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软土流变固结特性研究
本文选题:软土 切入点:流变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天津拥有悠久的围海造陆历史,自1939年塘沽新港始建以来,天津地区相继在沿海及海河沿岸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围海造陆工程。近年来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大规模的建设和开发,围海造陆已经为了滨海新区开发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大规模的围海造陆工程形成了大量由软土组成的建筑地基,由于软土的黏粒含量高,有机质含量高,亲水性强,使得地基在排水处理结束后较长时间内仍会产生沉降,也产生了诸如软土地基地面不均匀沉降、较长时间内产生的工后沉降量较大等一系列的实际工程问题。大量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经验均表明,软土的流变性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在围海造陆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由软土组成的地基,这种流变特性产生的影响尤其显著。软土地基的这种特性,不仅会影响建筑在其上的各种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围海造陆工程所形成的软土地基本身也会产生地面沉降开裂、填土标高损失、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等一系列严重的工程问题,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围海造陆形成的软土地基中土体的流变固结特性,寻找软土体的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其产生流变的本质机理,成为了目前土体研究和实际工程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围海造陆软土地基的流变性状在理论研究实际工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研究软土固结流变特性及其本质规律这一重要课题,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172236),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02243)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0061110054),以天津滨海新区软土地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根据取样地点的工程地质概况,对天津滨海新区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易溶盐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和粒度分析等特性进行测试,以确定其基本特征,为下一步进行软土次固结试验提供研究基础。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次固结变形的一维流变固结微分方程。并利用次固结系数和Singh-Mitchell经验蠕变方程,对一维流变固结微分方程的计算过程和参数进行了简化。改进的一维流变固结微分方程能充分反映软土在流变固结过程中应变与应力和时间的关系,为宏观力学试验和微观结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为了求解考虑次固结变形的一维流变固结微分方程,将天津滨海新区软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高压固结仪对其进行次固结试验,得出不同应力条件下土体随时间的蠕变变形发生发展过程,并分析了滨海新区软土的次固结特性。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了软土次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次固结系数受试验荷载因素,压缩指数等因素影响。并提出了一种用应变速率和体积变化关系来划分主次固结的方法,经验证这种方法可以合理地适用于各种荷载情况。开展微观尺度试验,利用扫描电镜与压汞试验观测固结和流变前后软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变化,测定其孔隙分布规律及其变化,为微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对天津滨海新区软土的结合水特性进行了测试,测定了软土的吸附结合水量,对土颗粒之间的微观连接特征做出评价。在次固结实验和微观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新的软土一维流变固结模型,提出能描述荷载作用下土体微观结构变形特性的物理模型。对模型进行力学分析,推导得到宏观力学参量与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中涉及土的孔隙分布、微结构变形特性、应力应变关系、土的结合水膜厚度等,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新的软土一维流变固结模型进行求解。综合考量地基土体的应力历史、外部荷载、土的压缩性、流变性、渗透性、地基土体相对厚度等因素。并将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误差较小,说明此模型的合理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47;P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敏;桂林市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地基处理的探讨[J];广西地质;1994年01期
2 姜鹏;贺富强;方磊;张德军;;里下河古o_湖相软土基本工程特性与形成机理的关系[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6期
3 凌造;;潮汕平原地区软土原位测试参数分析[J];广东建材;2008年12期
4 张效龙;徐家升;刘敦武;;河口滨海区浅层海积软土工程特性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陈艺南,谈清,殷红岩;高速公路滨海相软土工程特性初探[J];勘察科学技术;2001年06期
6 贾其军,赵成刚,王晓谋;河滩相软土试验工程观测成果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7 柳静安;沅江软土工程地质特征[J];湖南地质;2001年02期
8 陈晓平,黄国怡,梁志松;珠江三角洲软土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9 李琼芳;;南京地区软土特性及经验数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刘腊腊;刘寒鹏;;天津滨海新区软土工程性质研究手段的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春秀;彭功勋;钟涛;;广州地区软土的工程特性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乔正寿;;软土研究五十年[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3 ;“第一届全国软土工程学术会议”征文[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3年
4 苏伯芩;;宁波软土流变特性及在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5 王晓谋;王超;张留俊;;内陆河湖相软土区划及鉴别指标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第一届全国软土工程学术会议”征文[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7 彭立才;蒋明镜;朱合华;林奕禧;黄良机;;珠海地区软土微观结构类型及定量分析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梁令枝;童华炜;;广州软土工程特性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王清;董宏志;陈慧娥;迟洋;;水泥固化软土的微观结构特性[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大钊;奠道垛;;上海软土工程性质的概率统计特征[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明乾;天津滨海新区软土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雪刚;杭州海相软土的固化及其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王婧;珠海软土固结性质的宏微观试验及机理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婷婷;滨海软土流变模型及其在结构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刘用海;宁波软土工程特性及其本构模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先伟;结构性软土蠕变特性及扰动状态模型[D];吉林大学;2010年
7 周秋娟;软土卸荷力学特性及软弱地层中基坑稳定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汤斌;软土固结蠕变耦合特性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丁利;软土结构性与砂墙地基因结理论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内昆线老李段特殊软土的性质及工程措施[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浩;湖相软土物理力学特性及蠕变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姜岩;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的动力特性及机理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4 刘中伟;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变形预测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古兴伟;昆明南市区软土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分析与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文彬;深圳市南山区软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固结沉降分析[D];广州大学;2011年
7 王茂靖;福厦高速铁路软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工程处理措施[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刘慧明;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9 张向东;软土非线性有限元及遗传算法材料参数反演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10 张成杰;软土扰动状态模型及验证[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91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59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