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十大孔兑地区风水复合侵蚀产沙过程研究
本文关键词:黄河上游十大孔兑地区风水复合侵蚀产沙过程研究 出处:《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风水复合侵蚀 粒径级配曲线 侵蚀物质来源 覆沙黄土坡面 径流侵蚀功率
【摘要】:土壤侵蚀会破坏生态环境,相比单一的侵蚀方式,复合侵蚀造成的土壤流失更为严重,其中风蚀与水蚀的复合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复合方式。黄河上游的多沙粗沙区即为典型的风水复合侵蚀区。本论文以黄河上游十大孔兑地区东柳沟和西柳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监测采样与室内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区域侵蚀环境的变迁及水沙过程的变化,明确了复合外营力作用下流域沉积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输移过程;探讨了风水复合侵蚀规律,系统揭示了流域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的叠加作用;辨识了流域输入黄河泥沙的来源,量化了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对流域侵蚀产沙的贡献率。针对风蚀产沙和水蚀产沙的输移过程特征,开展了模拟降雨覆沙黄土坡面侵蚀产沙试验研究,辨识了覆沙黄土坡面和黄土坡面的侵蚀过程差异,揭示风蚀沉积对水蚀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推动了风水复合侵蚀过程的研究深化,为黄河多沙粗沙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查明了风水复合侵蚀区下垫面的侵蚀特征。十大孔兑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特征为草地、沙地和耕地,2013年三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51.22%、21.42%和15.81%。自1980年以来,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有增长趋势,林地和沙地有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上游区域。伴随着土地利用的改变,区域的年际水沙关系也有较大变化,输沙的变幅大于径流。典型小流域西柳沟的径流量、输沙量和水沙关系均在1998年左右发生突变,变点前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有较强的相关性,突变后年输沙量急剧减小。在这种侵蚀环境条件下,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的范围为2180.23 t/(km2·a)~17624.62 t/(km2·a),大部分属于强度和极强度土壤侵蚀,其中荒地(包括未利用地及沙地)和河道的侵蚀模数最高,耕地最低。从流域上游至下游,土壤侵蚀模数有减少的趋势。2)阐明了风水复合侵蚀区动力的时空分布。十大孔兑区域的侵蚀力在年内分布存在两个峰值,分别为3~5月的风季和7~9月的雨季,其中3~5月平均风速为5.4 m/s~6m/s,7~9月平均降雨量为31.67mm~74.06mm。通过有效侵蚀力的计算及叠加,十大孔兑区域的年均侵蚀力能量为:风蚀813.67 J·d/m2,水蚀1425.0 J·d/m2;其中3~5月侵蚀能量占全年总侵蚀能量的23.71%;7~9月侵蚀能量占全年总侵蚀能量的54.52%。在这种复合外营力的作用条件下,风季和雨季的主要侵蚀物质也有所差异。3月份径流中的悬移质则增加了极细沙和细沙,分别33.93%和28.56%,相应粉粒含量下降为36.36%。7、8月份流域出口站悬移质主要以粉粒为主,占有89.45%的构成;3)明确了风水复合侵蚀流域沉积物的分布特征、物质来源以及动力分配。东柳沟流域上游丘陵区的沉积物粒径范围为0.25mm~0.6mm,平均d50为0.47 mm;中游沙漠区和下游农田区的沉积物较细,粒径范围为在0.1mm~0.2mm,平均d50为0.18mm,而进入黄河的物质的主要构成为d50为0.093mm的丘陵区物质和d50为0.01mm沙漠区物质。基于物质守恒定律,通过Weibull函数对沉积物级配曲线的拟合,发现整个流域河道内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丘陵区,在沉积物中比例约为78%,而来自沙漠区的物质约占22%;侵蚀这些物质的主要动力为风力,贡献约为72%,水蚀约为28%。但是在丘陵区,主要的侵蚀动力为水蚀,占该区域侵蚀能量的69.78%;而在沙漠区和农田区,主导侵蚀力为风蚀,分别占该区域侵蚀能量的74.54%和94.14%。由此可以得到风水复合侵蚀区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和区域为:丘陵区覆沙黄土坡面的降雨侵蚀过程。4)揭示了覆沙黄土坡面水蚀产沙过程的叠加作用机制。薄层风积覆沙格局显著的增加了黄土坡面的水蚀强度。随着覆沙质量的增加,覆沙黄土坡面会极大的延长初损历时。覆沙黄土坡面的主要侵蚀产沙物质为黄土,约占总侵蚀产沙量的83%;而所覆风沙的产沙量在产流3~5min出现峰值。坡面覆沙不仅增加了风沙作为侵蚀物质,还增强了对本底黄土的侵蚀:由于覆沙而额外增加的产沙量,是覆沙质量的64.15%~317.64%。相同降雨条件和覆沙质量条件下,覆沙格局从半坡覆沙变为全坡薄层覆沙,侵蚀产沙量增加了87.11%,其中黄土占的比重也从77.99%增加至92.37%。通过径流侵蚀功率与侵蚀风沙、黄土量的回归分析,发现侵蚀单位质量风沙所消耗的功率约为同质量黄土的1.19倍,这种差异会受到雨强、初始产流时间、覆沙质量、覆沙格局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降雨和覆沙量条件下,薄层覆沙侵蚀能量增大,且侵蚀能耗较小的黄土的比例增加,因此薄层覆沙黄土坡面较黄土坡面的水蚀产沙更为严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大川;张栋;焦鹏;姚文艺;倪用鑫;;西柳沟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归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5期
2 汤珊珊;李占斌;李聪;赵宾华;;模拟降雨条件下覆沙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3 陈新闯;郭建英;董智;李红丽;李锦荣;王合云;;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下风向降尘粒度特征[J];中国沙漠;2016年02期
4 刘晓林;杨胜天;周旭;管亚兵;王志伟;陈珂;;1980年以来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年01期
5 汤珊珊;李占斌;任宗萍;姚京威;唐辉;;覆沙坡面产流产沙过程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5期
6 江长通;王银梅;胡乾亮;朱雪芳;;黄土边坡冲刷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4期
7 郭彦;侯素珍;林秀芝;;近51年西柳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10期
8 王小雷;杨浩;;~(137)Cs在坡耕地中的分布特征及土壤侵蚀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9期
9 王金花;王普;斯琴;;西柳沟流域径流量时序变化特征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4年03期
10 张一澜;文安邦;严冬春;郭进;俱战省;;赤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春红;坡面侵蚀性降雨径流水动力学特性及其对输沙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武秀荣;片沙覆盖黄土区沙土二元结构坡面侵蚀过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马瞳宇;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时空变化及对景观格局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51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5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