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介质中飞秒光丝现象的数值研究
本文选题:飞秒强激光 切入点:光丝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飞秒强激光气体传输时产生的一系列线性和非线性效应在现实中有许多潜在应用,例如超连续谱激光探测与测量、高电压放电控制与引导闪电、产生单光学周期脉冲与高次谐波。正因为这些诱人的潜在应用,飞秒强激光气体传输才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止,共有两种物理模型来描述飞秒强激光的传输,一种是九十年代就开始应用的经典模型,另一种是2010年之后才提出的包含高阶克尔效应的完整模型。经典模型认为飞秒强激光传输产生的光丝是由克尔自聚焦和等离子体散焦达到动态平衡形成的,而完整模型则认为飞秒光丝是克尔自聚焦和高阶克尔散焦达到动态平衡的产物,等离子体的作用可以忽略。本论文采用此两种模型,研究了飞秒强激光气体传输五个方面的内容。自V. Loriot等人测量了800 nm波长激光的空气介质主要成分的高阶非线性折射率之后,高阶克尔效应成为研究热点。P. Bejot等人提出了包含高阶克尔效应的完整模型,认为无论是聚焦过程还是散焦过程,克尔效应都处于主导地位,这意味着自导过程不一定依赖等离子体。随后关于经典模型和完整模型谁占主导地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没有统一的结论。我们采用两种模型模拟飞秒强激光在空气介质中的传输,选取相同的初始参量,模拟结果显示经典模型峰值光强最大模拟值要比完整模型的峰值光强最大值高两倍,而完整模型模拟出的光丝长度约为经典模型的两倍。两种模型的激光光强在光丝横截面上的时空分布也不相同。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最新测得的含有高阶克尔项的非线性折射率存在大约10%的上下浮动范围,非线性折射率会影响飞秒光丝的成丝特性,我们采用四组不同的折射率通过完整模型来研究其影响。峰值光强和轴上电子密度随着折射率值的减小都是递减的,而且折射率值越小,递减的趋势就越慢,光丝通道的长度和半径尺寸随折射率的增加都是减小的。经过分析光束传输到不同位置的光强时空分布得出,非线性折射率不同,所产生的光强时空分布差别也较大。飞秒强激光波长从紫外区域覆盖到红外区域,不同颜色的激光在气体中传输会产生不同的光丝。到目前为止,只测量了波长为800 nm激光对应的主要空气成分——氮气、氧气和氩气的高阶非线性折射率,所以研究不同颜色激光成丝特性只能采用经典模型。同时由于惰性气体是单原子气体,没有拉曼散射也没有分子气体中分子缔合与分子碎裂等效应,因此选取氩气为传输介质。通过固定入射激光的能量和入射峰值功率与自聚焦临界功率比值来研究三种不同颜色的激光在氩气介质中的成丝现象。相同条件下,短波长的激光脉冲在氩气中传输时产生的峰值光强高,电子密度大。短波长的飞秒强激光脉冲形成的光丝通道不仅细长而且稳定,更重要的是,光束半径内能量与总能量比值起伏较小,有利于长距离传输。飞秒强激光气体传输时,电子密度的时空分布是变化的。电子密度主要由四种效应来决定,它们是光电离效应、雪崩电离效应、电子粘附效应和电子复合效应。大多数的数值模拟都考虑了光电离效应,但是考虑雪崩电离效应、电子粘附效应和电子复合效应的比较少,尤其是后两种效应,多数学者都将之省略了。入射激光的时间脉宽范围从10 fs至300 fs,电子粘附效应和复合效应应该会有所差别,更重要的是,在高压环境中粘附效应和复合效应的作用还比较重要。本文应用完整模型分别在氩气介质和空气介质中研究了不同气体压强和入射激光脉宽条件下产生的电子密度对飞秒光丝的影响。在氩气介质和空气介质中,考虑压强因素时,上述后三种效应的影响都是从初始的基本为零迅速增长,最后达到稳定。在后三种效应中,雪崩电离的影响强度要比电子粘附效应和电子复合效应的强度稍微高一些。空气介质中的电子密度值对压强这一因素不如氩气中的电子密度值对此因素敏感,在两种介质中,高压环境的模拟需要考虑此三种效应。至于入射激光脉宽这一因素,尽管覆盖了10 fs至300 fs这么大的范围,但是后三种效应对飞秒光丝的影响还是特别小,可以忽略不计。在标准大气压环境中,不少学者使用经典模型和含有高阶克尔效应的完整模型研究了飞秒强激光的成丝现象;在多变气压环境中,以往学者主要采用经典模型。本文采用完整模型与经典模型相对比的方法,研究不同压强环境和延迟克尔效应对飞秒成丝现象的影响。结果显示,压强对飞秒强激光传输产生的影响很大。最重要的数值结果就是,对两种模型来说,飞秒光丝长度与压强成反比关系、光丝半径与压强平方根成反比关系,同时,随着压强增加,光丝所含能量会减少。压强尤其对脉宽较短的激光脉冲影响严重,甚至在脉宽很短时就不会产生光丝。另一方面,在0.5倍标准大气压至4倍标准大气压范围内,完整模型模拟的光丝长度为经典模型模拟值的两倍,这可以用来区分高阶克尔效应和等离子体散焦效应谁起主导作用。无论是完整模型还是经典模型,延迟克尔效应都没有改变光强箝位,只改变光强箝位出现的位置,即推迟了飞秒光丝的起始位置,但是并没有改变光丝的长度和横向尺寸。延迟克尔效应还降低了电子密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洪;杨铁军;王燕玲;丁良恩;;氮气中非共线双光丝诱导的轴向三次谐波调制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2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叶光;江南大学成功研制出“夜光丝”[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我国制成自发光夜光丝[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作业;飞秒光丝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和原子、分子体系的量子相位操控[D];兰州大学;2015年
2 亓协兴;气体介质中飞秒光丝现象的数值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杨旋;超短强激光脉冲成丝间的相互作用对光丝传播过程及其非线性效应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慧;超快激光光丝阵列产生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刘佳;飞秒激光成丝相互作用及诊断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陆培芬;分子排列控制超短脉冲非线性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石理平;深紫外飞秒激光成丝物理及其在超快光谱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魏祥野;丙醇异构体的光丝非线性光谱传感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徐燃霞;蓄能型夜光丝染色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3 童玉琪;基于分子排列的飞秒光丝及太赫兹产生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一三;紫外飞秒激光相干光场空间调制对光丝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良恩;基于光斑分割的光场空间调制及其强场诱导光丝光谱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1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66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