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富乐厂铅锌矿床锗、银的赋存规律与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9 07:05

  本文关键词: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昆明理工大学》 2015年

滇东北富乐厂铅锌矿床锗、银的赋存规律与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俞文萍  

【摘要】:富乐厂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矿成矿域滇东北矿集区中典型矿床之一。通过矿石学、化学分析、同位素等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颜色闪锌矿的矿物谱学、主要矿石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组成、稀土元素组成及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了Ge、Ag的赋存状态与富集规律及矿物地球化学示踪意义。获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定量研究了闪锌矿颜色的红外谱学特征,棕褐色-红棕色闪锌矿透光波数区间为1577.69 cm-1~1634.03 cm-1浅棕色-黄色闪锌矿透光波数区间为1397.65cm-1~1403.86cm-1。微量元素Li、Be、Sc、Y、In, Cs、Bi, Rb、Sr, Mo、 Ni、Ba, V, Co, Cu、Sb、Cr的含量在高透光波数区间的含量比在低透光波数区间高,即相对富集在棕褐色-红棕色闪锌矿中,但Cd、Ga与之相反。Cu元素含量与Sb、Cd呈正相关,Co与Cu呈负相关。Cd, Ga, Cu, Sc, Y, In, Cs, Mo, Co在闪锌矿中的富集程度相对较高,Li, V, Cr, Ni, Rb, Sr, Be在黄铁矿富集程度相对较高,Sb、Bi相对富集在方铅矿中;稀土元素在高透光波数1577.69 cm-1~1634.03 cm-1区间的含量比在低透光波数1397.65cm-1~1403.86 cm-1区间的含量高约为1.5-6.0倍,即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在棕褐色-红棕色闪锌矿中。2、在闪锌矿中,Cd不仅在成矿早阶段以类质同象形式富集,Cd与Zn负相关关系,而且,在垂向上,Cd在矿体顶部比中部和底部相对富集。3、Zn与Ge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Ge在成矿的早、中阶段以类质同象形式相对富集在闪锌矿中;Ag以类质同象形式富集在方铅矿和成矿早世代黄铁矿中,早世代黄铁矿Ag与Cu呈正相关关系。4、脉石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了流体中的C02为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所致,计算的平衡温度为312.9℃;闪锌矿、方铅矿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示踪成矿流体来自建造水,同时可能受岩浆水的混合作用;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和造山带,其成矿作用与板块俯冲环境有关,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属于会泽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玉平,李朝阳,谷团,王金良;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J];地质地球化学;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彦博;毛景文;陈小林;李伟;;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顾雪祥,王乾,付绍洪,唐菊兴;分散元素超常富集的资源与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朱笑青;张乾;何玉良;祝朝辉;;富铟及贫铟矿床成矿流体中铟与锡铅锌的关系研究[J];地球化学;2006年01期

4 徐启东;夏庆霖;成秋明;;云南个旧矿集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与锡铜多金属成矿系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中国白垩纪大陆成矿体系的初步研究及找矿前景浅析[J];地学前缘;2005年02期

6 张欢,高振敏,马德云,陶琰,伍孟银;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铅和硫同位素示踪[J];地质与勘探;2005年02期

7 毛景文;程彦博;郭春丽;杨宗喜;冯佳睿;;云南个旧锡矿田:矿床模型及若干问题讨论[J];地质学报;2008年11期

8 蔺志永;王登红;李水如;;广西王社铜钨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08年11期

9 毛景文;谢桂青;郭春丽;袁顺达;程彦博;陈毓川;;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环境[J];高校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10 毛光武;朱玉磷;胡明安;;福建省龙岩中甲铁矿矿床特征及分散元素铟镉的富集规律[J];地质与勘探;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贾福聚;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彦博;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成岩成矿时空演化及一些关键问题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张欢;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司荣军;云南省富乐分散元素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5 王雄军;云南老君山矿集区多因复成成矿模式及空间信息成矿预测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郭春丽;赣南崇义—上犹地区与成矿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类的研究及对南岭地区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7 石得凤;福建尤溪丁家山铅锌矿矿床成因、成矿机理及成矿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张亚辉;滇东南薄竹山晚燕山期酸性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9 毕珉烽;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知法;云南马关都龙锌铟多金属超大型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贾福聚;云南都龙曼家寨锡锌多金属矿床建模与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3 伍伟;马关都龙曼家寨锡锌多金属矿床三维数字化及经济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4 刘晓玮;马关都龙曼家寨锡锌矿床外围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宗喜;云南个旧卡房铜矿地质地球化学与矿床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毛光武;福建龙岩中甲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伴生元素铟镉的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杨昌平;云南麻栗坡新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朱斯豹;云南田冲白钨矿床萤石包裹体及地球化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志强;滇东南文山红石岩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欧阳永棚;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多样性及矿床谱系[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发,孙海田;Sedex型矿床成矿系统[J];地学前缘;1999年01期

2 忻建刚,袁奎荣;云南都龙隐伏花岗岩的特征及其成矿作用[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3 宋焕斌;;云南东南部都龙锡石-硫化物型矿床的成矿特征[J];矿床地质;1989年04期

4 陈多福,马绍刚,董维权,陈先沛,陈光谦,高计元;广东大降坪黄铁矿矿床的铅、钕同位素及金属成矿物质来源探讨[J];矿床地质;1998年03期

5 周建平,徐克勤,华仁民,赵懿英,朱金初;滇东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特征与矿床成因[J];矿物学报;1998年02期

6 刘玉平;一个受后期改造和热液叠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年01期

7 宋焕斌;金世昌;;滇东南都龙锡矿床的控矿因素及区域找矿方向[J];云南地质;1987年04期

8 高子英;云南主要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特征[J];云南地质;1997年04期

9 周建平,徐克勤,华仁民,赵懿英,朱金初;个旧等锡矿中沉积组构的发现与矿床成因新探[J];自然科学进展;1999年05期

10 张世涛,冯明刚,吕伟;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J];中国区域地质;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家喜;黄智龙;李晓彪;周国富;刘世荣;付绍洪;郑文勤;;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锗富集于方铅矿中的新证据[J];矿物学报;2008年04期

2 郭洪中;铅锌矿床的类型划分及特征[J];地质地球化学;1994年06期

3 蔡宏渊,邓贵安,郑跃鹏;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床成因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2年01期

4 陈喜峰;彭润民;;铅锌矿床类型划分评析[J];化工矿产地质;2007年04期

5 吴中强;;浅谈新疆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其形成规律[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2期

6 李厚民;王登红;张长青;陈毓川;李立兴;;陕西几类重要铅锌矿床的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J];矿床地质;2009年04期

7 袁加文;;西藏阿里空卡铅锌矿床特征及找矿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3期

8 陈国勇;王砚耕;邹建波;范玉梅;;论贵州省铅锌矿床的分类[J];贵州地质;2011年02期

9 张红军;吴昊;赵海玲;;辽宁青城子铅锌矿床与朝鲜检德铅锌矿床对比研究[J];现代矿业;2012年01期

10 欧正;韦重韬;莫绍文;高贺凤;Santigie Kekuda Sesay;邹明俊;;广西下巴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现代地质;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瑛;吕风翔;;我国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及其时、空分布[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3年

2 张正伟;张中山;;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研究进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第二届全国铅锌矿床学术讨论会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1)[C];1983年

4 黄方方;张成江;宋世伟;;四川巴塘砂西银铅锌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5 叶庆桐;;几个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标型特征和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6 刘梦庚;;华南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9—30)[C];1997年

7 陈沐龙;陈颖民;周迎春;周慧文;杨昌松;唐光满;张志伟;符策锐;;后万岭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周边地区找矿方向分析[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彦明;王魁元;曹秀兰;;华北陆台北缘元古宙层控型铅锌矿床成矿控制因素[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27)[C];1992年

9 郑知一;季绍新;傅德鑫;;试论中国铅锌矿床成因类型[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3年

10 杨向荣;彭建堂;郑文勤;刘世荣;周国富;戚华文;刘燊;;新疆塔木铅锌矿床首次发现钡-钾长石[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如春 曾如;[N];广东科技报;2011年

2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曾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3 记者 周家声;[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记者 张丽华;[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雷隆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记者 滕艳 特约记者 徐丛荣 曹瑞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7 记者 雷隆隆;[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干英援 南窦华;[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9 周志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10 记者 卢吉平;[N];甘肃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欣;滇东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匡文龙;西昆仓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费光春;西藏洞中拉热液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智慧;华北板块南缘外方山地区钼、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林方成;论扬子地台西缘层状铅锌矿床热水沉积成矿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张洪瑞;三江北段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矿区构造变形与控矿模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7 吴越;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时代与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张长青;中国川滇黔交界地区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成矿模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9 李波;滇东北地区会泽、松梁铅锌矿床流体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康林;藏东松宗—然乌地区MVT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资源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云南江城岩脚铅锌矿床地球物理异常解译及找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普香;西天山乌拉根超大型铅锌矿床矿石组构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阳;新疆温泉县托克赛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姜玲;内蒙古库伦旗卧力吐花岗岩下接触带铅锌矿床成因及其找矿意义[D];南京大学;2015年

5 张俊海;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矿相学特征及成因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成;扬子板块西缘大地构造演化对MVT铅锌矿形成的制约[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颜翠翠;云南景谷昔朗铜铅锌矿床矿相学特征及成因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俞文萍;滇东北富乐厂铅锌矿床锗、银的赋存规律与矿物地球化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涂伟;广西罗维银铅锌矿床特征和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李同柱;大渡河谷中段铅锌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82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7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