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RS的细胞活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SERS的细胞活性分析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细胞活性 免疫组化 免疫胶体金探针 金银复合壳空心球
【摘要】:本论文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光谱检测技术引入到细胞和组织分析中,将四唑盐还原法及抗体标记分析法与SERS相结合,通过改进、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基于SERS的细胞活性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技术。这些方法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分析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灵敏度,同时简化了实验步骤,缩短了检测时间,在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化学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在3-(4,5-二甲基-2-噻唑基)-2,5-二苯基-2H-四氮唑溴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基础上,利用SERS技术作为检测手段,通过检测MTT分子以及经过活细胞中脱氢酶催化后生成的还原产物甲佨(Formazan)分子SERS光谱的变化,完成细胞活性的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反应产物Formazan分子SERS光谱的强度与活细胞数目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该方法的建立使检测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30分钟以内;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0倍,达到0.1 ng/m L;为细胞活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超灵敏的检测手段。2.以水溶性的2-(2-甲氧基-4-硝苯基)-3-(4-硝苯基)-5-(2,4-二磺基苯)-2H-四唑单钠盐代替MTT分子,结合SERS检测技术改进了上述细胞活性分析方法。以SERS作为检测手段,不仅将检测时间缩短至30分钟;而且将检测灵敏度提高到0.1μM;进一步通过人MDA-MB231乳癌细胞的活性分析表明,SERS技术的超灵敏性可使细胞活性的检测由比色分析法中105个减少至50个细胞的检测。该方法的建立,集成了基于SERS技术的MTT细胞活性分析方法的全部优势,且避免了MTT分析法需加入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对检测的干扰及对细胞所产生的毒性杀伤,使之更利于悬浮及贴壁细胞功能活性的长期活体、实时监测。3.制备了免疫胶体金检测探针,建立了基于SERS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免疫识别检测方法。将所制备的免疫胶体金探针分别引入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及大鼠脑皮质组织切片中,免疫识别作用之后,通过SERS手段采集拉曼标记分子的信号,以此实现对神经元细胞的定位识别以及细胞所表达的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与原有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越性体现在:SERS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我们发现当抗体浓度为6.25×10-5 mg/m L时虽早已无法使细胞显色但依然可以检测到细胞中相关生物分子的SERS信号;将SERS活性探针直接标记于一抗上,不需要加入二抗等其它抗体,简化了实验步骤;SERS探针分子与组织及细胞体系中的生物分子无特异性吸附,避免了假阳性检测结果;用探针分子的SERS光谱代替显微镜下的肉眼主观观察,实现了对待测细胞及相关目标生物分子的量化分析,使结果更为客观。4.制备了金银复合壳空心球纳米结构,并通过拉曼探针标记以及抗体修饰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免疫SERS探针,实现了对人免疫球蛋白(Ig G)以及大鼠胰岛组织中胰岛素的检测分析。制备了SERS活性较高的金银复合壳空心球纳米粒子,其增强能力与银、金纳米粒子相比分别提高了5和20倍。将Ig G抗体修饰和4-巯基苯甲酸分子标记的金银复合壳空心球纳米粒子用于Ig G的定量分析,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此外,将3,3'-二乙基硫醛三碳菁化碘标记于抗体修饰的金银复合壳空心球纳米粒子,引入到了大鼠胰岛组织切片中,实现了SERS在复杂的生物组织中对胰岛β细胞及胰岛素分子的微量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33;O657.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永明,吴师,王莉明;由ε探讨SERS效应的电磁增强机理[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3期
2 谭恩忠;殷鹏刚;郭林;;氯离子对固定银纳米颗粒SERS活性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10年04期
3 张君梦;曲胜春;张利胜;唐爱伟;周树云;王占国;;银纳米阵列直径对SERS增强效果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11年01期
4 莫冰;李和平;陈娟;王攀;;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及其在定量测量中的研究进展[J];光散射学报;2013年03期
5 曾我部伸,张志侠;日本研究SERS的现状[J];物理学进展;1987年03期
6 郭伟立;张鹏翔;;同时计入化学增强和物理增强的SERS模型[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1989年03期
7 郑海菜,苟增光,崔明,李秀英,莫育俊;固-液系统中表面增强喇曼散射强度I_(SERS)对浓度c的依赖关系及水杨酸分子的吸附等温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1992年06期
8 ;Investigation on composite Au/TiO_2 nanoparticles (Ⅰ)——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8年03期
9 ;SERS mechanism of nickel electrod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年23期
10 刘春艳;非常规条件下的SERS效应[J];光散射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秦维;刘可;袁亚仙;姚建林;顾仁敖;;一种新型可循环SERS基底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莫育俊;雷洁;李秀英;张鹏翔;;吸附于铜表面上分子的SERS及表面粗糙度对SERS的影响[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3 艾小红;高小平;李秀英;莫育俊;;苹果酸吸附在铜和银表面上SERS的比较[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4 高敏侠;林秀梅;任斌;;均匀的强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及表征[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高美;方炎;;对树枝状银纳米结构作为SERS增强基底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春旭;陈雷;纪南;阮伟东;赵冰;赵纯;;银的无电沉积及其SERS活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鹏翔;付石友;庞玉璋;;表面增强喇曼散射的最近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1年
8 ;SERS on thin film composed of gold nanoparticles[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杨U,
本文编号:1333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3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