统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万峰;多通道凹面光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设计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孔鹏;平场全息凹面光栅设计方法及制作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淼;近红外微型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27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2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