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叶绿素代谢与维生素E合成代谢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11:52

  本文选题:维生素E 切入点:生育酚合成 出处:《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维生素E(生育酚和生育酚三烯)作为一种只能在光合细菌和绿色植物合成的重要抗氧化物质,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在我们的日常膳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尤其是油料作物高效生产天然维生素E是满足人们对其需要不断增长的重要途径。从以往的研究上看,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生育酚的合成途径的调控上,而在与维生素E相关的叶绿素代谢较少,具体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代谢调控尚未清楚。因此本研究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从生成底物PDP的最主要路径—叶绿素代谢途径入手,研究叶绿素代谢途径与PDP浓度及生育酚含量提高的关系,寻求增强植物体内PDP浓度的可行性途径。本文围绕叶绿素代谢与维生素E生物合成的关系开展了系列的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结果:1)拟南芥叶片中叶绿素酶的活性高低直接影响了生育酚的合成首先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叶绿素合成酶杂合突变体SALK_134433(chlsyn1-1)为研究对象,从而分析了叶片中生育酚含量与叶绿素是否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纯合突变体chlsyn1-1植株叶片的生育酚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几乎只有很少的含量,通过CHLSYN转基因系(带有红色荧光标记)与chlsyn1-1杂合突变体进行杂交,得到chlsyn1-1背景纯合但是又实现功能互补的带标记的植株,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材料去探索叶绿素合成酶与生育酚的合成关系。这些都在遗传学上直接证实了绿色植物中叶绿素代谢途径是决定生育酚E合成的最主要通路。我们通过对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绿素合成酶进行超量表达,虽然没有明显增加拟南芥叶片内叶绿素含量,但却导致了生育酚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与之相反,人工抑制叶绿素合成酶的表达水平后,拟南芥叶片叶绿素含量与生育酚含量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说明了生育酚的含量差异可以由叶绿素合成酶的表达活性高低所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绿色组织中限制生育酚含量进一步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叶绿素合成酶对生育酚合成的前体物质PDP具有超强的“回收”能力,从而导致绿色种子中生育酚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低。2)叶绿素降解相关脱植醇酶与生育酚合成的关系由于叶绿素降解过程中的植醇(phytol)是生育酚合成底物PDP的来源,因此我们通过对拟南芥衰老过程能够作用于脱镁叶绿素产生植醇的叶绿素降解酶基因PPH以及体外底物实验认为可以分解叶绿素产生植醇的叶绿素分解相关酶基因AtCLH1和AtCLH2的T-DNA插入单突变体以及构建它们的双突变体和三突变体,分别测定其生育酚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些叶绿素降解酶相关基因突变体的种子生育酚含量与野生型无明显的区别。同样地,PPH的超量表达只能增加少量的生育酚,说明其作用于底物产生的植醇有很小一部分参与了生育酚的合成,这也暗示了在种子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个未知的能够降解叶绿素产生植醇从而用于生育酚合成的叶绿素水解酶。同时,我们对叶绿素降解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基因NYEs也进行了初步地研究,nye1/nye2双突变体的种子中出现了滞绿表型,并对生育酚含量有轻微地影响,但是超量表达NYE1却引起了生育酚近一半含量的降低。说明了无论是PPH还是叶绿素降解调控因子NYE1都能够影响或者促进了叶绿素的降解过程,但是在种子生育酚合成过程中作用并不显著。虽然我们没有对由PPH/NYE通路产生的植醇去处进行进一步研究,但结果表明此通路产生的植醇并不能大量地用于生育酚的合成,因此与生育酚相关的降解酶基因仍然没有被发现。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玲;代斌;游绍韩;;分子蒸馏分离天然生育酚初步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温远影,王蜀秀,王雷,胡昌序;中国常见植物油生育酚的分析(简报)[J];植物学通报;1991年03期

3 王镨,邵鸥,岑沛霖;红花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胞内产物生育酚的积累[J];生物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4 胡英考;植物维生素E合成及其生物技术改良[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年01期

5 施冬云,李莉,刘珊林,陈凯先,王沁泌,陈士明;应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生育酚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J];生物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6 史晓丽;陈德富;陈喜文;;利用微藻生产维生素E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生物学通报;2011年06期

7 王力先;王永飞;;植物生育酚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J];生命的化学;2006年02期

8 冀亚飞,魏贤勇;新生育酚氧模型自由基的ESR研究(英文)[J];波谱学杂志;1999年02期

9 王保莉,郭蔼光,汪沛洪;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阶段叶绿素代谢的变化[J];Acta Botanica Sinica;1996年07期

10 王永飞;马三梅;;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维生素E营养品质的策略[J];广西植物;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喜文;陈德富;张明;邢旭光;;水稻生育酚缺失突变体的获得及初步分析[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竺尚武;;肉食品中的内源性生育酚[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健;杨亦文;任其龙;;乙醇含水量对天然生育酚吸附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4 张桂云;刘如如;张鹏;徐勇;朱姜;顾铭洪;梁国华;刘巧泉;;水稻籽粒中维生素E的分布及其代谢工程改良研究[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洋;殷春涛;徐旭东;;集胞藻(蓝细菌)PCC6803生育酚与耐受低温光氧化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新斌;孙锦;郭世荣;李斌;桑婷;;外源抗坏血酸对海水胁迫下菠菜叶绿素代谢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婷婷;开心果富含的生育酚有抗癌作用[N];中国食品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章薇;拟南芥叶绿素代谢与维生素E合成代谢的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曹君;不同脂肪酸结构食用油的氧化规律及其动力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杨亦文;高含量天然生育酚提取新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欧洋;两组类受体激酶调控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D];兰州大学;2017年

5 郑凯杰;调控拟南芥表皮毛发生的核心转录因子的水稻同源蛋白的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薛涛;拟南芥miR159及其靶基因调控离体苗再生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7 王玮;拟南芥TOPP4去磷酸化DELLA及六个保守丝/苏氨酸位点对RGA蛋白功能和稳定性影响[D];兰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纪s,

本文编号:1658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658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