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储层地震相模式数字表征及储层智能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05:07

  本文选题:砂体成因模式 + 地震相模式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油田勘探和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地震储层预测精度和有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地震相分析技术与储层预测方法着眼于地震数据的局部特征,仅利用地震结构属性,且过多依赖于专家思想和岩石物理理论。同时,地震构型特征和控制沉积的各要素等信息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面对越来越隐蔽、复杂的勘探目标,现有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难以很好的解决诸如灰质泥岩与有效砂岩中弱反射等特殊问题。因此,论文开展碎屑岩储层地震相模式数字表征及储层智能识别关键技术研究,以提高地震储层预测的准确性。论文在常规地震相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模式与地震相模式的研究,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赋予地震属性明确的地质意义;通过确定地震相模式的特征参数,研究地震属性(尤其是反射构型)的数字化表征方法,进而通过海量数据分析手段和智能判识方法,以沉积相分布的有序性和不变性、地震属性的规律性和关联性为约束,实现地震相自动识别,进一步提高地震储层预测精度。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基于关键沉积转换面的湖相砂体成因模式以及三角洲建设与破坏期转换面控制的三角洲期次的划分方法和沉积的砂体成因类型:通过野外实测,总结了各类成因砂体野外露头的沉积特征,并建立了典型深水沉积露头外部地质模型和内部岩性岩相库;在此基础上,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典型三角洲—深水沉积进行三角洲期次划分、砂体成因类型划分、砂体规模统计,形成了东营凹陷三角洲—深水沉积的地质模型库,包括内部结构库和外部形态规模库。2、提出了地震相数字表征技术:利用统计序列方法对地震振幅、频率和连续性进行数字表征,根据纹理参数对地震内部反射特征进行数字表征,通过地震反射同相轴的链码表示,用其不变矩参数对地震外部轮廓进行数字表征。3、建立了典型碎屑岩沉积的地震相数字表征库:根据岩性岩相、测井资料分析,总结不同沉积微相特征及空间组合形式,构建地质模型;利用正演模拟,匹配实际地震资料,构建不同沉积亚(微)相组合的地震模式库;利用研发的地震相数字表征技术,建立了三角洲-深水沉积、曲流河沉积这两类典型碎屑岩地震相模式数字表征库。4、发展了利用地震属性、聚类优化粒子群、图象训练学习等三种地震相(储层预测)智能识别方法:选择遗传算法优选出了能够反映地层沉积特征和地震波数学特征的参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了边滩、天然堤、河漫三类地震相的预测;提出了聚类优化粒子群算法,实现了BP神经网络与粒子群算法融合,经聚类分析算法优化后的粒子群神经网络算法稳定性有了提高;探索性地研究了地震相结构的图像自动识别方法,包括图像地震相结构数据集建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结构、方法的确立和模型训练及地震相结构的定位识别方法。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and seismic facies model ,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seismic facies and seismic facies , which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and seismic facies model . In this paper , three kinds of seismic facies ( reservoir prediction )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seismic attribute , cluster optimization particle swarm , image training and learning are established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P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Hongli Zhang;Cong Wang;Wenhui Fan;;A Projection Pursuit Dynamic Cluster Model Based on a Memetic Algorithm[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年06期

2 邱云飞;杨倩;唐晓亮;;基于粒子群优化的软子空间聚类算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5年10期

3 张;郑晓东;李劲松;路交通;曹成寅;隋京坤;;基于SOM和PSO的非监督地震相分析技术[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9期

4 张鸿锋;李婉琪;曾昭君;麦志杰;;Hu不变矩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与实现[J];科技资讯;2014年30期

5 刘朋波;王昕;官大勇;李才;鲁凤婷;张参;;层序与古地貌约束下的地震相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4年05期

6 李芳;王守东;陈小宏;刘国昌;郑强;;基于模糊逻辑的多属性融合油气预测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1期

7 顾元;朱培民;荣辉;曾凡平;海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震相分类[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8 张鹏志;李兰斌;;地震纹理分析在油气勘探中应用进展[J];物探与化探;2013年03期

9 胡英;陈辉;贺振华;黄德济;文晓涛;;基于地震纹理属性和模糊聚类划分地震相[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1期

10 朱石磊;段林娣;林畅松;高世臣;姚振兴;;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地震数据空间结构属性分析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军军;地震图像的纹理特征提取及分类[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远志;碳酸盐岩地震相分析与数值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0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850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