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合物地层地震波衰减特性及衰减系数估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6 13:06

  本文关键词:含水合物地层地震波衰减特性及衰减系数估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年

含水合物地层地震波衰减特性及衰减系数估计方法研究

李传辉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的日益提高,研究者们发现地震波在含水合物地层会表现出异常的衰减现象,这使得地震波衰减有潜力成为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有效属性。但到目前为止,针对地震波在含水合物地层衰减现象的解释尚未能达成统一共识,因此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从理论上来研究地震波在含水合物地层的衰减特性,并将地震波衰减属性应用于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渗透率对于分析孔隙介质中地震波能量的衰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首先对水合物与地层渗透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通过对南海神狐海域钻井得到的含水合物实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发现“孔隙充填型”水合物会通过多种因素对地层渗透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利用Masuda下降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南海神狐海域的相对渗透率与含水合物饱和度的经验公式。含水合物地层是典型的含流体孔隙介质,因此,本论文分别以BISQ和White孔隙介质地震波衰减模型为基础,详细研究了在微观尺度以及中观尺度下地震波在含水合物地层的衰减特征。研究发现,在超声波频段下地震波衰减会随着含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地震勘探频段下地震波衰减会随着含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该结论与现有的含水合物地层的地震波衰减现象吻合较好,可以为利用地震波衰减属性识别天然气水合物提供理论基础。统计实验发现,在含水合物地层,水合物对渗透率的改变是影响地震波衰减的最大因素,据此可以建立含水合物地层地震波衰减与岩石渗透率的关系,为从地震资料中提取渗透率参数进行了初步探索。由于现有的地震波衰减系数也即品质因子的估计方法都有缺点,本论文通过引入频率加权指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品质因子估计方法。当震源子波在吸收介质中传播时,可以使用频率加权指数函数分别对震源子波和接收子波进行拟合,利用拟合得到的对称指数和带宽因子就可以进行品质因子估计。该方法不受震源子波类型的限制,品质因子估计精度较高并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而对于反射地震信号,使用该方法可以不需要消除调谐效应而直接将品质因子估计出来。南海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地区,本论文利用新的品质因子估计方法对该海域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波衰减属性的求取,结合地震波在含水合物地层的衰减特征,对含水合物地层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识别。识别结果与地震反射特征以及钻探结果吻合得很好,这为以后利用地震波衰减属性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广泛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31.4;P618.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海,李高明;用核磁共振测井确定渗透率的原理和方法分析[J];测井技术;2001年02期

2 周灿灿,程相志,司兆伟,李淑珣,高卫国;核磁共振自旋回波串确定渗透率方法探讨[J];测井技术;2002年02期

3 刘瑜;陈伟;宋永臣;杨明军;李清平;喻西崇;;含甲烷水合物沉积层渗透率特性实验与理论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武银婷;朱光明;刘伊克;常旭;;零偏VSP反演Q值CFS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6期

5 高静怀;杨森林;;利用零偏移VSP资料估计介质品质因子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6 高静怀;杨森林;王大兴;;利用VSP资料直达波的包络峰值处瞬时频率提取介质品质因子[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7 邹良志;刘清华;;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模型分析[J];国外测井技术;2011年03期

8 赵静;高静怀;王大兴;汪玲玲;;利用叠前CMP资料估计介质品质因子[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9 赵倩;邓克俊;刘学伟;;地层渗透率与水合物含量关系的模拟研究(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1年02期

10 屠宁;陆文凯;;利用基于子波估计的频谱校正方法提高Q值估计精度(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倩;含水合物地层渗透率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艳;复杂储层岩石核磁共振特性实验分析与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茂松,王伟男,范清华,姜亦忠,王荣,杜国同;利用激发极化驰豫时间谱确定渗透率的实验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莫修文;陆敬安;沙志彬;马龙;;确定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新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李昊;张海茹;;不同尺度渗透率评价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4 周灿灿,程相志,司兆伟,李淑珣,高卫国;核磁共振自旋回波串确定渗透率方法探讨[J];测井技术;2002年02期

5 李洪娟;覃豪;杨学峰;;基于岩石物理相的酸性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计算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何雨丹,肖立志,毛志强,张元中;测井评价“三低”油气藏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7 单娜琳;程志平;丁彦礼;;地震映像数据的时频分析方法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6期

8 肖亮;肖忠祥;;核磁共振测井T_(2cutoff)确定方法及适用性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1期

9 邹延延;徐义贤;沙椿;;VSP正反演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1期

10 郝召兵;秦静欣;伍向阳;;地震波品质因子Q研究进展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森林;高静怀;;利用地震信号包络峰值瞬时频率衰减层析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宁淑元;卢文波;金旭浩;杨建华;陈明;严鹏;;地震波衰减参数确定方法综述[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陈光源;邓明;景建恩;吴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探测中坐底式与拖曳式电偶源电磁响应特征的对比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4 Lin Chen;Zhongjie Zhang;Haibin Song;Fei Li;Dieter Franke;;Numerical modeling of extensional sedimentary basin formation with MATLAB:Application to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5 Lin Chen;Zhongjie Zhang;Haibin Song;;Weak depth and along-strike variations in stretching from a multi-episodic finite stretching model:Evidence for uniform pure-shear extension in the open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6 杨金秀;黄文彪;张亚念;;流体运移对水合物及下伏游离气分布的控制作用[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1: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论文集[C];2014年

7 崔震;曹思远;袁殿;张浩然;杨小慧;;基于瞬时振幅谱的属性组合法估算Q值[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8:油藏地球物理论文集[C];2014年

8 杨传锋;肖立志;廖广志;杜群杰;梁灿;邵杰;田明智;;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确定储层含水饱和度新方法[A];第十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Lin Chen;;Stretching factor estimation for the long-duration and multi-stage continental extensional tectonics: Application to the Baiyun Sag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5年

10 Xiaoyin Tang;Lin Chen;Shengbiao Hu;Shuchun Yang;Gongcheng Zhang;Huailei Shen;Song Rao;Weiwei Li;;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Reed Bank Basin,Southern South China Se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琳;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属性)的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及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闯;岩石粘弹性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吴磊;多频核磁共振测井方法及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崔志文;多孔介质声学模型与多极源声电效应测井和多极随钻声测井的理论与数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白建平;高含水期水淹层解释方法及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司马立强;碳酸盐岩缝—洞性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5年

7 唐巨鹏;煤层气赋存运移的核磁共振成像理论和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8 王磊;多层油藏渗流规律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巴晶;复杂多孔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江玉龙;P型核磁测井解释处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星旺;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2 刘局新;地震信号叠前属性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吕喜滨;基于等效Q值的时域反Q滤波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李忠新;MREx核磁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MREx核磁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何兵红;基于衰减介质的地震波数值模拟及吸收属性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吴琳;品质因子求取与补偿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罗杰;子北油田毛家河油区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凯;煤矿水害监测预警技术及其应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闵令元;岩石渗透率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10 焦玮玮;核磁共振全直径岩心分析仪磁体研制技术与油田现场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雨丹,毛志强,肖立志,张元中;利用核磁共振T_2分布构造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刘冰;王德利;巩向博;徐铮伟;;基于VSP资料进行的吸收系数Q值反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S1期

3 曹超;雷怀彦;;南海北部有孔虫碳氧同位素特征与晚第四纪水合物分解的响应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4 高敏,安秀荣,祗淑华,李振芩,彭跃,高鑫,于佩洲;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层的孔隙结构[J];测井技术;2000年03期

5 贾文玉,闫安宇,田素月;渗透率的理论计算方法[J];测井技术;2000年03期

6 王光海,李高明;用核磁共振测井确定渗透率的原理和方法分析[J];测井技术;2001年02期

7 王忠东,汪浩,李能根,乔龙海;核磁共振岩心基础实验分析[J];测井技术;2001年03期

8 运华云,赵文杰,刘兵开,周灿灿,周凤鸣;利用T_2分布进行岩石孔隙结构研究[J];测井技术;2002年01期

9 荆万学;常规测井资料计算砂岩储层渗透率的理论思考[J];测井技术;2002年01期

10 周灿灿,程相志,司兆伟,李淑珣,高卫国;核磁共振自旋回波串确定渗透率方法探讨[J];测井技术;200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磊;地层吸收补偿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王小杰;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地层吸收参数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华,胥颐,郝天珧;地震波衰减的物理机制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1期

2 陈培善;;地震波衰减研究的最新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01期

3 邹振轩;;浙江地区地震波衰减和场地响应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年06期

4 李振春;王清振;;地震波衰减机理及能量补偿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5 李清河,郭建康,闵祥仪,付印发,盛国英;天水—礼县地区地震波透视[J];中国地震;1990年01期

6 王辉,常旭,高峰;井间地震波衰减成像的几种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年01期

7 陈培善;地震波衰减研究在我国的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1期

8 孟智民;张春芳;张宪;杜长娥;关昕;;关中陕南及周边地区地震波衰减和场地响应研究[J];内陆地震;2010年02期

9 魏文;王兴谋;李红梅;王树刚;王红;;基于地震波衰减的特征属性重构方法[J];石油物探;2012年03期

10 徐果明;;岩石的饱和度对地震波衰减的影响[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春;王清振;;地震波衰减机理及能量补偿研究综述[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2 钟磊;张军华;徐辉;于海铖;;地震波衰减模拟及比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官群;刘盛东;郭立全;曹煜;吴荣新;;地震波衰减反演研究进展及其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白晓寅;吴国忱;梁锴;;基于单程波方程的地震波衰减特征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官群;刘盛东;郭立全;曹煜;吴荣新;;地震波衰减反演研究进展及其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6 宁淑元;卢文波;金旭浩;杨建华;陈明;严鹏;;地震波衰减参数确定方法综述[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孙克忠;滕吉文;姚虹;程立芳;;地震测深中的地震波衰减[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8 焦明若;赵振;;地震波衰减机制的研究及其在辽西地区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9 林怀存;李永红;;山东地区地震波衰减特点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10 刘丽芳;刘杰;苏有锦;付虹;;2001年施甸震群地震波衰减及震源参数特征研究[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传辉;含水合物地层地震波衰减特性及衰减系数估计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尹陈;地震波衰减与流体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白晓寅;基于地震波衰减理论的地层吸收参数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王敬华;地震波衰减参数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卢良鑫;未固结砂岩岩石物理属性与地震波衰减系数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杨伟刚;基于地震波衰减属性的主参数分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

相关作者

>尹陈 >杨伟刚

>李传辉 >卢良鑫

>王敬华 >白晓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含水合物地层地震波衰减特性及衰减系数估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94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