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激光远场聚焦光束质量退化及相位修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5年
激光远场聚焦光束质量退化及相位修正
孙鹏
【摘要】:光束聚焦可提高激光器输出光束的能量集中度,这是激光应用领域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光束聚焦特性的研究可为激光聚焦系统设计和光束(束腰位置与尺寸)精确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应用指导。本论文采用物理光学方法研究激光远场聚焦,探讨了激光远场聚焦的光束质量退化及相位修正问题。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惠更斯-菲涅耳(Huygens-Fresnel)衍射积分和贝塞尔函数,推导了高斯光束通过光阑与透镜分离光学系统的衍射光场分布,给出了光学系统结构参数与高斯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焦移及光束质量退化之间的关系。(2)基于柯林斯(Collins)公式,推导了厄米-高斯光束通过含有限制孔径光学系统的传播方程。光学系统的元件可用光学变换矩阵表征,孔径可用复透过率函数描述。该方法通过将孔径的复透过率函数展开为一系列复高斯函数和的方式来获得衍射场的解析形式。并且借助得到的传播方程,应用环围功率准则,获得了不同模式厄米-高斯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的焦移及光束质量退化情况。(3)搭建了高斯光束通过光阑透镜分离系统的聚焦实验平台,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进而考察高斯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的焦移与光束质量退化情况。(4)以二阶矩(second-order moment)束宽和桶中功率(power in the bucket,PIB)为特征参数,进行了激光光束通过湍流大气远场传输的光束质量退化研究,并给出了详细的数值分析结果。(5)搭建了基于光束质量性能评价函数的相位修正系统,以提高激光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光斑的能量集中度,改善聚焦激光的光束质量。利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基于桶中功率性能评价函数,通过变形镜的控制,修正激光光束的相位分布,以使激光光束通过光学系统传输后的光束质量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4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昌;菲涅耳衍射及柯林斯公式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J];光电子·激光;2001年05期
2 黄林海;宁禹;杨华峰;饶长辉;姜文汉;;基于变形镜面形的多帧相位反演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6期
3 高卫;激光束衍射极限倍数β的确定方法[J];光子学报;2003年09期
4 吕百达,季小玲,陶向阳,赵光普,肖希;硬边衍射光束的计算模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3期
5 吕百达;康小平;;对激光光束质量一些问题的认识[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01期
6 李俊昌;陈仲裕;赵帅;鲍乃铿;钟宝璇;;柯林斯公式的逆运算及其在波面重构中的应用[J];中国激光;2005年11期
7 余浩;黄林海;饶长辉;姜文汉;;G-S算法在光束近场场强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激光;2010年05期
8 李俊昌;;柯林斯公式的D-FFT计算[J];计算物理;2008年03期
9 彭愿洁,吕百达;AGSM光束的聚焦[J];激光技术;2004年03期
10 彭润伍,吕百达;用环围功率法研究双曲正弦高斯光束的焦移[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凌艳;非球面相位恢复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胡晓军;大型光学镜面相位恢复在位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学;基于HLA的激光大气传输仿真应用系统研究与开发[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慧霞;电子束受力分析与参照系的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戴结林;麦克斯韦方程组协变性的另一种证明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郑明春;;电磁波的传播及其在介质表面上反射的动态模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李国祥;偶极子在一般外场中的能量与受力[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王洁;;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08年05期
6 胡锦莲;孙文斌;;关于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郭有强,程三友;普物中引入“唯一性定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8 陈光平;祝恒江;;用对称性原理研究相对论多普勒效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张春早;武奇;;电四极矩及其在原子核物理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许永红;光栅散射的电磁场计算[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明;代克;张燕军;吴轶东;刘俊;杨浩;蔡勇;张为群;;新型氢脉泽微波谐振腔的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2 肖芬;熊兆贤;郑建森;刘同赞;张邦成;吴远兴;;微波炉快速解冻板的研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曾庆衿;韩粤生;;探讨用射流和红外谐振分解汽车废气的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曾庆衿;韩粤生;;用射流和红外谐振装置生产氢能[A];第十二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晓东;李树荣;;基于控制向量参数化的聚合物驱最优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田坤黉;赵吉松;;伴随法及其在月球最优软着陆两点边值问题中的应用[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蔡伟;陈小前;姚雯;;基于加速收敛BLISS的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伟;许卫锴;;优化设计教学实践与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宋春峰;侯媛彬;;激光陀螺稳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丹;李俊芳;;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多步预测控制[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单轴各向异性左手材料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武立华;电磁超材料非线性特性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闫华;铜合金表面激光复合耐磨层及界面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燕保荣;电磁波与低维固体表面等离体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军伟;光学超晶格中耦合物理效应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飞;亚微米分子筛催化乙醇脱水制乙烯:失活、再生及动力学[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瑞江;无控制Ⅱ型动量交换型径向流反应器催化剂封和床层流场行为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8 沈云;微纳结构光学微腔中的光学双稳与耦合慢光传输[D];武汉大学;2009年
9 高敬伟;多形态聚吡咯的制备与吸波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贺思三;微动目标高分辨雷达信号建模及特征提取[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戈;智能电网下的PMU优化配置与可行性评估[D];湘潭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永贵;杨建东;;光学非球面先进制造关键技术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毛克彪,覃志豪;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及MODTRAN中透过率计算[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年04期
3 周建康;沈为民;唐敏学;;CCD测量动态范围的扩展技术[J];光电工程;2006年10期
4 王云萍,黄建余,乔广林;高能激光光束质量的评价方法[J];光电子·激光;2001年10期
5 潘君骅;谈谈光学检测的指导思想[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4年06期
6 毛珩;王潇;赵达尊;;Application of phase-diverse phase retrieval to wavefront sensing in non-connected complicated pupil optics[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7年07期
7 王喜庆,吕百达;双曲余弦高斯光束通过有光阑限制的ABCD光学系统的传输[J];光学学报;2001年10期
8 惠梅,牛憨笨,李庆祥,王东生,徐毓娴;用特征多项式构造相移干涉相位提取算式[J];光学学报;2003年07期
9 常军,李凤友,翁志成,张增宝,姜会林,丛小杰;用计算全息法检测大口径凸非球面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3年10期
10 徐荣伟,刘立人,刘宏展,张德江;大型干涉仪镜子的支承设计与温度变形分析[J];光学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立功;离轴非球面CCOS加工过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彭小强;确定性磁流变抛光的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周旭升;大中型非球面计算机控制研抛工艺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胡晓军;大型光学镜面相位恢复在位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焦长君;光学镜面离子束加工材料去除机理与基本工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娟;HLA联邦成员软件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2 刘亮;基于离轴型CGH的非球面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锋;圆环光束的光束质量评价标准分析[J];激光杂志;1995年05期
2 卿与三,江东林,吕百达;平面波经方环衍射后的光束质量评价[J];激光技术;2001年05期
3 陈付幸,刘天华,姜宗福,李文煜;用剪切干涉法测气动窗口流场对光束质量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6期
4 邓小玖,胡继刚,刘彩霞,王建国;光束质量因子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5 邓小玖,谢莉莎,刘彩霞;光束质量与光束质量因子[J];广西物理;2003年02期
6 吕百达,季小玲,罗时荣,陶向阳;激光的参数描述和光束质量[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1期
7 康小平;何仲;钟山;黄宏潮;黄槐仁;吕百达;;非傍轴截断平顶光束的质量因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2期
8 易亨瑜;胡晓阳;陈门雪;;非中心对称像差系统的光束质量控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1期
9 田英华;叶一东;向汝建;关有光;周文超;;光束质量因子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7期
10 曾茜逾;曹益平;周力萍;;激光测头光束质量分析与控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张彬;祝颂军;;光束谱合成的模拟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季小玲;窦玲玉;;部分相干环状光束通过大气湍流传输光束质量劣化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廖常俊;魏正军;王金东;殷建玲;;可相干并合的光束[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田小强;周文超;彭勇;解平;胡晓阳;;光束质量测试系统标定技术[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易亨瑜;胡晓阳;陈门雪;;非中心对称像差系统的光束质量控制[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昆;许立新;郑睿;明海;;光束合成技术[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解平;胡晓阳;雒仲祥;谢川林;彭勇;田小强;何均章;魏继峰;;集成化光束质量测试系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8 杜燕贻;束小建;刘兴荣;王元璋;李守先;;折叠虚共焦非稳腔对近场光束质量的改善[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9 盛正卯;;光束质量因子小于1的新光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高春清;高明伟;王青;何晓燕;魏光辉;;LD列阵的光束参数测试和光束质量的研究[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汝建;高能固体板条激光器光束质量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康小平;非傍轴标量和矢量光束的光束质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潘孙强;高功率固体激光振荡器与放大器光束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魏小红;高功率激光非线性过程中的光束质量与传递特征[D];复旦大学;2009年
5 郭学石;全光纤脉冲孪生光束的产生和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6 贺元兴;激光光束质量评价及测量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马建立;DPL的光束质量控制及稳定倍频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鹏;激光远场聚焦光束质量退化及相位修正[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9 孙毅;多波段高功率激光合束技术及热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赵爽;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全固态板条激光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颖;掺杂PCF获取平顶空心光束及光镊测力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王毅;激光放大器对光束质量的动态补偿[D];浙江大学;2015年
3 任宪鲁;光束质量分析软件与系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董潮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光束质量评价[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尚武;高能激光系统光束质量评价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钟正根;高斯变反射率输出镜的激光谐振腔及其光束质量[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7 熊雪霜;激光束参数和光束质量测量系统[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杨毅松;频率转换对高功率激光光束质量和聚焦特性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9 桂进斌;强激光热作用数值计算及光束参数表述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10 赵蕊;变光束质量激光束自适应光纤耦合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激光远场聚焦光束质量退化及相位修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83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