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里海盆地东缘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7 14:13

  本文关键词:滨里海盆地东缘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江大学》 2015年

滨里海盆地东缘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

何伶  

【摘要】:本论文针对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沉积背景复杂、岩相变化快、成岩作用复杂、成岩裂缝发育、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为理论指导,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等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数理统计、交会图、曲线重构等技术,对碳酸盐岩岩石类型、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裂缝规模及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集宏观微相-岩相预测、宏观裂缝描述、多类型孔隙刻画、微观裂缝表征为一体的多尺度、多参数表征的测井评价技术,形成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具体认识和研究成果如下:对复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分类研究,指出不同孔隙类型具有不同的微观孔隙结构;从规模、成因的角度分析了裂缝在该地区的特征,根据储集空间的组合关系进行储层类型划分,共分为五种类型:孔洞缝洞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裂缝型和分散孔洞型,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孔隙型物性最好,是主要的储集层,孔隙型次之,裂缝型储层的物性由裂缝的规模和渗透性决定,在构造裂缝发育的地区,有可能发育为储层,分散孔洞型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一般为非储层。总结了不同岩性、不同孔隙类型、不同储层类型、不同流体性质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测井响应特征的典型图库,用于各种情况下测井快速识别。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以岩石物理为基础,建立合理的岩相测井解释模型,定量计算碳酸盐岩地层中各种主要矿物的百分含量,与地质、岩心和测井资料相结合,进行复杂碳酸盐岩地层沉积相的研究,得到不同沉积相的岩相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归纳总结出沉积相划分依据,进行研究区沉积相和微相的划分,从平面上和剖面上进行沉积相展布规律的研究。以裂缝理论为基础,利用薄片、物性、压汞、测井等资料重点研究裂缝在该地区的成因、规模和特征;利用常规、成像等测井方法进行裂缝的识别;在岩心刻度的基础上,利用深、浅双侧向曲线对数差来定量计算地层中微裂缝含量,并根据微裂缝含量与渗透率增大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定量评价储层的有效性,是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之一。以薄片分析为基础,对储集空间进行分类,以此为依据建立三孔隙体积模型,根据声波速度是孔隙类型的函数,结合薄片分析给出定量计算分散孔隙度的方法,实现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计算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连通孔隙度、分散孔隙度及裂缝孔隙度,并给出微裂缝发育程度与分散孔转化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之二。以不同孔隙度模型导电机理为指导,研究不同储层类型的孔隙度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的变化规律。在孔隙性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的发育会导致孔隙度指数m变小,孔洞的发育会导致孔隙度指数m变大,微裂缝对孔隙度指数m的影响不大,不会导致孔隙度指数m过小,饱和度指数的影响因素更复杂,与储层类型的关系不太明确。根据岩心物性分析、薄片分析及测井资料,采用多参数交会图技术进行不同类型储层Cutoff值的研究,用于测井综合评价。用该方法实现了石炭系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连续划分,是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之三。利用产液剖面数据,计算地层的产液强度,与测井解释结果相结合进行产能测井评价研究,按储层质量从好到差分成七类建立储层测井产能评价标准。论文以提高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识别和孔隙类型及微裂缝的定量评价为目标,以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特征及成因模式分析、储层类型划分方法、微裂缝识别技术、微裂缝定量评价技术、孔隙类型定量评价技术为关键技术,结合岩石物理基础研究,形成一套具有创新性的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测井评价方法与技术,用以提高该类储层测井评价的精度与可靠性,为该类油田储量评价、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P631.8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晓光,彭大钧,陈季高,李雅彬,张光荣;滨里海盆地东缘生物礁预测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谭廷栋;;测井解释油气层的理论基础[J];测井技术;1992年02期

3 柯式镇,冯启宁,袁秀荷,张友义;裂缝地层双侧向测井响应物理模拟研究[J];测井技术;2003年05期

4 陆敬安,伍忠良,关晓春,罗文造,王立明;成像测井中的裂缝自动识别方法[J];测井技术;2004年02期

5 李善军,汪涵明,肖承文,吴远东;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孔隙度的定量解释[J];测井技术;1997年03期

6 范嘉松;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储层特征及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7 王京,赵珍梅,曹代勇,李祥强,李捷,刘扬;滨里海盆地东缘阿克纠宾地区遥感地质及地球物理场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5年03期

8 孙建孟;运华云;冯春珍;;测井产能预测方法与实例[J];测井技术;2012年06期

9 白文剑;时增林;郭小静;刘雪燕;卢志超;;试油产能预测及主要参数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12期

10 李军,张超谟,唐小梅,李令喜;核磁共振资料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苏萍,孔炜,杨瑞召,高云峰;煤田反演的声波测井曲线重构[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周新桂,操成杰,袁嘉音,陈彪;油气盆地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薛永超,程林松,付广;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二段泥质岩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赖富强;孙建孟;王敏;;应用随裂缝倾角变化的孔隙模型改进储层饱和度计算[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郭顺;王震亮;张小莉;孙佩;;陕北志丹油田樊川区长6~1低阻油层成因分析与识别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刘洛夫;尚晓庆;孟江辉;陈治军;宁松华;王萍;李燕;;滨里海盆地东南部S区块下二叠统空谷阶盐岩特征及其对盐上层系油气成藏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李南豪,李德敏,古世祥;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地层的裂缝发育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8 张志敬;刘树根;孙玮;黄文明;夏在连;张长俊;;四川盆地震旦系与中伊朗盆地第三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比较性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王启宇;郑荣才;梁晓伟;辛红刚;王昌勇;;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杨维宁,王宏,匡建超,童孝华;基于自组织映射网络的模式分类器对储产层自动分类方法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忠;黄思静;刘嘉庆;蔡春芳;李曰俊;李开开;韩银学;赵岩;;塔里木盆地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成岩和构造—热流体作用及其有效性[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2 梁爽;金树堂;郑俊章;王燕琨;尹继全;邓志展;王震;;滨里海盆地东-南部盐下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机制[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3 王珂;张荣虎;孙雄伟;王俊鹏;杨学君;;塔里木盆地克深气田群深层-超深层储层构造裂缝特征[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4 张顺;魏巍;张晨晨;付秀丽;;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非常规储层成藏特征[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5 崔鑫;李江海;姜洪福;;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基底裂缝型储层分段表征及油气勘探意义[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梅;朝阳沟油田朝5北井区裂缝性储层建模与剩余油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黄进腊;靖边气田马五段储层小幅度构造及水平井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晓峰;井中裂缝的定量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庆友;大庆油田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重复压裂造缝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张虹;利用岩石物性参数反演裂缝天然气富集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赖富强;电成像测井处理及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陈伟;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时应敏;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机构及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王乐;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建民;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与储层特征[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敏;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玉;延庆断陷盆地地层精细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谷野;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和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任涛;黄桥地区二叠系油气藏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文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广旭;南海北部陆缘碳酸盐台地地球物理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7 赵撼霆;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生物礁碳酸盐岩沉积演化及储层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8 张文涛;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微相及遗迹群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周小荣;井中地震成像及多参数综合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志伟;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赫云兰;刘波;秦善;;白云石化机理与白云岩成因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欧阳健,李善军;双侧向测井识别与评价渤海湾深层裂缝性砂岩油层的解释方法[J];测井技术;2001年04期

3 运华云,赵文杰,刘兵开,周灿灿,周凤鸣;利用T_2分布进行岩石孔隙结构研究[J];测井技术;2002年01期

4 赵杰,姜亦忠,王伟男,童茂松;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岩石孔隙结构的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2003年03期

5 鞠江慧,王建功,高瑞琴,孙玉红,高淑梅,刘英;二连油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压裂后产能预测[J];测井技术;2005年04期

6 封立香;孙建孟;赵文杰;彭智;;多参数综合分析指导基山地区低渗透储层压裂改造[J];测井技术;2007年05期

7 柯式镇,冯启宁,尚作源;双侧向测井物理模拟实验仪器[J];测井技术;1996年04期

8 李善军,汪涵明,肖承文,吴远东;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孔隙度的定量解释[J];测井技术;1997年03期

9 雷怀彦,朱莲芳;四川盆地震旦系白云岩成因研究[J];沉积学报;1992年02期

10 朱国华;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J];沉积学报;199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怀建;多相流条件下压力连续性计算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虎权;卫平生;潘建国;孙东;王宏斌;;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J];岩性油气藏;2010年02期

2 韩永刚;唐龙逊;熊驰愿;濮瑞;李平;陈述良;李永保;;化学-质量法碳酸盐岩定量分析技术及应用[J];录井工程;2011年04期

3 何金先;张晓丽;王兆夺;段毅;;铜仁地区陡山沱期盖帽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地质找矿论丛;2013年03期

4 李康中;华北碳酸盐岩油田采油工艺技术综述[J];石油钻采工艺;1980年01期

5 胡锦荣;;《碳酸盐岩成分定名尺》介绍[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0年05期

6 游静裕;;关于华北碳酸盐岩油田的钻井技术问题[J];石油钻采工艺;1980年06期

7 余素玉;第二讲 近代碳酸盐岩分类特点[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2年06期

8 柏松章;碳酸盐岩油田开发中的能量接替[J];石油钻采工艺;1982年01期

9 秦荣章;;碳酸盐岩油田堵水工艺——美国堵水工艺的几个问题[J];石油钻采工艺;1983年05期

10 沙比尔;邓舜勤;;关于含铀碳酸盐岩的加工方法研究[J];核原料;197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兵;王世杰;罗光杰;;碳酸盐岩成土作用及其上覆土层成因的讨论[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卢耀如;张凤娥;;硫酸盐岩与碳酸盐岩复合岩溶发育机理与工程效应研究[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冯东;陈多福;苏正;刘芊;;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微生物作用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吕修祥;金之钧;;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5 刘宝明;金庆焕;夏斌;;南中国海中新世碳酸盐岩的含油气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6 夏宗清;颜丙宏;;碳酸盐岩漏层受控压力堵漏工艺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宏伟;张研;宋建勇;李劲松;贾志坤;;基于有限元法的碳酸盐岩强散射介质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黄捍东;罗群;林娟华;刘洪昌;万云强;;碳酸盐岩岩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建南地区龙驹坝构造为例[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撼霆;吴时国;;东沙海区深水碳酸盐岩的发育与地震识别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佟宏鹏;陈多福;;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组构及碳同位素特征——我国古代甲烷冷泉的发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秦丽娟 唐铭;[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特约记者 高向东 付帅帅;[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记者 李东 苏华;[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吴莉;[N];中国能源报;2014年

5 记者 李东 高向东;[N];中国石油报;2013年

6 通讯员 赵贝 陈利新;[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高照;[N];中国石油报;2014年

8 记者 马永;[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魏艳;[N];中国矿业报;2011年

10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裴新强;[N];中国石油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伶;滨里海盆地东缘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赵彦彦;皖南新元古界蓝田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周琦;黔东新元古代南华纪早期冷泉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锰矿的控矿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4 邓兴梁;塔里木盆地塔中油气田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何健;碳酸盐岩气藏损害描述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司马立强;碳酸盐岩缝—洞性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5年

7 王京;碳酸盐岩裂缝型油藏多元信息综合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8 秦亚玲;地震叠前反演技术在碳酸盐岩气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初广震;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微相与成岩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高晓鹏;沾车地区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裂缝性碳酸盐岩储气库注采渗流规律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张志军;碳酸盐岩锶同位素选择性测定技术[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3 李石朋;碳酸盐岩风化机制的淋溶模拟及对铀钍富集作用的指示[D];南华大学;2014年

4 胡军;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古甲烷事件的地球生物学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5 李现根;延庆—怀来地区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及微亮晶碳酸盐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贾志鑫;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韩霄;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郄莹;碳酸盐岩内断裂带结构及与油气成藏[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李杨;碳酸盐岩岩石物理与油气储层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艳东;碳酸盐岩超高压气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关键词:滨里海盆地东缘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66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b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