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基础振动和流固相互作用的泵转子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9 03:45

  本文选题: + 转子动力学 ; 参考:《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泵是一种把机械能转换成势能和动能的设备。泵类设备应用广泛,是能源,电力,石化,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设备。大部分泵都属于旋转机械。旋转机械的核心是转子系统。转子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转子,轴承,密封和基础。随着人们对转子动力学研究的深入,转子系统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对高效率运行的追求,还要考虑转子系统的性质。只有充分了解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性质,才能准确的设计转子安全运行的工作转速区间,才能更好的识别转子的运行状态。区别于传统的线性研究,,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研究不再将轴承力和密封力分解成八个线性化系数,而是在非线性模型内综合考虑小间隙内流体惯性力效应和外阻尼引起的循环力效应等。此外,旋转机械运行时转子与流体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流固耦合特征。粘性流体以压力的形式作用于固体表面,固体的运动又时刻改变着流场的边界。考虑到转子系统受非线性力作用后响应的复杂性,尽管人们对转子动力学研究已有数十年,但是仍有许多非线性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研究的成果不仅能对解释转子动力学现象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更好的为转子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基础。本文以泵转子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Lagrange法建立了多自由度转子系统运动方程。应用能自适应时间步长的Runge-Kutta-Fehlberg法求解微分运动方程组。考察转子系统的一阶临界转速,计算转子系统的可运行区间,研究在基础振动情况下系统的响应,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径向基函数法(Radial Basic Function-RBF)得到与流场相关的密封动力学系数的响应曲面并进行转子动力学分析,还完成了带有叶片的叶轮在流体中转动的流固耦合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1.建立带有非线性油膜力轴承模型的泵转子-轴承系统运动微分方程。使用Matlab编程求解微分运动方程组。采用诸如分岔图,庞加莱图和相图等非线性方法,分别研究了水平放置转子和竖直放置转子的动力学性质。通过考察系统随转速变化的振幅,找到系统的一阶临界转速。综合幅频曲线图,轴心轨迹图和瀑布图结果考察轴承处的油膜失稳,分别识别出“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现象,给出油膜涡动的失稳角速度。计算结果证明了建模方法的适用性,该方法既可以应用于对称转子,也适用于质量偏置的情况。计算得到的一阶临界转速,分岔点和失稳转速,为泵转子运行区间和隔离裕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建立了考虑基础运动的泵转子-轴承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采用时程分析法,将地震波和正弦型激励作为基础振动加载,分别研究了水平放置转子和竖直放置转子在基础振动作用时的非线性响应。选用的水平放置转子一阶临界转速较低,在地震波作用时,在频域内得到一阶临界转速。而竖直放置转子因为一阶临界转速相对较高,在地震波作用时,在频域内没有得到一阶临界转速。但是竖直放置转子出现转速半频成分的最低转速降低了。当非线性系统受到离心力和正弦型基础振动共同作用时,得到了多自由度系统的组合共振现象,即系统的频率响应包含多个有内在联系的成份。这些成分中不仅包含转速的频率和基础振动频率,还包含转速的频率和基础振动的频率的整数倍数的代数和。计算结果不仅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多自由度的非线性系统存在组合共振的现象;还可以为转子系统在基础运动作用时的运行状态识别提供理论依据:3.基于CFD和RBF法得到泵密封内与流场相关系数的近似函数曲面,研究了变系数的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非线性性质。Muszynska(?)线性密封力模型因为其形式简洁,物理意义明确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求解该模型中所用的系数,例如进口损失系数、轴向流速和流体周向平均流速比都与流场状态密切相关。但之前在该密封力模型的使用中,这些系数通常采用常数或者经验公式代替。在进、出口边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密封内的流场由转子转速和相对偏心率决定。本文中使用CFD方法得到了不同转速、不同偏心率时的系数:再使用RBF方法拟合出这些系数的近似函数曲面。这些曲面作为系数,在求解运动方程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根据对应的转速和对应的偏心率调用近似函数曲面上的数值,实现了比传统方法更为精确的瞬态分析。该方法为分析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非线性性质提供了新的思路。4.使用有限元软件ADINA完成了流固耦合模拟计算,研究了轴流式泵转子的动力学响应。在流固耦合面使用非滑移条件,采用迭代方法计算固体域的变形和流体域的流动。与传统的流固耦合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基于运动网格技术,实现了转子结构网格和周围流体网格的真实转动。在不同轴向流速条件下,得到了转子中心轨迹,位移和加速度信号的频率响应和瞬态流动,识别出转子“湿态”临界频率。通过对比转子是否绕转轴涡动的结果可以看出流固耦合界面的变化对流场压力的影响。通过与传统计算方法的对比,还证明了本文采用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供了同时考虑转子真实转动和流固耦合条件下,研究复杂的旋转机械转子动力学问题的新思路。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rotor system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agrange method . When the nonlinear system is subjected to centrifugal force and sinusoidal fundamental vibration , the combined resonance phenomenon of the multi - degree - of - freedom system is obtained , that is ,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the system contains a plurality of internal connected components .
In this paper , the nonlinear properties of rotor - bearing - seal system with variable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DINA .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34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培杰,滕弘飞,刘笃金,罗仲仁;非对称复杂转子系统有限元动力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1991年04期

2 熊华林;王锋;;柔性支承转子地震反应特性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京刚;盖国胜;陈炳辰;;转子结构对分级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郭青林;温泉;;外燃四端口通流波转子性能与结构设计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杨凌;钟兢军;韩吉昂;严红明;;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喉部长高比的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张文明;孟光;;MEMS旋转机械微转子结构的材料选用研究[A];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C];2010年

5 高晨光;赵丽滨;房建成;;复合材料储能飞轮转子结构有限元计算研究[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睿;考虑基础振动和流固相互作用的泵转子动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陈学珍;新型ALA+SPM组合式转子电机设计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昆鹏;转子系统的降维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费钟秀;复杂转子耦合系统有限元建模及其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张震;组合转子强化传热机理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6 陈学珍;新型ALA+SPM合式转子电机设计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贺威;复杂转子系统瞬态热振动及碰摩故障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8 许国瑞;用于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的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朱常青;磁通可控的复合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圆宁;滚子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汪廷飞;差速啮合转子混合设备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何长江;组合转子阻垢特性理论及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李彦红;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振动及分岔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5 孙云;轮毂及隔板型式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性能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6 焦文;非线性轴承—连续体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7 程烨;往复式脉冲器转子水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李娜;微型燃气轮机轴承—转子系统耦合及非线性动特性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9 单小磊;裂纹磁悬浮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10 马昆;双转子混炼机转子结构对固体粉末掺混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98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998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