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阳县大坪金矿成矿条件与金富集规律

发布时间:2016-11-24 09:04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元阳县大坪金矿成矿条件与金富集规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 2015年

云南省元阳县大坪金矿成矿条件与金富集规律

陈耀煌  

【摘要】:青藏高原东缘红河-哀牢山构造成矿带位于扬子地块西缘,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石英脉型金矿成矿带。区内分布着老王寨金矿、金厂金矿、大坪金矿、长安金矿等国内外著名的金矿,沿红河-哀牢山断裂带,自北西往南东方向呈线状分布。自晚古生代以来,扬子陆块西缘经历了特提斯洋的闭合,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汇聚碰撞,区内由洋-陆碰撞至陆-陆碰撞的历史过程,火山-岩浆活动频繁,内生矿产丰富。大坪金矿位于红河-哀牢山构造成矿带南缘,是目前勘查所发现的区内储量最大的石英脉型金矿。近二十年来,大坪金矿的成矿条件与矿化富集特征已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大坪金矿区内广泛分布闪长岩体、花岗岩体以及煌斑岩体等侵入岩,岩体与金矿成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矿区内构造发育,构造的级次、性质、演化以及构造控矿作用一直是大坪金矿研究的薄弱点;大坪金矿的矿化富集规律研究欠缺一直制约着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因而,本文研究在充分收集、利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野外地质工作为基础,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岩矿石样品,结合镜下鉴定与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研究与同位素示踪方法对大坪金矿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对矿区内闪长岩、花岗岩与煌斑岩的岩相学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与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判断区内主要侵入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构造环境与源区特征。采用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结合氢、氧同位素分析,研究大坪金矿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特征,并示踪流体的来源。采用矿石S、Pb同位素分析方法,示踪金属成矿物质的来源,推测大坪金矿金沉淀机制。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方法,分析了大坪金矿区闪长岩与花岗岩的成岩年龄;采用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厘定成矿前与成矿后两期煌斑岩的侵位时代,有效限定了大坪金矿成矿时代,解决了学术界十多年来关于闪长岩、花岗岩以及煌斑岩与大坪金矿成矿之间内在联系的争议,查明了煌斑岩与金矿源区特征与演化规律,建立了大坪金矿成矿模式。采用构造力学性质分析方法,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大坪金矿三级控矿构造特征与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采用数学地质分析方法,研究大坪金矿区东、西两个矿化带主要矿体的厚度、品位富集特征,归纳其矿化富集中心与矿化富集带,研究矿化富集带侧伏规律以及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研究共取得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大坪金矿区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大坪金矿区广泛出露的桃家寨闪长岩为金矿最主要赋矿围岩,通过镜下观察与主量元素分析,岩石具有很高的烧失量(LOI值),受到了长期的风化与多期次的热液蚀变影响。蚀变造成了主量元素中硅、钠的丢失以及钾、钙、铝等元素的富集。岩石具有富集K、Rb、 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d、Zr等高场强元素的微量元素原始地幔蛛网图特征与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的右倾型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特征,具有俯冲带幔源岩石特征,Nb/Y与Ta/Yb构造环境判别图表明闪长岩形成于火山弧花岗岩构造环境。大坪金矿区出露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具有“M”型的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岩石大量富集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分馏强烈,存在弱Eu负异常特征,表明花岗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Nb/Y与Rb/Y+Nb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图表明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的火山弧花岗岩环境。采集了大坪金矿区与金矿脉呈相互穿插关系的两组煌斑岩样品进行研究,一组为成矿前早期煌斑岩,另外一组为成矿后晚期煌斑岩。大坪金矿煌斑岩属于云煌岩,主要由金云母与斜长石组成(80vol.%),岩石具有较高含量的Ni、Co元素丰度,以及较高的K2O(4.39wt.%)、MgO(8.7wt.%)含量,表明煌斑岩具有幔源特征。煌斑岩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的“M”型微量元素原始地幔配分模式,以及平滑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异强烈,具有俯冲带岩石特征。相对青藏高原火山岩,大坪金矿煌斑岩具有更低的Dy/Yb比值与La/Yb比值,源区可能由经俯冲带改造的含金云母的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岩石圈地幔组成。2.大坪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流体包裹体特征:大坪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矿体呈薄脉状、豆荚状、透镜状分布,呈舒缓波状,尖灭再现特征。金矿脉通常厚0.2~0.3 m,金属矿物组分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钠长石及一些碳酸盐矿物。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金矿存在着两个成矿期:即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期。热液成矿期可以分为三个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分别为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碳酸盐化阶段。大坪金矿流体包裹体主要为NaCl-H2O-CO2±CH4体系的三相包裹体类型或H2O-CO2体系的两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主要分布范围为280℃~340℃,峰值为300℃,盐度在6.1wt.%NaCl eqv左右;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主要分布范围为240℃~280℃之间,峰值为260℃,盐度在3.5wt.%NaCl eqv左右。金矿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石英-黄铁矿化阶段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阶段流体包裹体常叠加在Ⅰ阶段上,随着流体的演化,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呈逐渐下降趋势。流体包裹体流体主要由H2OCO2组成,占流体总成分的80mol%以上。除CO2外,气相成分中还存在着少量N2, CO, O2与CH4等;液相成分为(Na+-K+-Ca2+-Cl--SO42-)型流体,其中Na+与Cl-含量最高。流体包裹体氢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 Dv-SMOW值为-96‰~-72%o,平均为-84.2‰;石英中氧同位素δ18 Dv-SMOW经换算成流体中δOH2O值为0.98‰~5.83‰,平均为3.45‰;在氢氧同位素图解中处于岩浆水附近,略偏向雨水线,表明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并且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3.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大坪金矿硫同位素δ34SV-CDT值分布于1.5‰~10.7‰之间,其峰值在2.0‰~6.0‰之间,直方图具有塔式效应,较低的δ34s值(2.0‰~6.0‰)值表现为深部幔源硫特征,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大坪金矿铅同位素具有较窄的206Pb/204Pb比值(18.687~18.742)、相对较高的2O7Pb/204Pb比值(15.656~15.714)和207Pb/204Pb比值(39.036~39.238),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上位于造山带与地幔演化线附近,具有壳幔混合特点。研究区内煌斑岩的143Nd/144Nd的比值为0.512029~0.512496,87Sr/86Sr比值为0.706688~0.710030;闪长岩143Nd/144Nd的比值为0.512064~0.512598,87Sr/86Sr比值为0.705662~0.718739,均分布于第四象限富集地幔演化线上,表明了煌斑岩与闪长岩来源于富集地幔,具有壳幔混染特征。总之,大坪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于俯冲带富集地幔的壳幔相互作用混合流体,金沉淀机制推测为深源流体上升后受降温、减压以及水岩反应影响,使金硫络合物稳定性受到破坏,从而使金沉淀成矿。4.成岩成矿时代:闪长岩与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闪长岩形成于761.6±7.4 Ma,花岗岩形成于731±18 Ma,均属于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反映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到冈瓦纳大陆形成过程中,扬子陆块西缘经历的由拉张到挤压的构造机制转换,为晋宁-澄江期大规模火山-岩浆热事件产物,区内火山-岩浆活动频繁,壳幔相互作用强烈,形成广泛的超岩石圈深大断裂,内生矿产丰富。成矿前与成矿后两期煌斑岩金云母斑晶40Ar/39Ar同位素测年表明,金云母40Ar/39Ar加权坪年龄值分别为36.8±0.2 Ma与29.6±0.2 Ma,代表了两期煌斑岩侵位时代,精确有效的限定了大坪金矿的成矿时代为36.8~29.6 Ma。5.控矿构造体系与构造演化:大坪金矿受三级断裂构造控制,分别为红河-哀牢山深大断裂,小新街断裂以及小新街断裂两侧的雁行列状次级断裂构造。三级断裂构造直接控制大坪金矿的空间分布,矿体赋存状态以及金矿化富集特征。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洋陆碰撞(约56-44Ma)影响,红河-哀牢山地区主要受到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形成了区内大量北西走向深大断裂构造。随后,区内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四次构造应力机制转变:第一期(44-36Ma),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由正向碰撞转变为顺时针旋转,受控于高原抬升以及印支地块往南挤出,红河断裂发生左行走滑。在红河断裂应力场作用下小新断裂发生右行走滑,形成了两侧北西、北北西向走滑的压扭性次级断裂带。第二期(36~21 Ma),印度板块发生逆时针旋转,红河断裂产生大规模右行走滑,受俯冲洋壳拆沉,岩石圈伸展作用影响,区内形成转换拉张的构造环境,有利于成矿流体上升。深源流体沿红河断裂上升,并经由小新街断裂,最终在小新街断裂的次级断裂带中发生水岩反应,使金沉淀成矿第三期(21~10 Ma),印度板块快速顺时针旋转,构造应力机制的转变使红河断裂、小新街断裂发生反方向向走滑,并在大坪金矿区内形成一些成矿期后断裂,具有一定的破矿作用。第四期(10Ma-),印度板块发生逆时针逆转并延续至今,红河断裂发生两期右旋正断构造运动,形成大量剥离断层等伸展构造,在大坪金矿区形成张性正断层破矿构造。6.矿化富集规律:大坪金矿矿体呈透镜状、豆荚状,具有一定的厚度增厚中心与品位富集中心,几个矿化富集中心往同一方向侧伏可以形成矿化富集带。研究表明:大坪金矿东矿化带V1-2-3号矿体具有三个矿化富集带,七个矿化富集中心,矿化富集带侧伏方向为南东方向,侧伏角为13°~30°,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为北西→→南东方向。西矿化带V8-9-14号矿脉存在三个矿化带,六个矿化富集中心,矿化富集带侧伏方向为南东方向,侧伏角为80-220,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为南东→北西方向。矿化富集带受次级断裂构造制约,矿体呈舒缓波状、尖灭再现特征,在断裂构造张开的地段,矿体增厚、品位增高,形成矿化富集中心;在断裂构造闭合的地段,容矿空间不足,矿脉变薄,矿体变小甚至尖灭。7.大坪金矿成矿模式:大坪金矿区煌斑岩与金矿形成时代相近,源区特征相同,推测其为同源同期母岩浆分异形成。在相隔约7个百万年时间,晚期煌斑岩较早期煌斑岩具有更接近原始地幔的地球化学特征,如更低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及更为接近原始地幔的锶、钕同位素值,表明了煌斑岩演化过程中可能存在软流圈物质的加入,而煌斑岩岩浆与金矿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软流圈物质重熔的俯冲带富集地幔。新生代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汇聚碰撞,经历了陆陆碰撞与洋陆碰撞的过程,引发了青藏高原抬升,印支地块向南东脱逸以及红河断裂走滑。此后,在-37Ma左右,俯冲洋壳的拆沉引发了软流圈物质上涌与区域转换拉张构造环境的形成,受软流圈物质重熔交代的富集地幔形成了煌斑岩与成矿流体的母岩浆,在深部压力的驱使下,富钾母岩浆携带大量金属元素与挥发分沿深大断裂上升。其中,红河深大断裂与小新街断裂为流体上升提供了通道,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分异形成了煌斑岩、富钾石英斑岩以及含金石英脉等,而成矿流体在小新街断裂的次级断裂带中,受温、压下降以及水岩反应等因素影响,将金属成矿物质沉淀下来,富集成矿。综上所述,通过大坪金矿成矿条件与金富集规律的研究,解决了有关大坪金矿的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学术问题,提高了对大坪金矿成因、构造控矿以及矿化富集规律的认识,为矿区“探边摸底”找矿工作指明方向。同时,为红河-哀牢山地区石英脉型金矿树立勘查与研究的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涛,黄智龙,许成,张振亮,严再飞,申宝剑;REE geochemistry of lamprophyres in Baimazhai nickel deposit, Yunnan Province, China: implication for the mantle source region[J];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5年03期

2 谢桂青,胡瑞忠,蒋国豪,赵军红;锆石的成因和U-Pb同位素定年的某些进展[J];地质地球化学;2002年01期

3 俞广钧;云南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其找矿前景[J];地质与勘探;1989年01期

4 张进江;钟大赉;桑海清;周勇;;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古新世以来多期活动的构造和年代学证据[J];地质科学;2006年02期

5 张进江;钟大赉;桑海清;周勇;;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古新世以来多期活动的构造、年代学证据[J];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6 孙晓明;石贵勇;熊德信;王生伟;翟伟;屈文俊;杜安道;;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大坪金矿铂族元素(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矿床成因意义[J];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7 熊德信;孙晓明;翟伟;石贵勇;王生伟;;云南大坪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富CO_2流体包裹体及其成矿意义[J];地质学报;2007年05期

8 唐渊;刘俊来;TRAN My Dung;宋志杰;;奠边府走滑断裂带的构造特征、遥感解译及其区域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09年10期

9 应汉龙;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全球背景[J];贵金属地质;1999年04期

10 毛景文,李晓峰,张作衡,王义天,李厚民,胡华斌;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的类型、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J];高校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超杰;肖渊甫;孙建东;胡涛;;西藏跃进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2011年03期

2 贺元凯;吴泰然;罗红玲;张文;;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新太古代的陆-陆碰撞事件:来自合教S型花岗岩的证据[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4期

3 贺元凯;吴泰然;罗红玲;张文;;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新太古代的陆-陆碰撞事件:来自合教S型花岗岩的证据[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郑荣国;吴泰然;张文;徐操;孟庆鹏;;甘肃北山中带早泥盆世的构造-岩浆作用:来自公婆泉花岗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刘晋华;白峰;罗书琼;余水莲;吴志远;;山东昌乐锆石的宝石学特征及化学成分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2年01期

6 丁清峰,孙丰月,李碧乐;东南亚北加里曼丹新生代碰撞造山带演化与成矿[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雷;孙景贵;赵俊康;门兰静;梁树能;陈冬;逄伟;;延边五凤─五星山金(银)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于介江;郭佳;崔培龙;;延边海沟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激光探针~(40)Ar/~(39)Ar测年与成矿背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路彦明;张玉杰;潘懋;刘翼飞;徐斌;朝银银;张栋;范俊杰;陈晓吾;潘爱军;;东准噶尔黄羊山西金矿区含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任军虎;柳益群;周鼎武;冯乔;张琨;董忠良;秦萍莉;;东昆仑小庙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敏;郭敬辉;赖勇;彭澎;刘富;;华北克拉通中部带高压麻粒岩地体中1.81 Ga富钡冰长石伟晶岩脉的成因及地质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滕吉文;张洪双;孙若昧;闫雅芬;张雪梅;杨辉;田有;张永谦;阮小敏;;青藏高原腹地东西分区和界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动力学响应[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张喜;高俊;董连慧;李继磊;江拓;钱青;苏文;;新疆中天山乔霍特铜矿区Ⅰ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袁士松;葛良胜;路彦明;郭晓东;王美娟;;地幔流体参与哀牢山成矿带金成矿作用的碳氢氧硫铅同位素证据[A];全国成矿理论与深部找矿新方法及勘查开发关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Simon A.Wilde;;A review of the geodynamic setting of large-scale Late Mesozoic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an association with lithospheric thinning[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动力学)[C];2003年

6 ;Paleozoic Epithermal Au and Porphyry Cu Deposits in North Xinjiang,China:Epochs,Features,Tectonic Linkage and Exploration Signi ficance[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矿产资源与水资源)[C];2003年

7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Kanggur gold deposit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NW China:evidence from geology,isotope distribution and chronology[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矿产资源与水资源)[C];2003年

8 刘伟;李新俊;邓军;;Sources of ore-forming fluids and metallic materials in the Jinwozi lode gold deposit,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of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矿产资源与水资源)[C];2003年

9 ;Types,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odynamic significances of gold-copper deposits in the Kanggurtag metallogenic belt,eastern Tianshan,NW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油气·矿产·水资源)[C];2004年

10 李勇;苏文;孔屏;钱一雄;张克银;张明利;陈跃;蔡习尧;尤东华;;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早二叠世岩浆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奎;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作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永卫;黑龙江省东南部完达山—太平岭一带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雷时斌;甘肃阳山金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及勘查找矿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郝金华;青海三江北段斑岩钼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赵芝;大兴安岭北部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孟恩;黑龙江省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碎屑锆石与火山事件的制约[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清;德兴斑岩铜矿含矿斑岩成因及成矿机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周振华;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9 刘勇;湘南骑田岭—道县地区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的壳—幔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10 陈波;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肯登高尔铜钼铅锌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鑫;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变形特征与构造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姚巍;云南新平大红山铁铜矿区构造演化及遥感找矿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马宏杰;弥渡、巍山盆地中更新世地质特征及其演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光辉;滇西兰坪盆地金满—连城脉状铜矿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光英;祥云推覆构造地质特性及动力学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娟;弥渡地区喜马拉雅期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演化[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珲;云南澜沧老厂隐伏花岗斑岩岩石学、年代学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廖声林;云南新平大红山铁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福神;祥云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明波;云南省富宁县牙牌—安定夕卡岩型铁矿矿床特征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淑蕙,张知非,倪葆龄,侯发高,沈敏子;西藏地热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2 鲍景新 ,陈衍景 ,张增杰 ,陈华勇 ,刘玉琳;西天山阿希金矿浊沸石化与古地热成矿流体系统的初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林景仟,谭东娟,于学峰,许文良,,李秉仁,李瑛;归来庄金矿成因及成矿模式[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4 张志兰 ,张树发 ,袁海华 ,何大伦;云南墨江金厂金矿的同位素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5 陶晓风,朱利东,刘登忠,王国芝,李佑国;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及演化[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何明友,胡瑞忠;哀牢山金矿带深源流体及其成矿作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谢桂青,胡瑞忠,方维萱,漆亮;云南墨江金矿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J];沉积学报;2002年03期

8 方维萱,胡瑞忠,谢桂青,苏文超;云南哀牢山地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及其构造演化[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年01期

9 付建明,马昌前,谢才富,张业明,彭松柏;湖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体SHRIMP锆石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04期

10 江西根;柏道远;陈建超;熊延望;马铁球;王先辉;;湘东南宝峰仙地区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连登,陈国华,吴国学,颜秉蓬,郑树新,李斌,陈志民,郑新烟;中国金矿地质研究与评述——为贺庆《黄金》创刊20周年而作[J];黄金;2000年01期

2 陈国华,刘连登,吴国学,杨峰,仇广乐,张辉煌;胶东脉型金矿定量统计模型[J];黄金地质;2001年04期

3 伊丕厚;宋明春;;加强深部找矿开辟胶东金矿第二找矿空间[J];山东国土资源;2008年01期

4 马华东;涂其军;张玉萍;;新疆天山金矿可持续发展建议[J];陕西地质;2008年01期

5 葛良胜;邓军;张文钊;雷时斌;卿敏;郭晓东;张艳春;;中国金矿床(Ⅱ):金矿地质勘查新突破[J];地质找矿论丛;2009年01期

6 邓江;鲁佳;黄庆;;微细浸染型金矿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1期

7 刘士钊;;找金方法的新进展和金矿研究的新动向[J];湖南冶金;1981年04期

8 范永香;关于我国金矿成因类型划分的几个问题[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3期

9 孙培基;;赴加金矿考察纪行[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6年01期

10 孙培基;试论我国金矿床的找矿类型[J];中国地质;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治华;;燕辽金矿带区域重、磁场特征[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侯明兰;丁昕;蒋少涌;;胶东蓬莱河西金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毋瑞身;;我国金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1年

4 叶伯丹;朱家平;;广东清源-肇庆地区金矿带的金矿成矿时代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94年

5 刘秉光;;焦(家)-望(儿山)金矿田断裂与金矿[A];2002中国—南非黄金技术、设备引进暨项目融资经贸洽谈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诚;张德会;;浅析热液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何方;曾高福;刘峰;;澳大利亚阿兰达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方向分析[A];依托国家资源战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做大做强域内企业、共谋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2013(桂林)第六届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刘建中;刘全军;游彬;李柱云;雷德堂;舒家荣;胡基明;;贵州省兴仁县太平洞金矿金的赋存状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晓春;谢巧勤;陆三明;任升莲;陈天虎;;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带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皮明建;;光山县薄道岭—凉亭一带金矿成因探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向杰;[N];中国黄金报;2014年

2 宋维国;[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金宣;[N];中国黄金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马忠良;[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董福鸿;[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7 ;[N];民主协商报;2012年

8 记者 邓其锋 通讯员 吕伟民;[N];丽水日报;2009年

9 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办公室供稿;[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10 徐虞利;[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娟;河北省崇礼县东坪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陈耀煌;云南省元阳县大坪金矿成矿条件与金富集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黄春鹏;福建省金矿成矿特征和成矿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徐山;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5 郭少丰;岩基后金矿的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薛明轩;黑龙江省内生金矿成矿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曲亚军;辽宁省金矿成矿作用与成矿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梅燕雄;冀东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7年

9 夏廷高;四川省甘孜—理塘金矿成矿带成矿模式与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10 单立华;新疆阿希勒金矿床控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凯;山东省胶东西北部断裂带深部相互关系研究及金矿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郑海平;新疆青河库布苏金矿元素质量迁移规律研究及成矿环境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杜达洋;滇西大坪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杨林;胶东新立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和矿化强度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张伟;小秦岭地区秦南矿区金矿床特点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雷;甘肃北山地区460金矿矿床地质及成矿流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韦良喜;甘肃省早子沟金矿床构造演化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陈晓东;新疆东天山康古尔金矿构造叠加晕特征及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宁磊;陕西山阳—柞水矿集区龙头沟金矿矿床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张文璟;新疆金窝子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深部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元阳县大坪金矿成矿条件与金富集规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90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4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