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
本文关键词: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安大学》 2015年
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
张雪
【摘要】:渭河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是新生代断陷盆地。该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地质条件不明,开采方式不当,研究方法不系统等条件的制约,至今尚未找到天然气的有利富集区。本文以天然气的形成方式以及成藏条件为理论基础,结合野外地质调研、样品采集分析、室内数据处理、图件编制等方法,以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为主线,对渭河盆地天然气的类型、成藏模式、分布规律以及资源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渭河盆地天然气可以分为富氦天然气和生物成因气两类。天然气样品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中甲烷含量相对较低,普遍集中在10-20%之间,仅来自渭南的样品表现出极高的甲烷含量,可达到90%以上。天然气中氦气含量介于0.3-3%的样品占到了样品总数的78.7%,远高于工业标准的0.1%。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δ13C1值多介于-43~-10‰,以煤成气为主,混有少量的无机成因气;来自渭南的样品δ13C1值均小于-55‰为生物气。氦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3He/4He的值介于2.2-78×10-8之间,为壳源成因氦。对天然气组分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区富氦天然气多与煤成气共存,生物成因气几乎不含有氦气。渭河盆地的氦气源岩为富铀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蓝田花岗岩体和牧护关花岗岩体的平均含铀量分别为6.9×10-6和6.1×10-6,是本区氦气的主要源岩。氦气的主要储集层位为中孔、中渗的灞河—蓝田组;圈闭类型以构造圈闭为主,分布于盆地的南部;生成的氦气溶解于不同类型的热流体中沿着断裂构造运移,在储层、圈闭、盖层配合良好的条件下聚集成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种氦气成藏模式,分别为对流型正断层圈闭成藏模式、对流—传导型断块圈闭成藏模式、传导型断鼻圈闭成藏模式和传导型地层圈闭成藏模式,并认为华阴市、周至县和咸阳—西安地区是氦气分布的有利区,计算出本区氦气的生成量为6.58亿m3。渭河盆地生物气的源岩为固市凹陷张家坡组泥岩。其有机碳平均含量0.46%,氯仿沥青“A”含量平均0.041%,H/C原子比值为1.4左右,最高热解峰温平均值为427℃,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为0.56%,说明源岩正处于干酪根演化的未熟—低熟阶段。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殖无定形体为主,腐泥无定形体次之,含少量的无结构镜质体,为Ⅱ1型干酪根。该区生物气主要形成于张4段,向上运移至砂岩相对发育的张1段—张3段,在砂岩上倾尖灭圈闭中聚集成藏,属于自生自盖的岩性圈闭生物气藏,主要分布于固市凹陷的南部地区,采用“生气率法”计算出该区生物气的生成量为28.35×1012m3,资源量为1417.5×108m3。综上分析认为,渭河盆地是多成分天然气共存的资源复合型盆地,具有很好的资源潜力,应加强对该区氦气及生物气的进一步研究,为我国未来天然气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建兵;杜东菊;苏生瑞;张骏;;论活断层与地质灾害的关系——以渭河盆地为例[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辉;卢双舫;柳成志;李占东;肖佃师;孙海雷;;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层序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沉积学报;2009年02期
2 赵志刚,史原鹏,贾继荣,吴忠,王俊青;二连盆地腾二段高产油藏成藏模式[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2期
3 邵奎政,梁晓东;徐家围子地区天然气成藏期次及其模式[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6期
4 赵力军,吴国奇;氦气市场及其应用[J];低温与特气;1997年04期
5 周兴熙;封存箱与油气成藏作用[J];地学前缘;2004年04期
6 杜学斌,解习农,任建业,张青林;济阳坳陷中生界古潜山油藏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2期
7 李小地;凝析气藏的成因类型与成藏模式[J];地质论评;1998年02期
8 张晓宝,徐自远,段毅,马立元,孟自芳,周世新,贺鹏;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运聚方式[J];地质论评;2003年02期
9 朱扬明;翁焕新;邹华耀;蔡勋育;黄绍甫;罗毅;;中国南方百色盆地浅层生物气组成与成因[J];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英;李剑;张奎;关平;李谨;王晓波;;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丰度及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建芬 李晴 尹芳列;[N];中国矿业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正坤;北秦岭成矿带蓝田铀矿田控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华江;;中美地热能资源管理比较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1期
2 王连生,郭占谦,马志红,王璞珺,袁士江;无机成因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3 付广;庚琪;王有功;杨永亮;;气藏盖储层压力配置类型及与储量丰度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马志红;王连生;郭占谦;刘立;李福来;;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天然气动态机制及深部气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5 付广;庚琪;;气藏天然气聚集速率计算方法的改进——以我国41个大中型气田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李雄炎;李洪奇;阴平;陈亦寒;周金煜;;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低饱和度气层的成因机理[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李玉宏;卢进才;李金超;陈高潮;魏仙样;;渭河盆地富氦天然气井分布特征与氦气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S1期
8 金博;张金川;;辽河滩海地区油气藏断压控藏特征及勘探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9 刘顺,罗志立,熊荣国,宋颖辉;从实验岩石变形过程探讨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的形成机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杨峰平,王玉华,杨步增;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系统成藏史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国胜;白音查干凹陷隐蔽油藏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李军;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沉积储层特征与油气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闫建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徐忠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高潮;低渗储集体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藏分布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10年
7 孙运宝;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地质灾害机理与钻前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8 周晓成;汶川Ms 8.0地震后川西地区的气体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宋世明;广东大降坪和大宝山硫化物矿床多元同位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肖骏;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青梅;晋县凹陷赵县背斜滚动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燕军军;簸箕庄滑坡机理研究及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新蕊;宝鸡地区黄土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杨艳芳;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演化、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陈润;煤层气分馏机理[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6 吴珍云;构造活动对盐构造演化影响的比例化物理模拟[D];南京大学;2011年
7 陈后华;四川黄龙转花池温泉稀有气体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8 勾青梅;中国察尔汗盐湖资源环境演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邹瑜;川西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10 石卫;陇县—宝鸡断裂带发育特征及活动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学磊,侯贵廷;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活动强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赫云兰;刘波;秦善;;白云石化机理与白云岩成因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李玉宏;卢进才;李金超;陈高潮;魏仙样;;渭河盆地富氦天然气井分布特征与氦气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S1期
4 刘金辉,李学礼,史维浚,孙占学;下庄铀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5 刘埃平,金景福,钟子川;401矿区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下堆浸评价[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范宜仁,黄隆基,代诗华;交会图技术在火山岩岩性与裂缝识别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1999年01期
7 郝石生,贺志勇,高耀斌,张有成;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最优化方法[J];沉积学报;1988年04期
8 何起祥,业冶铮,张明书,李浩;受限陆表海的海侵模式[J];沉积学报;1991年01期
9 柳广弟,黄志龙,郝石生,周兴熙;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运聚系统与运聚模式[J];沉积学报;1998年01期
10 李继红,魏魁生,厉大亮,张守鹏,郝运轻,邱以刚;非海相沉积层序的成因和构型特征[J];沉积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柏林;中国西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地质与成矿作用[D];西北大学;2005年
2 林清茶;哀牢山—金沙江钾质碱性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程顺有;中央造山系及其邻区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6年
4 梁文天;秦岭造山带东西秦岭交接转换区陆内构造特征与演化过程[D];西北大学;2009年
5 秦江锋;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类成因机制及深部动力学背景[D];西北大学;2010年
6 朱捌;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雷敏;秦岭造山带东部花岗岩成因及其与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系[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旋;昭通彝良毛坪铅锌矿河东地区构造地球化学找矿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韩业鸣;新疆哈密红石铜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军;粤北下庄矿田花岗岩体变形特征及其对铀矿成矿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赵永鑫;广西摩天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典型矿床成矿作用对比[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雪;渭河盆地地热水溶气资源分布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全忠;;虾拉沱盆地性状与地震[J];四川地震;1987年03期
2 陈国达;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3期
3 戴苏兰,刘树根,赵永胜,赵泽江,高芳珍,吴世林,牟凤荣;云南保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98年02期
4 王新民,李相博,郭彦如;改造型盆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J];河南石油;2002年04期
5 王海然;赵红格;乔建新;高少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6 朱夏;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1期
7 郑荣椿;云南昭通第三纪褐煤盆地成因的探讨——对“岩溶侵蚀盆地”成因的异议[J];中国岩溶;1985年Z1期
8 王发宁;江西周田盆地成盐地质条件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6年02期
9 万静萍,马立祥,周宗良,张印斋;变形盆地沉积相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年04期
10 龙汉春;以中原地区为例论华北中新生代地洼盆地的构造类型及其控油气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明;叶杰;刘家军;顾雪祥;;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柳益群;韩作振;冯乔;邢秀娟;樊爱萍;杨仁超;;天然气、煤、铀共存关系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李忠;;中国的盆地动力学——21世纪开初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4年
4 李国栋;申少宁;;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含油气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8)[C];1990年
5 刘建明;谭俊;储雪蕾;刘伟;陈旭瑞;;沉积盆地中的成油与成矿:盆地流体作用的两个方面[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吴浩若;;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的构造古地理及其有关油气前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沉降与堆积中心的迁移及其地质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麦昌荣;;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中心探讨及其找油气前景[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第11-12号)[C];1994年
9 王立飞;张莉;曾祥辉;;礼乐盆地沉积特征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顾雪祥;李保华;付绍洪;徐仕海;董树义;;右江盆地成矿-成藏流体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晓慧;[N];中国矿业报;2012年
2 江其勤 黄泽光;[N];中国石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增连;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渐新世—中新世孢粉记录与东亚季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斌;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盆山耦合与风尘沉积[D];南京大学;2014年
3 张雪;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4 宋鄂平;青藏高原中部改则盆地沉积地层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胡丽沙;华南板块南缘二叠系-三叠系沉积记录及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6 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10年
7 宋鹰;松辽盆地裂后期构造反转及其动力学背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陈建平;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9 杨敏芳;潮水盆地侏罗纪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林铁锋;松辽盆地晚期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昊祉;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胡骁;基于遥感和高精度DEM数据的鹤庆盆地活动构造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梁霄;茂名盆地晚中生代沉积记录与古南海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立军;青海共和盆地下—中三叠统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朱昊;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地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章朋;胶莱盆地白垩系底部林寺山组砾岩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陈玉良;鄂尔多斯盆地盒8期原型盆地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朱国胜;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分析及有利油气区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9 廖昌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演化—改造与油气成藏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王海然;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6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1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