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和黄瓜HANABA TARANU基因的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2 08:05

  本文关键词:拟南芥和黄瓜HANABA TARANU基因的功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植物地上部的所有器官都源自顶端分生组织(SAM)。器官原基从顶端分生组织的周缘区产生,在营养生长阶段发育形成叶片,在生殖生长阶段发育成花。在顶端分生组织和新生成的器官原基之间存在由一类特殊细胞组成的边界区,它将无限生长的分生组织和有限生长的器官发育分开。拟南芥HANABA TARANU (HAN)是一个在边界区特异表达的GATA3家族转录因子,在分生组织和器官原基的边界,以及四轮花器官原基之间的边界表达,调控花器官的发育、顶端分生组织的组织形态和胚胎发育。但在禾本科植物如水稻和玉米中HAN却抑制苞叶生长、促进分枝的形成。现有的关于边界基因、分生组织和器官原基之间的互作研究都集中在胚胎形成或营养生长阶段,而在生殖生长阶段,边界与分生组织和器官原基之间是否有联系以及如何联系尚不清楚。结合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本论文研究了拟南芥HAN与两个分生组织基因BREVIPEDICELLUS (BP)l和PINHEAD (PNH)以及三个器官原基特异基因PETAL LOSS (PTL)、 JAGGED (JAG)和BLADE-ON-PETIOLE (BOP)在生殖生长阶段的相互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AN对拟南芥花瓣的数量有决定性作用。HAN和PNH在转录水平相互促进,在蛋白水平相互结合,共同调控分生组织的形态与结构。HAN直接促进JAG和BOP2的表达,并直接与JAG蛋白互作来调控花器官的发育。HAN直接与CYTOKININ OXIDASE 3 (CKX3)的启动子和内含子区域结合来调节细胞分裂素在边界细胞中的稳态。因此,在拟南芥花发育过程中,边界基因HAN通过PNH与分生组织保持联系,通过JAG和BOP2调控花器官的发育,通过CKX3来保持边界的形态。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具有重要的农艺性状和商品价值的蔬菜之一。我国黄瓜栽培面积和产量达均占世界首位。通过同源克隆,本论文从黄瓜中克隆得到HAN的同源基因CsHANI。 CsHAN1主要在顶端分生组织和茎的连接处表达,能够部分恢复拟南芥han-2突变体花器官数目减少的表型。CsHAN1的过量表达和RNAi干扰表达导致黄瓜从胚胎形成时期时开始生长迟缓,并且叶片开裂。原位杂交和荧光定量试验表明分生组织基因WUSCHEL (WUS)和SHOOT MERISTEMLESS (STM)在CsHAN1 RNAi株系中表达明显下调,并且多个叶片发育基因在CsHAN1转基因株系中也发生变化。因此,CsHAN1可能通过调节WUS和STM的表达来调控黄瓜顶端分生组织的发育,以及通过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来调控黄瓜叶片的发育。综上所述,本论文阐明了边界基因HAN在拟南芥和黄瓜上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丰富了植物边界基因和边界区的功能研究,并为培育优良株型的黄瓜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HAN 拟南芥 黄瓜 花器官发育 功能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42.2;Q94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缩略词表11-12
  • 第一章 引言12-25
  • 1.1 顶端分生组织的发育12-15
  • 1.1.1 顶端分生组织的组织形态12-13
  • 1.1.2 顶端分生组织的维持13-15
  • 1.2 叶片的发育15-16
  • 1.3 花的发育16-19
  • 1.4 边界的发育19-23
  • 1.4.1 边界的产生及细胞的特征19-20
  • 1.4.2 边界基因20-22
  • 1.4.3 边界与分生组织和原基的关系22-23
  • 1.4.4 边界基因与激素的关系23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3-25
  • 第二章 拟南芥HAN与分生组织和器官原基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25-47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25-28
  • 2.1.1 植物材料25
  • 2.1.2 菌株及载体25
  • 2.1.3 酶及生化试剂25-26
  • 2.1.4 荧光定量PCR26
  • 2.1.5 内源激素的测定26
  • 2.1.6 原位杂交26
  • 2.1.7 地塞米松(DEX)和细胞分裂素的喷施26
  • 2.1.8 活体成像26
  • 2.1.9 酵母双杂交试验(YTH)26-27
  • 2.1.10 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BIFC)27
  • 2.1.11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试验(CHIP)27
  • 2.1.12 扫描电镜观察(SEM)27
  • 2.1.13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27-28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28-43
  • 2.2.1 HAN与分生组织调节因子、原基调节因子在拟南芥花发育中的遗传互作28-32
  • 2.2.2 边界基因、分生组织调节因子和器官特异表达基因在相应突变体中的表达分析32-35
  • 2.2.3 HAN、PNH、BP和JAG间的蛋白互作35-37
  • 2.2.4 HAN可能通过调节激素活动来维持边界的功能37-40
  • 2.2.5 HAN蛋白直接与CKX3、JAG和BOP1/2基因结合40-43
  • 2.3 讨论43-47
  • 2.3.1 HAN通过PNH与分生组织细胞“交流”,通过JAG和BOP2与器官原基“交流”精确调控花的发育43-45
  • 2.3.2 CKX3和GNC/GNL可能作为HAN与激素之间直接连接的桥梁45-47
  • 第三章 黄瓜HAN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47-66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47-49
  • 3.1.1 植物材料47
  • 3.1.2 菌株及载体47
  • 3.1.3 酶及生化试剂47
  • 3.1.4 基因克隆47
  • 3.1.5 基因结构和蛋白分析47-48
  • 3.1.6 荧光定量PCR分析48
  • 3.1.7 原位杂交48
  • 3.1.8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48
  • 3.1.9 黄瓜的遗传转化48-49
  • 3.1.10 黄瓜的石蜡切片49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49-63
  • 3.2.1 黄瓜CsHAN基因的克隆49-51
  • 3.2.2 黄瓜CsHAN基因的表达模式51-54
  • 3.2.3 拟南芥中异常表达CsHAN1/2的表型分析54-57
  • 3.2.4 CsHAN1参与调控黄瓜顶端分生组织的发育57-61
  • 3.2.5 CsHAN1调控黄瓜叶形发育61-63
  • 3.3 讨论63-66
  • 3.3.1 CsHAN1可能通过调节WUS和STM信号通路来调控顶端分生组织的发育63
  • 3.3.2 黄瓜叶片形状的正常发育需要CsHAN1的精确表达63-64
  • 3.3.3 CsHAN1在黄瓜花发育中的功能部分保守64-66
  • 第四章:全文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9
  • 附录79-92
  • 致谢92-93
  • 作者简历93-9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春莲;王洪洋;田振东;;农杆菌介导的pCB302-3载体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条件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2 傅诚;赵航琪;朱丹亭;谈之奕;;树叶的形状分析与质量估算模型[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12年02期

3 高丁梅;马婷;丁向真;李志英;王盛;;利用Ⅱ型启动子转录的U6 RNA提高植物病毒表达载体在植物中表达外源基因的水平[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5年08期

4 Gaskin Wang;Guo-Hong Zhao;Yin-Hua Jia;Xiong-Ming Du;;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tton Genes Involved in Fuzz-Fiber Development[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3年07期

5 张海瑞;徐冉;高玉梅;金维环;郜刚;李云海;;拟南芥YUAN1基因调控器官形状和大小[J];遗传;2013年09期

6 Wei Li;Chao Wu;Guocheng Hu;Li Xing;Wenjing Qian;Huamin Si;Zongxiu Sun;Xingchun Wang;Yaping Fu;Wenzhen Liu;;Characterization and Fine Mapping of a Novel Rice Narrow Leaf Mutant nal9[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3年11期

7 卢寰;时振英;;高等植物特有的LBD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娜;大豆miRNA的鉴定与在抗疫霉根腐病中的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袁松丽;泛素连接酶SIE3在百脉根结瘤信号转导中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张晓平;白叶枯病菌的致病性及其无毒因子与水稻抗病基因的分子互作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曹世江;红花FAD2基因家族的克隆及高油酸红花分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庞俊兰;利用RNAi介导抗BYDV和WDV小麦新种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陈香嵩;组蛋白甲基化与DNA甲基化的相互作用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沈登锋;不同海拔藏川杨遗传多样性评估及苗期表型关联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Chofong Gilbert Nchongboh;[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9 胡凌飞;水稻抗虫相关基因OsWRKY53及OsHI-PSKR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4年

10 池明;采用人造小RNA技术抑制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艳;两种LBD转录因子及其DNA结合结构域的表达与纯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婷;狗尾草花叶病毒的农杆菌侵染性克隆构建与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3 张海峰;ToMV引起番茄系统性坏死与移动蛋白相关[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4 胡国建;番茄Sly-miR166及其靶标基因SlREV的克隆、鉴定及其对果实形成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王黎娟;水稻OsHO2的基因克隆及转SE5(OsHO1)拟南芥提高对除草剂paraquat耐性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姚瑶;三角褐指藻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7 刘妮娜;移动蛋白调控ToMV在寄主中病毒积累量的分子机理[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斯;病毒VdCV1的OTU基因对植物病毒的影响及转基因黄萎菌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9 万康康;抗纹枯病基因筛选技术的建立及基因消除PCR技术的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10 王振宇;马铃薯Y病毒弱毒突变体的筛选及其交叉保护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拟南芥和黄瓜HANABA TARANU基因的功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61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9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