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环境下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自然更新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4 15:51
【摘要】: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是一种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种,生长于流动、半流动沙丘,是干旱区沙地植被的重要建群种和人工固沙造林的优选物种,在保障西部生态安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沙拐枣在荒漠区流沙生境上自然更新能力强,而在沙丘固定后自然更新下降的生态现象,本文以干旱荒漠区(民勤西沙窝)不同风沙环境上的沙拐枣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从种子生产、扩散、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更新、克隆生长等方面开展其繁殖特性、自然更新策略研究,以期揭示不同生境下沙拐枣自然更新的策略,并解析沙丘固定后人工林自然更新受限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沙拐枣采取多种繁殖策略来适应荒漠区多变的风沙环境。首先,沙拐枣具有一年多次(2~3次)开花结实策略,不同成熟期对果实重量有明显影响,果实单粒重9月8月6月。其次,种子主要靠风力扩散,扩散方向与风沙流活动密切关联;种子具有长距离和短距离扩散两种策略,为其开辟新的定居生境和形成土壤种子库创造了可能;种子寿命较长,可形成持久土壤种子库,当年生和保存3年的种子活力均高于90%,且出苗率差异不显著。最后,种子萌发率较低(最高45%),首次出苗时间约14d,部分春季未萌发的种子可推迟至秋季出苗,沙拐枣采取谨慎型和两头下注型的萌发策略来应对荒漠环境的不确定性;种子萌发和出苗对干旱、盐胁迫耐性较强,模拟干旱(PEG-6000最高浓度20.3%)和盐胁迫(NaCl最高浓度0.8%)对其出苗率影响不大。(2)不同流沙环境下沙拐枣种群自然更新策略明显不同。首先,风蚀区全部以克隆繁殖更新,沙埋区以克隆繁殖为主兼有种子更新,而丘间地仅以种子更新;风蚀区和沙埋区每年仅开花结实2次,而丘间地每年开花结实3次。其次,沙埋区种子雨季节动态变化曲线呈单峰,风蚀区变化平缓,而丘间地呈双峰;在0-10cm土层中,风蚀区土壤浅层种子库密度远低于深层,而沙埋区都较高,丘间地土壤浅层远高于深层;2-5cm土壤层种子库密度与样地内当年生实生苗幼苗密度显著正相关。再者,沙埋区幼苗出土率在6月和8月都较高(分别为2300和1300株/ha),而风蚀区分别仅为2株和75株/ha且无法存活;当年生幼苗高度、幼苗基茎、幼苗的比叶重在三种风沙环境下无显著差异,幼苗通过增加同化枝的节数和长度以及具有较高的持水力来抵抗流沙胁迫。最后,克隆苗不仅比实生苗生长迅速,且可通过与生长良好沙埋子株的连接,使严重风蚀胁迫下的子株能够存活、生长并完成整个生活史,对风蚀环境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3)沙丘固定后人工沙拐枣种群自然更新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工造林形成了固定沙丘后,沙拐枣不仅无克隆更新,而且种子更新的实生苗密度仅67株/ha,显著低于流沙区的310株/ha。沙丘固定后地表风沙流活动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加限制了沙拐枣水平根的发育,使得固定沙丘无克隆繁殖。固定沙丘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和分布模式与流沙区无差异,说明土壤种子库不是其自然更新的限制因素;但沙丘固定后土壤紧实度的增加导致了很低的幼苗出土率和幼苗存活率。因此,土壤物理属性的改变是导致沙丘固定后沙拐枣更新策略变化的主要原因。综上,沙拐枣在自然更新过程中采取一年多次开花结实、长距离种子扩散模式、形成持久土壤种子库、以及两头下注的萌发策略,并借助克隆性去适应荒漠区恶劣多变的环境,不同风沙环境对沙拐枣自然更新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不仅系统地揭示了固沙先锋植物沙拐枣的自然更新策略,而且对荒漠区沙拐枣人工林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4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运;;耐风沙的沙拐枣[J];植物杂志;1986年05期

2 张鹤年;策勒县流动性沙地沙拐枣属的引选和造林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2年02期

3 严成,尹林克,魏岩;沙拐枣果实吸水特性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4 王常贵,杨戈;新疆沙拐枣属植物染色体数目的观察及其倍性分析[J];干旱区研究;1985年01期

5 于卫平,徐荣,刘志,王北;宁夏沙区沙拐枣属和柽柳属的引选及抗逆造林[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年03期

6 葛学军;中国沙拐枣属花粉形态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3年02期

7 陶玲,任王君,刘新民;两种沙拐枣吸水率模型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8 闫海龙;张希明;梁少民;刘英;刘国军;朱军涛;;地下水埋深及水质对塔克拉玛干沙拐枣气体交换特性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0年05期

9 买买提依提;优良固沙植物——东疆沙拐枣[J];中国沙漠;1990年01期

10 时永杰;沙拐枣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荆卫民;曲信民;王敏;童丽;;4种沙拐枣种子播前预处理技术研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分会场:资源植物学[C];2013年

2 张茜;王春梅;张怀山;乔国华;苗小林;;磁珠富集法分离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微卫星DNA[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杨振江;周更生;黄少军;潘禄;马桂香;;宁夏河东沙地飞机播种沙拐枣生长情况调查[A];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潘伯荣;;国产沙拐枣属植物及其迁地保护与利用[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齐月;陈建平;潘伯荣;;沙拐枣种质资源圃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建立[A];中国植物园(第十三期)[C];2010年

6 严成;曾锋;;沙拐枣属植物的物候学观测[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李杨;满振鸿;张霞;王绍明;;沙拐枣的种子引发技术及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甘草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新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严成;魏岩;尹林克;;沙拐枣属(Calligonum)植物的系统演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9 潘伯荣;冯缨;沈观冕;;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植物的多样性特点[A];第二届中国甘草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新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康晓珊;潘伯荣;;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植物代表种繁殖生物学特性初探[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其东;沙拐枣[N];中国花卉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樊宝丽;风沙环境下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自然更新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种培芳;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种培芳;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粟海军;食种动物对掌叶木种子命运与自然更新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苏世平;超旱生灌木红砂和沙拐枣组培快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2 田野;甘肃省沙拐枣天然群体果实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3 吕伟东;沙拐枣属植物分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邱真静;水分梯度下不同地理种源沙拐枣抗旱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建刚;民勤主要治沙造林树种的空间结构及其防风作用[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6 肖寒;关于旧商业街的自然更新与人为改造之差异的思考[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64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464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