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渗流作用下裂隙岩体损伤演化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6 21:16
【摘要】:岩体裂隙是地下水的赋存空间,渗透水压作用于裂隙岩体内部的节理、裂隙中,改变着裂隙岩体的内应力状态,降低裂隙岩体的力学强度。裂隙岩体在工程扰动、渗流压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内部裂隙不断扩展、贯通,最终导致裂隙岩体破裂失稳,并引起突水等灾害。本文综合运用现场实测、室内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高压渗流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损伤演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全应力-应变过程岩石损伤破坏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声发射活动频率及能率具有不同的特征、渗透性也随之发生变化。渗压作用下岩石的损伤破坏受到围压及渗透水压的影响,围压的存在抑制着裂隙岩体的损伤破裂,渗透水压则极大的促进着裂隙岩的损伤破裂。岩石的渗透性与岩石的损伤破坏状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是岩石损伤破坏状态的外在表现。岩石渗透性的演化过程对应于岩石的损伤破坏状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其演化过程中存在渗透性明显的突增点。(2)基于工程现场对裂隙岩体进行的原位高渗流压水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裂隙岩体渗透性与渗流压力的关联性,裂隙岩体的渗透性随随渗流压力呈指数型增大,且增大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渗透系数的增大曲线上反映出明显的突变点。分析认为渗透系数增大的主要原因应是裂隙面开度在渗透水压作用下增大的结果,通过对试验数据拟合分析,推导出高渗流水压作用下裂隙岩体渗透系数与裂隙初始渗透能力、裂隙状态参数(张开度、刚度)的关联评价模型。(3)运用断裂力学理论,综合考虑裂隙的闭合与张开情况,对渗透水压参与下的裂隙岩体裂纹起裂、扩展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得出渗透水压力的大小与裂隙起裂强度成反比,围压的大小与裂隙起裂强度成正比,裂纹长度与裂隙起裂强度成反比裂纹尖端曲率半径与裂隙起裂强度成反比;有关渗透水压作用下裂隙岩体裂纹的扩展研究发现,无论是裂隙张开还是闭合,渗透水压力加剧了裂纹的扩展,而围压的作用则相反。(4)在人为扰动及地下水渗流作用下,裂隙岩体由稳定状态到破坏失稳的变形过程可以分为稳定演化及突变失稳两个阶段,而裂隙岩体破坏失稳往往与渗流突变致灾相伴生。从裂隙岩体损伤演化机制角度,岩体裂隙的渗透性主要受制于裂隙的张开程度及连通性,渗透性强弱影响着渗流压力的作用强度,并影响到岩体的内应力状态。裂隙岩体破坏失稳后,渗流压力会随之急剧增强,由此导致裂隙岩体的渗流状态发生质的变化。(5)对承压水上采动煤层底板损伤破坏进行数值研究,结合以往学者对煤层底板破裂与渗流演化过程的研究,分析了承压水上开采煤层过程中底板应力场、损伤破裂、渗流场的演化规律以及顶板垮落压实、底板非均质性、承压含水层水压对等因素对底板损伤破裂与渗流演化的影响。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meability of fractured rock mass and seepage pressure is studied .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damage of rock under the action of seepage pressur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 ( 3 ) By using fracture mechanics theory , the crack initiation and expansion mechanism of fractured rock mas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eepage water pressure are analyzed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米加,陈明雄,贺永年;裂隙岩体注浆模拟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1年01期

2 向文飞;周创兵;;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研究进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3 丁红瑞;王如宾;;基于单裂隙岩体二维稳定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5年02期

4 韩嵩;蔡美峰;;单轴荷载下裂隙岩体超声波传播速度研究[J];黄金;2006年12期

5 陈益峰;周创兵;盛永清;;应变敏感的裂隙及裂隙岩体水力传导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6 张海波;王媛;王鲁明;张伟;;裂隙岩体动力特性的试验模拟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裂隙岩体精细结构描述及工程特性数值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8 赵旭平;;工程建设中裂隙岩体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S1期

9 纪成亮;李晓昭;王驹;赵晓豹;汪志涛;邵冠慧;王益壮;;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10 张树光;赵亮;徐义洪;;裂隙岩体传热的流热耦合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永胜;魏安;李隽蓬;;非贯通裂隙岩体裂纹扩展规律及破坏机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吉小明;;裂隙岩体多重介质流固耦合分析的全耦合数学模型与有限元公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柴军瑞;;裂隙岩体水-岩-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梁作景;;坚硬裂隙岩体中洞库的锚喷支护[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6 蒋爵光;凌建明;;非贯通裂隙岩体的损伤模型及其强度预测[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7 李新平;朱维申;;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与强度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8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刘顺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刚;;裂隙岩体模型的卸荷破坏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10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志伟;“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超;硬质裂隙岩体三轴加载及卸荷蠕变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陈必光;地热对井裂隙岩体中渗流传热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张力民;基于宏—细观缺陷耦合的裂隙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聂韬译;渗流—应力耦合下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梁德贤;高压渗流作用下裂隙岩体损伤演化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贾海梁;多孔岩石及裂隙岩体冻融损伤机制的理论模型和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7 张志强;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易小明;裂隙岩体损伤位移反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向文飞;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力学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腾龙;低温环境下单裂隙岩体强度损伤及断裂特性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毅;富水裂隙岩体隧道注浆堵水对渗流场影响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3 肖成;基于颗粒流的弱胶结裂隙岩体水沙两相流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张辛;基于等效渗透张量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存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王利戈;多裂隙岩体的破坏机理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邱艳勇;基于离散元的裂隙岩体水沙渗流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胡峰;基于断裂力学和损伤理论的裂隙岩体损伤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白兰兰;裂隙岩体热流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张海波;动、静荷载作用下不同倾角裂隙岩体力学性能试验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韩松峰;裂隙岩体在水—岩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分析及其加固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27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127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