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蛋白质活性中心的比对揭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1-02 15:49

  本文关键词:通过对蛋白质活性中心的比对揭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年

通过对蛋白质活性中心的比对揭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张寅良  

【摘要】:生物信息学是综合数学,统计,计算机等方法来处理生物数据,解决生物问题的学科。结构生物信息学侧重于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本论文研究了结构生物信息学中的活性中心结构比对方法在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我们系统的分析比较了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酶的催化活性中心,获得关于催化机理的新假设,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进行验证,或者提供酶-抑制剂结合特异性与活性中心结构的关联规律,帮助更高专一性的抑制剂的设计。 具体地,我们选择了两类酶,分别作为研究对象:一类是(β/α[)8折叠类型(又叫TIM-barrel fold,根据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命名)的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另一类是人类蛋白激酶。 TIM桶折叠类型是蛋白质中最古老的折叠类型之一,此类蛋白成员之间,即使序列相似性非常低,折叠的结构却很相似。TIM折叠类型的蛋白质覆盖了多种完全不同的蛋白质家族,可以催化多种毫无关联的反应。这种一个折叠类型多个功能的特别情况使得我们对TIM折叠类型的蛋白很感兴趣,对它的活性中心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TIM桶折叠类型的蛋白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糖苷水解酶。糖苷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体内,参与各种糖原的合成和降解。 一些特定糖苷水解酶的缺乏或变异会导致一系列的发育障碍乃至死亡。对糖苷水解酶催化机理的研究源远流长。从1953年Koshland提出基本的反应机理开始,随着后续蛋白质结构测定方法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糖苷水解酶结构出现,大量点突变实验酶动力学实验及计算机模拟为大规模系统的研究糖苷水解酶机理提供了可能。 我们比对了130个亲源关系较远,但是催化作用相似的TIM桶折叠类型糖苷水解酶的活性中心。这些糖苷水解酶主要采用了两种催化机理。一是经典的构象保持型反应机理,另一种是底物参与催化的构象保持型反应机理。这两种机理均需要一个氨基酸作为广义酸碱参与反应过程。基于多活性中心比对信息,这些糖苷水解酶的活性中心可以被归至六大类。而其中与广义酸碱相互作用的氢键可能对催化起了重要作用。从头计算的结果表明,这些保守残基与广义酸碱的作用可以降低17-20kcal/mol的反应能垒,说明这些保守的相互作用是化学上非常重要的,而这种降低能垒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质子从广义酸转移到离去基团发生在亲核攻击过渡态之前。此外,在两类底物参与反应的活性中心中,底物亲核基团与一个趋同进化而来的酪氨酸形成保守的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对反应能垒似乎没有起到降低作用,但是它在另一方面降低了反应熵,对催化同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另一类是人类蛋白激酶(human protein kinase),我们通过对比所有结构可用的人类蛋白激酶的活性中心,找出在保守的口袋中高度分化的氨基酸位点,并结合了激酶与抑制剂的结合信息,计算了激酶高度分化的位点与抑制剂结合情况的互信息,找出了不同激酶选择性结合不同抑制剂的相关氨基酸位点,最后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抑制剂与激酶结合情况进行了反预测,验证了这些位点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将结构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扩展到药物重利用的领域。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而一些已经批准上市的药物,陆续被发现对非靶标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已经批准上市的药物,是已经通过各种体外体内实验及临床检验被证明是安全的药物,如果能对这些药物开发出新的用途,将大大省时省力。在此,我们利用结构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搜集了所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批准上市的药物,对其靶标蛋白与恶性疟疾疾病蛋白做了基于活性中心的结构比对,构建了一个药物-疾病蛋白网络(drugome),相当于一个虚拟高通量筛选。高连接度的药物表示与多个疾病蛋白都有可能有相互作用,可以作为进一步筛选研究的新的抗疟疾药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雄博;武肖坤;明灯明;;通过构建蛋白质结构域功能模版库做基于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功能位点预测(英文)[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2 Xue-Juan Li;Yuan Huang;Fu-Min Lei;;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of Bonasa sewerzowi(Galliformes: Phasianida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J];Zoological Systematics;2014年03期

3 王勤;李晓琴;马帅;;α/β类蛋白折叠中π-π相互作用的特异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12期

4 王瀚;赵淑玲;何九军;杨小录;周峰;侯颖春;;哺乳动物BMP4蛋白功能位点的进化踪迹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5年01期

5 张植平;刘志华;李小明;杨麒;罗琨;杨慧;王子龙;;混合酶强化剩余污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6 周旻;;夫西地酸发酵培养基的初步优化[J];煤炭与化工;2013年05期

7 龚家瑜;高大启;李洪林;;基于等值面的分子溶剂可及表面快速生成算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8 HU Hao;;Wild-type and molten globular chorismate mutase achieve comparable catalytic rates using very different enthalpy/entropy compensations[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4年01期

9 张佳;闫敬;戴梦;任志红;;夫西地酸生产菌复合诱变育种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4年06期

10 赵亚雪;唐赟;;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烜宇;两类重要蛋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蛋白质对接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洪林;药物发现及靶向虚拟筛选的算法与程序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青叶;基于靶酶结构的新型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合理设计与筛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邱智军;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夏李群;蛇根木萝卡辛糖苷酶三维结构表征及底物特异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任菲;基于蛋白质聚类的同源建模结构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张秀梅;木质纳米纤维素可视化建模与分子动力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赵东宇;人类蛋白共进化网络研究与交互式转录组注释系统构建[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3年

9 俞书浩;功能基因组学和化学信息学协同的药物研发数据挖掘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刘秀嶶;四突跳小蜂亚科分子系统发育及中国长脉跳小蜂属的分类[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静;基于计算几何及序列保守性的蛋白质活性位点预测[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徐旸;基于滤波器和时频分析的生物序列位点识别[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李禹;人类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模拟分子对接[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璠;十字花科植物的DNA条形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潘鹏程;解脂耶氏酵母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的构建及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段晓云;代表性纤维素酶家族活性架构的功能位点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7 朱蓓霖;麦芽糖α淀粉酶和谷氨酰内切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帅;药用植物天南星中有效成分的筛选和药理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孙勇;基于关键字树和滑动窗口的大规模生物遗传序列的算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谢跃;四种蛔科贝蛔属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与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厦门大学化学系催化教研室固氮研究组;固氮酶的活性中心模型和催化作用机理[J];中国科学;1976年05期

2 ;固氮酶的活性中心模型和催化作用机理[J];Science in China,Ser.A;1976年05期

3 岳俊杰,刘晓红,刘小兰,宿秀梅,缪方明;一种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中心量子化学计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谭复隆,戚正武;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Ⅷ.两个活性碎片的拆分[J];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1982年02期

5 尹宇新,刘晓红,孙云,刘小兰,缪方明;钒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中心计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张藩贤,林正忠,许志文,林国栋,蔡启瑞;化学模拟生物固氮——Ⅶ.乙炔选择性还原成乙烯作为原子簇活性中心多核络合活化底物的一种判据[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7 贾颖萍,郑学仿,胡皆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细胞色素C活性中心铁离子与微量元素的相互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年02期

8 曹守镜,林瑞霞,曾金龙,许翩翩,陈德安;烯烃聚合高效催化剂化学负载机理和活性中心性质——Ⅰ.红外吸收光谱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1期

9 ;关于固氮酶的作用机理和活性中心結構[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4年01期

10 黄开辉;氨合成铁催化剂活性中心模型及分子氮的络合活化[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微雪;;金属/氧化物界面催化反应活性中心设计的理论研究(英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范志强;张乐天;傅智盛;董奇;楼均勤;屠嵩涛;;负载型钛系Ziegler-Natta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分布与聚合机理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孙科举;范峰滔;王长号;夏海岸;冯兆池;李微雪;李灿;;钛硅分子筛活性中心的共振拉曼光谱及活性表征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姚平利;徐伟;陈维维;周文茜;高子伟;;MCM-41表面高分散TiO_2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董梅;王建国;王国富;秦张峰;;分子筛活性中心迁移规律的原位XAFS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沈显荣;楼均勤;傅智盛;范志强;;噻吩酰氯淬灭法测定非均相Ziegler-Natta催化体系的活性中心数[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芦振江;胡磊;;雷珀(Reppe)法生产BDO中的雷尼镍催化剂活性本质的探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李林;林坚;王晓东;王爱琴;张涛;;能源和环境催化研究中的吸附量热应用[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范峰滔;冯兆池;李灿;;催化材料合成及反应活性中心的光谱表征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10 杨廷录;冯良波;沈师孔;汪汉卿;;Li掺杂的ZnO上[Li~+O~-]离子对生成的EPR研究[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建兴;[N];科技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张兴刚;[N];中国化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寅良;通过对蛋白质活性中心的比对揭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王贞;铁铁氢化酶活性中心的化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陈林;铁铁氢化酶活性中心结构与功能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曲和之;ECSOD活性中心的计算机结构模拟及其实验验证[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乐天;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乙烯、1-已烯聚合体系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高伟明;基于唯铁氢化酶活性中心的铁硫簇合物的合成和催化放氢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胡晓月;基于多胺配合物的酶中心模拟物荧光标记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邓海鹰;助催化剂对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中心分布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2年

2 张元;Mo/HZSM-5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催化活性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洪元;Mo/HMCM-22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和甲烷活化机理的密度泛函计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邢双英;Mo,W/HZSM-5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甲烷活化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柯;助催化剂调节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中心分布的作用及其机理[D];浙江大学;2003年

6 岳乔红;人羧肽酶A1及其活性中心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7 李琴;利用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群态分布特点诠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8 徐芬芬;全铁氢化酶中二核铁活性中心的模拟[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通过对蛋白质活性中心的比对揭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62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2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