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用于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单量子比特操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15年
用于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单量子比特操控
尉石
【摘要】:我们详细研究了用于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单量子比特操控.实现量子计算的基本要素包括:可扩展量子寄存器的制备和读取,单量子比特操作,多量子比特操作.基于“碰撞阻塞”效应,可以在微型光学偶极阱中囚禁单原子.为了实现量子寄存器的初始化,我们在环形光晶格中制备单原子阵列.对于碱金属原子,量子比特被编码在基态超精细结构能级上.我们采用双光子受激Raman跃迁,进行单原子内态的各种操控.本论文中,主要的创新点和结果展示如下:1、我们采用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脉冲时序有效抑制单原子量子比特的退相干.CPMG时序被视为是多组spin echo脉冲的叠加,已经应用于多种体系,可以有效改善量子比特的相干性.我们将这种技术扩展到单原子体系中,通过采用π脉冲个数n=6的CPMG时序,均匀退相干时间比采用spin echo脉冲时延长了3倍.2、利用辅助的可移动的光阱,我们在光晶格中转移单原子量子比特,并详细研究了转移过程对量子比特保真度的影响.如果辅助光阱的势深较大,将其从静止阱上掠过时,囚禁的单原子会跟随着移动阱一起运动,实现转移.原子的转移效率可以达到95%.因为不会影响光晶格中其他位置囚禁的原子,这种方案适用于可扩展的量子寄存器.在单原子转移过程中,本征态的保真度保持不变,为F=0.94.叠加态的保真度会受到影响,在T=20 ms时测量,未进行转移时保真度为F=0.74,经过转移后减小到F=0.66.研究表明,单原子转移过程中叠加态保真度的损失,主要来自于该过程引起的加热效应和偶极阱激光的指向涨落.与单离子转移相比较,单原子转移的研究存在着很多共性的需求和挑战,进一步可以将我们的转移过程与其他手段相结合.3、我们研究了自由空间和偶极阱中单原子物质波干涉.采用一系列对射Raman光脉冲,可以实现冷原子干涉仪,在精密测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实现了自由空间中的单原子Mach-Zehnder型干涉仪,并测量了单原子物质波相干长度.同时在偶极阱中,观察到干涉条纹对比度随着测量时间的延长而迅速衰减,这正是由于原子在阱中做简谐运动造成的.由此,我们提出了偶极阱中包含两脉冲的单原子干涉仪方案.4、我们优化激光冷却时序,将囚禁在双色阱中的单原子冷却到Lamb-Dicke区.为了在红失谐光学偶极阱中实现强囚禁,一束蓝失谐的中空光束与之叠加.优化偏振梯度冷却后,采用释放再抓捕的方法测量单原子温度.通过计算得到,阱中单原子满足Lamb-Dicke条件,有助于进一步采用Raman边带冷却制备单原子到简谐运动基态.5、我们采用压缩感知技术初步提高了单原子阵列荧光成像的分辨率.当信号满足特定的稀疏条件时,压缩感知提供了一种恢复重建信号的求解算法.实验中,我们收集单原子荧光,成像到电子倍增相机上,对整个单原子阵列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应用压缩感知技术处理后,初步提高了两个单原子成像的分辨率.总之,我们在可扩展的量子寄存器中展示了单原子量子比特的各种操控.这些工作为采用中性原子进行量子计算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3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Single atoms in the ring lattice for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quantum simulat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1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繁明;张迎发;李艳;姚建奇;;基于压缩感知的地磁数据分频压缩与重构方法[J];测绘学报;2013年04期
2 宋无名;陈南圭;;功能MRI:最先进方法的简要回顾和展望(英文)[J];磁共振成像;2013年05期
3 刘平;刘晓曼;朱永贵;;基于K-SVD字典学习的核磁共振图像重建方法[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黄劲松;李艳玲;韦联福;;Detections of the Atomic States via the Phase Shifts of Transmitted Photons Through a Cavity[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3年11期
5 刘佶鑫;孙权森;;多尺度分形压缩感知遥感成像方法[J];测绘学报;2013年06期
6 谭勇刚;刘强;胡要花;吕桦;;The Essence of More Nonlocality with Less Entanglement in Bell Tests[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4年01期
7 袁义明;孙晨;杨长春;;基于迭代再加权最小二乘的地震资料稀疏反演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5期
8 李东;仓吉;夏新星;李海峰;刘向东;刘旭;;基于压缩感知的后调制远距离三维成像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1期
9 严奉霞;王泽龙;朱炬波;刘吉英;;压缩感知理论与光学压缩成像系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林溱;;基于稀疏表示的MRI研究简介[J];电子世界;201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义明;孙晨;杨长春;;基于迭代再加权最小二乘的地震资料稀疏反演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2 刘运松;Jian-feng Cai;占志芳;郭迪;叶婧;陈忠;屈小波;;压缩感知MRI稀疏模型对比:分解型、综合型和平衡型[A];第十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张量;张忠祥;周元元;范程华;;天线近远场测试数据的稀疏特性研究[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发展;基于金刚石室温固态单自旋体系的微观磁共振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吴珍;在同核多自旋体系中实现DJ算法和在退相位情况下演示简化量子过程层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3 谢艺;线形离子阱量子计算系统的优化和脉冲声子激光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4 戴汉宁;基于冷原子系综的量子信息处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王良君;基于压缩感知的多描述编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邹健;分块稀疏表示的理论及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郭龑强;强耦合双光学微腔系统的构建及单粒子的操控与测量[D];山西大学;2013年
8 张湃;可实现图像自修复的压缩感知超分辨率成像算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9 宋晓霞;低冗余CS观测方法及其在WSNs数据收集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韩伟;自旋相关外势中两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新奇涡旋相[D];山西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兴国;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仇乐乐;无线传感网中基于量化压缩感知的图像传输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文首先;压缩感知匹配追踪算法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段世芳;压缩感知中的图像重构算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5 郭凯;模拟信号压缩采样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6 袁媛;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彭善华;基于径向轨迹稀疏采样的快速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孙媛;基于压缩感知的数字图像可逆水印算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9 贾义亭;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周礼;压缩感知SAR成像重构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瓞延;激光单原子探测方法探矿科研工作新进展[J];物理;1992年12期
2 陆俊发;潘小青;印建平;;腔内单原子光学研究的实验进展及其应用[J];物理;2006年12期
3 王婧;何军;张天才;王军民;;单原子冷却及光学操控的实验进展[J];物理;2008年02期
4 ;单原子量子调控研究取得进展[J];光机电信息;2009年12期
5 ;世界上首个单原子背影图[J];分析测试学报;2012年09期
6 ;单原子探测[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8年04期
7 彭慰先;单原子检测及其应用[J];物理实验;1984年05期
8 侯印春;;单原子层控制成功[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7年06期
9 王建中;激光单原子探测与共振电离质谱学[J];现代物理知识;1993年03期
10 黄建平;纳米一维单原子晶体的原子均方速度[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晓东;许鹏;尉石;王谨;詹明生;;异核单原子阵列实验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军民;何军;王婧;邱英;杨保东;赵江艳;梁强兵;杨建峰;成永杰;张天才;彭堃墀;;基于原子激光冷却与俘获的单原子实验制备和光学操控[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何军;杨保东;成永杰;张天才;王军民;;激光强度噪声对单原子在微型光镊中俘获寿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4 徐李李;郭奇志;谭维翰;;腔损耗对规则注入单原子微激光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玉驰;李刚;张鹏飞;李园;李四平;李志刚;王军民;张天才;;微米尺度光学偶极阱的构建及单原子的光学操控[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王军民;何军;刘贝;刁文婷;王杰英;靳刚;;磁光阱和微型光镊中单原子的近确定性制备与控制[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7 詹明生;;单原子阵列的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刚;张玉驰;张鹏飞;李园;刘四平;李志刚;王军民;张天才;;基于单原子阻隔效应在腔QED系统中俘获单个中性原子的方案[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赵江艳;杨保东;何军;张天才;王军民;;可用于单原子量子态操控的受激拉曼绝热输运方案的激光系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程存峰;蒋蔚;潘虎;孙羽;成国胜;冯高平;杨国民;胡水明;;氪原子激光冷却与单原子检测[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陶加;[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张巍巍;[N];科技日报;2010年
3 刘霞;[N];科技日报;2013年
4 陈丹;[N];科技日报;2013年
5 志鹏;[N];中国建材报;2013年
6 记者 刘霞;[N];科技日报;2012年
7 记者 刘霞;[N];科技日报;2011年
8 记者 顾钢;[N];科技日报;2007年
9 华凌;[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李大庆;[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军;远失谐微型光学偶极阱中单原子的俘获和操控[D];山西大学;2011年
2 李刚;高精细度微光学腔及单原子的控制与测量[D];山西大学;2007年
3 谢逸群;利用探针在金属表面进行单原子操纵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尉石;用于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单量子比特操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5 陈显飞;若干二维材料表界面性能及应用的第一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晨;腔内单原子的吸收与色散性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成;单个中性原子的囚禁及其在两阱间转移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年
3 郭肖勇;单原子光子晶体激光的量子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为;单原子囚禁原子芯片的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罗敏;光子晶体中单原子激光的量子性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二印;非理想单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中的动量几率分布函数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杨天兴;金属表面单原子操纵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垚;金元素单原子的催化活性及其合金熔点本质的第一性原理探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王晓武;咪唑侧链单原子桥联环戊二烯配体及第Ⅳ副族过渡金属茂配合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用于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单量子比特操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8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7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