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毒支原体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筛选及其LAMPs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9 09:07

  本文关键词:鸡毒支原体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筛选及其LAMPs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出处:《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博士后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鸡毒支原体 生物被膜 随机插入突变 LAMPs 凋亡


【摘要】: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属于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是禽类重要病原体之一。鸡毒支原体可感染鸡、鸭、鹅、鸽、鹌鹑、火鸡、家雀等多种禽类,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后除表现咳嗽、流鼻涕、流泪、Up音、呼吸困难等症状外,还可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肉鸡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该病发病率极高,几乎100%的鸡场都有此病,鸡场一旦感染就很难彻底清除,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很多病原菌为了适应体内外的环境会形成生物被膜。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被膜的形成与病原菌的免疫逃避和抗药性有关,是影响感染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鸡毒支原体随机插入转座载体,利用该载体进行了随机突变,建立了随机突变库。并利用该随机突变库成功筛选了12株生物被膜形成突变菌株,并成功定位了10个与之对应的突变基因。支原体存在有一种重要的结构脂质相关膜蛋白(lipid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LAMPs),在支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脂蛋白在支原体毒力及致病性中占有重要作用。为探讨LAMPs在鸡毒支原体致病性中的作用,我们也进行了以下研究。1.鸡毒支原体随机转座突变库的构建及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筛选为研究鸡毒支原体中重要蛋白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本研究拟构建mini-Tn4001SpGm随机转座插入载体。该转座子具备以下特征:含庆大霉素抗性基因,由螺原体螺旋启动子启动抗性基因的表达;抗性基因两侧为含Inner和Outer的IS256插入重复区;重复区之外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座酶基因。通过对随机缺失株的抗性筛选和基因组PCR方法检测,成功获得了738株随机缺失柱。利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法所构建的738株突变库中的突变株进行生物被膜能力形成检测,共通过3轮筛选出12株生物被膜减少的突变株,其减少率在30-80%之间,又通过gene walking鉴定10个被插入阻断的基因分别为S-adenosylmethionine synthetase、Phosphomannomutase、ABC transporter ATP-binding protein、ABC transporter permease、variable lipoprotein family protein、methionyl-tRNA synthetase、PTS system fructose-specific enzyme EIIABC、 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subunit alpha、enolase和conserved hypothetical membrane protein。这10个基因按功能分括Gene regulation、Cellular processes、Translationfunction、Metabolism和Unknown function。我们鉴定出了多个影响生物膜形成的新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鸡毒支原体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鸡毒支原体的慢性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2.鸡毒支原体LAMPs诱导DF1细胞凋亡研究鸡毒支原体存在有一种重要的结构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在支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脂蛋白在支原体毒力及致病性中占有重要作用。首先建立了鸡毒支原体LAMPs与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相互作用的模型,采用MTT法检测LAMPs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通过DAPI,TUNEL, AO-EB和Annexin-V-PI检测确定了LAMPs具有诱导DFl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确定LAMPs诱导凋亡的调控机制和途径信号通路,实验证实,LAMPs可以激活DF1细胞中caspase 3的活性,裂解PARP。对其凋亡信号通路的了解,将有助于人们找到合适的药物作用靶标,对鸡毒支原体感染的疾病进行治疗。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后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居纯;曾振灵;吴聪明;;鸡毒支原体的耐药性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08年08期

2 愪翠仙;朱天乐;陈合适;;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2期

3 陈凤梅,牛钟相,程光民,王勇;鸡毒支原体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4年03期

4 郭建华,陈德威,张冰;再利用鸡毒支原体培养基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7年12期

5 邹璐;李英伦;;白虎汤对鸡毒支原体体外抑制作用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年06期

6 蒋红霞,陈杖榴,邓旭明,曾振灵,雷连成,孙风霞,郝玉梅,邹啸环;鸡毒支原体敏感株与耐药株超微结构的比较[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4年06期

7 张道永,王文贵,林毅,,王泽洲,李力,杨晓梅,张九明;四川地区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定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年02期

8 齐新永;徐锋;张维谊;沈莉萍;鞠厚斌;宁昆;王建;周锦萍;;上海地区鸡毒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年06期

9 陈鸿军;沈欣悦;陈丹清;于圣青;丁铲;;鸡毒支原体烯醇化酶单克隆抗体研制及黏附阻断[J];中国兽医学报;2012年06期

10 郭建华,陈德威,陈明勇,张冰;鸡毒支原体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达忠;孟照洁;杨灵芝;郭庆栋;;鸡毒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进展[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飞龙;闫化领;王伟;蒋红霞;;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1类整合子和相关耐药基因盒的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胡来根;张小飞;于漾;尹秀凤;薛家宾;何家惠;;鸡毒支原体灭活抗原超滤浓缩工艺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牟建青;王春玲;宋敏训;艾武;李峰;刘玉山;;利用不同方法处理种蛋对控制鸡毒支原体病试验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胥桂华;米宏有;刘忠宇;;鸡毒支原体培养基再度利用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罗思思;谢芝勋;邓显文;谢丽基;谢志勤;庞耀珊;刘加波;范晴;;鸡毒支原体强弱毒株二重荧光定量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律祥君;崔金良;周思德;杨俊忠;李汝良;律海杰;;商品肉鸡鸡毒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肠毒综合症生态防制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军军;丁亮;魏建忠;李郁;;F株鸡毒支原体疫苗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丘鹤英;刘玉凤;;MG的检测与免疫监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唐娜;刘吉山;李树光;陈士运;沈志强;;一株鸡毒支原体的分离与PCR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田野;鸡毒支原体病[N];河南科技报;2003年

2 林峰;鸡毒支原体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成功[N];科技日报;2005年

3 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王延树 河北省保定市畜牧水产局 张芳;鸡毒支原体的免疫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4 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王延树 河北省保定市畜牧水产局 张芳;鸡毒支原体的免疫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汪洋;鸡毒支原体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筛选及其LAMPs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2 盛尊来;复方慢呼抗抗鸡毒支原体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3 郝永清;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基因免疫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4 许健;鸡毒支原体MGA_0676蛋白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利萍;鸡毒支原体S6株P25、P33蛋白粘附特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赵杰;鸡毒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mgc2基因的原核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凡庆;鸡毒支原体丙酮酸脱氢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随机转座突变方法的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何随彬;鸡毒支原体两种膜相关糖酵解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5 吴惠明;耐大环内酯类药物鸡毒支原体的诱导和耐药基因的突变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陆时娟;鸡毒支原体潜在保护性抗原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筛选与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赵鑫;鸡毒支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8 陈丹清;鸡毒支原体转座筛选方法的建立及两种膜相关酶的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赵博;类花生酸对大头金蝇抗鸡毒支原体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丁亮;鸡毒支原体F弱毒疫苗对肉鸡生长及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49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49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c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