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间技术的不确定结构高频动响应预示和载荷识别
本文选题:统计能量分析 + 不确定结构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统计能量分析(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是目前解决结构高频声振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基于统计能量分析理论的高频动响应预示和高频载荷识别是其中发展迅速并且应用广泛的两个分支。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是统计能量分析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两项参数,但是这些参数一般都是10-2-10-4量级的小数,在实际工作中想要对这些小数进行精确测量是十分困难的,这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使得名义设计值与实际的动力学特性之间有着较大的偏差,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动响应预示和载荷识别的精度。本文在统计能量分析的框架下,利用区间分析方法对不确定结构的动响应预示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区间分析方法对不确定结构的载荷识别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为:首先研究了统计能量分析参数以及外载荷的测量误差对稳态响应预示结果的影响,利用区间摄动方法对由参数以及外载荷误差所导致的稳态响应误差进行了估计。根据统计能量分析子系统划分原则、子系统的损耗功率表达式以及子系统间的功率流关系建立了稳态统计能量分析的功率流平衡方程,将带有测量误差的内损耗因子、耦合损耗因子和输入功率全部用区间形式来表示并代入稳态功率流平衡方程,利用区间摄动方法求解带有参数区间和输入功率区间的功率流平衡方程可以得到每个子系统的模态能量区间,再根据子系统模态能量和总能量的关系式可以进一步求得每个子系统的总能量区间,总能量区间的上界和下界可以很好地显示出所有参数以及外载荷的测量误差对稳态响应预示结果的影响程度和大小,同时通过这个总能量区间也可以得到由参数及外载荷误差所导致的稳态响应误差。以两块相互耦合的复合板结构为例,将不考虑参数和外载荷测量误差的稳态动响应预示结果、考虑参数和外载荷测量误差的稳态动响应预示结果、实验测量的动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研究了统计能量分析参数的测量误差对瞬态响应预示结果的影响,并利用仿射算法对由参数误差所导致的瞬态响应误差进行了估计。以两耦合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不考虑任何参数测量误差的情况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对瞬态统计能量分析功率流平衡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子系统总能量的确定值,之后将带有测量误差的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用区间形式来表示并代入到总能量的确定值中,利用仿射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子系统随时间变化的总能量区间值,这个随时间变化的总能量区间的上界和下界可以很好地显示出所有参数测量误差对瞬态响应预示结果的影响程度和大小,同时通过这个总能量区间也可以求出由参数误差所导致的瞬态响应的具体误差值。然后研究了统计能量分析参数以及动响应的测量误差在保守耦合和非保守耦合两种情况下对高频载荷识别结果的影响,并利用区间摄动方法对由参数以及动响应误差所导致的子系统输入功率误差进行了估计。将参数区间和子系统总能量区间代入保守耦合功率流平衡方程,由区间摄动方法识别出子系统的输入功率区间,之后根据非保守耦合统计能量分析的子系统损耗功率表达式以及子系统间的功率流关系建立新的功率流平衡方程,除原有参数区间外还将带有测量误差的由耦合阻尼引入的内损耗因子增量写为区间变量,通过区间摄动方法对带有区间变量的非保守耦合功率流平衡方程进行求解可以得到非保守耦合下的子系统输入功率区间。以一个类似于火箭整流罩形状的板壳组合结构为例,将不考虑参数和动响应测量误差的载荷识别结果、考虑参数和动响应测量误差的载荷识别结果、实验测量的外载荷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利用区间方法分别对保守耦合以及非保守耦合统计能量分析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在保守耦合情况下将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作为设计变量而将每个子系统的模态能量作为决策目标,通过区间方法定义决策目标区间以及设计参数对决策目标的边界影响值区间,将边界影响值区间上下限的差值同决策目标区间上下限差值之比定义为设计参数对决策目标的独立影响因子,所有的独立影响因子构成灵敏度因子矩阵,通过灵敏度因子矩阵可以比较决策目标对不同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大小。在非保守耦合情况下将由耦合阻尼引入的内损耗因子增量也作为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另外对于辐射声功率作为决策目标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Abstract]: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 ( 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 )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 frequency acoustic vibr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见华,葛祖德,姚起杭;动态优化中的动响应高阶修改及灵敏度分析[J];航空学报;1992年09期
2 卜建清,袁向荣,满洪高,高勇利;利用动响应进行结构修改的一种方法[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程远胜,张佑U_,区达光;有限条法分析板在移动车载作用下的动响应[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2年05期
4 顾王明,刘土光,郑际嘉;置于液面上圆板受强冲击的塑性动力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3年04期
5 吴强,凌道盛,徐兴;粘弹性几何非线性梁动响应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6 吴云鹏;梁坠撞的动响应研究[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陈志坚;利用模态迭加法进行动响应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8 李翔;王皓;陈力奋;;结构频带激励下的整体动响应优化[J];振动与冲击;2012年09期
9 刘天泉;矿山岩体采动响应与控制工程学及其应用[J];科技导报;1994年1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滕蓓;陆晔;陈小平;祁恩荣;;大型LNG船液舱晃荡结构动响应研究[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张桥;张卫红;朱继宏;;动响应拓扑优化设计改进[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3 吴有生;张效慈;司马灿;崔维成;林吉如;;我国船舶水弹性力学研究的部分进展[A];固体力学进展及应用——庆贺李敏华院士90华诞文集[C];2007年
4 蔡婧;吴恒立;;推力桩动力响应的计算[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潘志康 邓惠平;IDS是怎样实现响应和告警的?[N];网络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海洋;基于区间技术的不确定结构高频动响应预示和载荷识别[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管子武;蝙蝠平飞时其模型翼主动大变形气动响应及被动变形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吕冰洋;热环境下热防护结构动响应行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胡竞中;冲击环境下船舶大型设备与船体结构一体化耦合动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于馨;Spar平台涡激运动对立管的动响应及疲劳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隋学斌;青岛地区粉质粘土动力特性及其与地铁隧道结构动响应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5 高伟;液体载货船运动响应的模型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伟;大跨度悬索桥地震动响应影响因子及易损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0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77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