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16-11-19 07:06

  本文关键词: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年

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

毕珉烽  

【摘要】: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位于Song Chay穹窿的北部,华南板块的西南部,经历了多期强烈的构造活动。针对麻栗坡地区主要地质体进行了构造解析,结果表明该区从深部深变质岩到浅部浅变质沉积地层均受到了自SE向NW的挤压构造变形作用,并在不同地质体之间发育多条自SE向NW运动的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带。在穹窿内部,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了两套沉积变质地层(洒西岩组和南秧田岩组)以断片的形式夹在火成岩(团田+老城坡片麻状花岗岩和南捞构造片麻岩)之间的空间叠置关系。在穹窿外围,外来岩系(寒武系—泥盆系地层)逆冲推覆到原地岩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之上。该期逆冲推覆运动沿构造带形成了飞来峰、断夹块、糜棱岩带、斜歪褶皱、矿物剪切变形等构造现象,强烈改造了该区早期构造格局。结合与推覆构造变形密切相关的主要地质体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上述推覆构造运动时间发育于220~159 Ma之间。该期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区域上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之下俯冲的构造事件表现一致。推覆构造形成的构造界面提供了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控制了该区钨多金属矿床赋矿层位的展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548;P618.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学军,刘春根,钟达洪,吴富江,王迪文;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及找矿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1期

2 江来利,吴维平,储东如,刘贻灿,张勇;大别山北部碰撞后伸展-逆冲推覆构造[J];科学通报;2003年14期

3 刘正宏,徐仲元,杨振升,刘茂修,赵达,赵羽君;鄂尔多斯北缘石合拉沟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及意义[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4年01期

4 张达景;胡健民;蒙义峰;郑孟林;付茂兰;;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齐姆根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地质通报;2007年03期

5 常立海;王晓勇;王献忠;赵炳新;梁海军;;大兴安岭北部漠河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演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S1期

6 王新梅;刘正贤;;黔西北垭都地区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分析[J];贵州地质;2008年02期

7 柏道远;邹宾微;赵龙辉;李泽泓;王先辉;马铁球;肖冬贵;彭云益;;湘东太湖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研究[J];中国地质;2009年01期

8 徐德英;朱德献;段秋梁;皮晓林;净新苗;;黄骅坳陷中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0年04期

9 黄喜峰;钱壮志;孙保平;吴文奎;陆彦俊;王成;;贺兰山小松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演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吴珍汉;赵立国;叶培盛;胡道功;周春景;;青藏高原中段渐新世逆冲推覆构造[J];中国地质;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瑞飞;孙卫;高静乐;宋广寿;;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周敬斌;;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和5.12汶川大地震机制的一种观点[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5:活动断层长期滑动习性、深部结构与地震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天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叶培盛;拉萨地块中部蛇绿岩与逆冲推覆构造[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3 裴先治;勉略—阿尼玛卿构造带的形成演化与动力学特征[D];西北大学;2001年

4 毕珉烽;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然;内蒙古大青山东段逆冲推覆构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汪昌亮;雪峰山西部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样式与变形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皇力伟;内蒙古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流体作用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4 丁见焕;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地球物理定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5 白新会;内蒙古徐尼乌苏逆冲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D];吉林大学;2015年

6 孙保平;贺兰山断裂构造[D];长安大学;2007年

7 肖伟峰;辽西南部侏罗纪逆冲推覆构造变形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廖容荣;栾川矿集区黄背岭推覆构造变形特征与成矿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张勇;北京西北部延庆—怀来盆地周缘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及其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刘文强;兰坪盆地东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82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3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