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光材料的温度探测新机制探索

发布时间:2019-05-12 11:19
【摘要】:在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温度是最基础的物理量之一,它的精确测量和标定在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以及工业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各种各样的温度传感器也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计量学、气体力学、大气和海事方面以及化学、医学、生物学和军事技术等领域。据估计,温度传感器的份额占到了所有传感器的75-80%。随着能源、信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对温度探测的速度和精度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例如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的温度测量、生物体内细胞的温度探测等。然而,传统温度计在探测速度和精度上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通常只能满足10微米以及以上尺度温度的测量。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光学传感实现非接触式的温度探测可以克服传统接触式温度计内在的缺点而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它可以满足非接触式、高空间分辨率、快速响应实时探测等测量需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光材料或离子的某些光学特性,例如峰值位置、荧光强度比、光谱线宽、荧光强度、偏振各向异性以及荧光衰减寿命等等,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光学特性的变化来标定温度。其中,荧光强度比技术和荧光寿命测量被认为是更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测温技术,它们对测量条件的依赖较小,不受荧光损失、激发光源强度的波动,以及发光中心数量和分布等条件的限制,测量误差较小,因而具有较高的温度分辨率。因此,本论文就是围绕着可用于温度传感的固体发光材料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新的材料和新的物理机制来进行温度探测,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第一章是本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非接触式温度探测的选题意义、研究背景和现状,以及几种非接触式温度探测的方法。并且对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包括稀土元素、稀土的光谱理论、稀土发光材料、上转换发光以及常用的光谱表征手段等等。第二章中,我们介绍了基于Ho3+离子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用于温度探测的方法。首先,我们利用熔融冷却法成功合成了Yb3+-Ho3+离子掺杂透明β-NaYF4微晶玻璃,并通过X射线衍射谱和透射电镜图对微晶玻璃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以980 nm波长激光作为激发光源,我们对Ho3+离子的上转换发射光谱进行了详细研究,表明yb3+和Ho3+离子进入β-NaYF4晶格中。我们以Ho3+离子的热耦合能级5F1/SG6和5F2.3/3K8为例,对其荧光强度比与温度的依赖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在390 K至750 K温度范围内,它们到基态5I8的发射峰的荧光强度比随温度变化有剧烈的依赖关系。其荧光强度比满足玻尔兹曼分布,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指数型增长,可以拟合得到其热耦合能级的有效能差为1438 cm-1,并给出了其相对灵敏度曲线,在390 K时相对灵敏度达到最大值1.37%·K-1。此外,还对稀土离子热耦合能级的荧光强度比测温技术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除了稀土离子热耦合能级的荧光强度比测温技术之外,基于荧光衰减寿命的温度探测也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测温方法,第三章的研究就是基于Cr3+离子的荧光衰减寿命的温度特性开展的。Cr3+离子的能级劈裂随着其所处晶体场的变化而变化,在LiAl5O8晶格中,Cr3‘离子的第一激发态为2E能级,能级4T2则处于能量更高的位置。第三章中,我们通过燃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Cr3+离子掺杂LiAl5O8的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分析了Cr3+离子在该基质中位于可见波段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并对其发光特性对温度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位于713.7 nm的发射峰(R1线),源自于Cr3+离子2E→4A2能级的跃迁,且该发射峰在发射强度、峰值位置以及荧光寿命方面对于温度均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值得一提的是,R1线的荧光寿命随温度变化有强烈的依赖关系。因2E一4A2的跃迁是禁戒的,寿命较长;而4T2—4A2的跃迁是允许的,寿命较短。随着温度的升高,越来越多的粒子数占据在4T2能级上,因而寿命变短。在200 K至600 K温度范围内,R1线的寿命从4.31 ms下降至0.38 ms,且其绝对灵敏度在400 K时达到最大值0.015 ms·K-,以及相对灵敏度在447 K时达到最大值0.83%.K-1,进而表明LiAl5O8:Cr3+是潜在的测温传感材料,并且该材料用于温度探测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大的测温区间。同时,在第四章中,我们尝试了利用Eu3+荧光衰减曲线的上升沿特征时间来进行温度探测,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我们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Eu3‘掺杂浓度的BaY2ZnO5粉末样品,并对Eu3+的5D0发射峰的荧光衰减曲线的上升沿特征时间对温度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温度升高,无辐射跃迁速率增大,因而上升沿特征时间寿命呈现出变短的趋势。结果表明,在330K至510K温度范围内,其拟合上升寿命由207μs降至16μs,表现出了强烈的温度依赖特性,其绝对灵敏度可达1.1μs-K-1,而相对灵敏度在490 K时达到最大值2.2%·K-1,该相对灵敏度优于大部分目前所报道的测温材料的相对灵敏度。因此,利用上升沿特征时间用于温度探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为非接触式温度探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而且BaY2ZnO5:Eu3+材料在应用于温度探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最后,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48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立兵;夏志国;;矿物发光材料研究的若干进展[J];矿物学报;2012年S1期

2 ;制备(埸致)发光材料常用的化合物及其性质[J];国外信息显示动态;1970年03期

3 ;前言[J];国外发光与电光;1977年03期

4 ;第四章 光致发光材料[J];国外发光与电光;1977年03期

5 ;第八章 永久发光材料[J];国外发光与电光;1977年04期

6 朴友植;;复合氧化物发光材料及其制作方法[J];发光快报;1990年Z1期

7 北建;特种发光材料市场前景广阔[J];科技成果纵横;1996年03期

8 姜旭东 ,郭永岩;新型蓄能发光材料[J];华东科技;2001年08期

9 ;光学、显示与发光材料[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11期

10 ;发光材料、荧光材料[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君;;软化学方法制备多种形态结构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探索[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稀土蓄光发光材料低成本生产技术[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3 范志新;陈玖琳;;硅基发光材料铒掺杂最佳含量的一种计算方法[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4 林君;于敏;周永慧;王列松;权泽卫;王欢;林崔昆;;喷雾热解及表面涂覆法制备球形发光材料[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林君;;软化学方法制备多种新型发光材料及其性质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欢欢;王弋戈;;基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发光材料[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泉明;;簇基发光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韩亚军;李明;常健;魏俊发;;一种新型有机红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李焕荣;张昊慧;丁艳霞;曹朋朋;房毅;;新型稀土/L型沸石发光材料[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安众福;陈润峰;凌启淡;黄维;;基于1,1′-联-2-萘酚的手性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加顺;免耗电发光材料在莱州投产[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李斌;发光材料“龙头老大”遭遇三大“壁垒”[N];中华建筑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杨筱;发光材料叫板资本定力[N];中国经营报;2002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王志国;发光材料的本质特点是节能[N];中国建材报;2013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尉群;蓄能发光材料的前身今世[N];中国建材报;2013年

6 马筱芬;非放射性环保 蓄能发光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3年

7 杜小卫;蓄能发光材料市场前景不可限量[N];中国建材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健 吴雪帆;发光的产业[N];经济参考报;2001年

9 记者任福海;新型发光材料找到用武之地[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10 记者 刘晓辰 通讯员 崔劲杨;彩虹集团发光材料业发展势头良好[N];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革;(近)紫外白光LED用几种氧化物基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熊晓波;金属离子掺杂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辛双宇;几种LED用多色氧化物发光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发光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王倩;几种LED/FED用新型氧化物基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王闯;(近)紫外白光LED用几种氮(氧)化物基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李心悦;基于发光材料的温度探测新机制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罗岚;钆铝酸盐基发光材料的组合芯片法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李峰;六铝酸盐基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陆青山;基于介孔氧化硅的发光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尚春宇;电荷迁移激发下Eu~(3+)掺杂发光材料的纳米效应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媛;以缺陷及稀土离子为发光中心的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王钰;稀土离子掺杂钨酸锶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管艳红;稀土硼酸盐发光材料的溶胶—凝胶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罗懿;两种矿物结构发光材料的基质调控及其荧光、长余辉发光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安志彬;稀土磷钒酸盐微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6 安琪;羧酸稀土铕、铽配合物插层蒙脱土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赛娜;铕掺杂钛酸盐体系红色荧光粉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汪华月;固相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及碳酸钙基红色发光材料[D];广西大学;2015年

9 贾晓卉;稀土掺杂三偏磷酸镧和焦磷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潘莉;稀土Eu~(3+)、Tb~(3+)单掺杂及共掺杂的以SrF_2-YF_3-3SiO_2为复合基质的发光材料的结构与发光性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75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475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