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式交流电场和磁场扰动无损检测方法
本文关键词:通电式交流电场和磁场扰动无损检测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有色金属、铁氧体、碳纤维增强树脂基等材料的探伤需求广泛。这些材料通入交流电后,理论上缺陷会产生扰动的电场和磁场,与非接触线圈感应式形成涡电流相比,通电式激励方法电流强度更高,可以达到饱和电流,从而在探伤的信号激发和测量上具有新的特点。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饱和电流下缺陷产生的磁场扰动分析和测量方法,本论文着重研究缺陷能否产生扰动电场和饱和电流下扰动磁场的特点,探索一种新的电磁无损检测方法。 首先研究了扰动电场产生的可能性,对通入交流电后的金属中方形凹坑产生的扰动电场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方形凹坑引起的扰动电场由两部分组成:变化磁场产生的非保守电场(有旋场)和自由电荷产生的保守电场(无旋场)。仿真结果表明:对高电导率的有色金属,与变化磁场引起的非保守电场相比,当激励电流频率大于60KHz时,自由电荷产生的保守电场非常微弱并可以忽略。采用自制的共面电容电场检测探头进行扰动电场测量试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较吻合。 由于交变扰动电场微弱,目前没有合适的传感器对其实施测量,故提出研究基于共面电容探头的交变扰动电场测量方法,研制出采用共面电容电场敏感探头的测量系统,开展系列实验,观测和分析通交流电后扰动电场的特性,具体分析了槽宽、通孔直径、平底孔深度、电流频率及绝缘层厚度对电场拾取信号的影响。 为开展通电式交流电场扰动检测新方法的工程应用,对超低电导率镍型铁氧体及碳纤维增强树脂基两类材料的缺陷产生的交流磁场扰动和交流电场扰动进行仿真与实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材料的磁场扰动检测方法失效,而电场扰动检测方法具有良好效果。超低电导率材料的探伤困难,缺少探伤手段,因此,通电式交流电场扰动检测新方法有望解决这类材料的探伤难题。 最后,对高电导率的铝板、铜板及不锈钢管三种试件的探伤实验发现,通电式交流测量磁场扰动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与涡流检测方法比较,通入交流大电流的磁场扰动检测方法具有更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损检测 载流导体 交变电场 扰动电场 扰动磁场 交流电 饱和电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41;TB30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2
- 1.1 选题概述9-10
- 1.2 电磁无损检测新技术进展10-11
- 1.3 通电导体内电场分布及电场传感器研究现状11-20
- 1.4 论文主要结构安排20-22
- 第2章 通电金属中缺陷产生的交变电场和磁场扰动22-41
- 2.1 引言22
- 2.2 缺陷电场扰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及实验22-37
- 2.3 缺陷磁场扰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及实验37-40
- 2.4 本章小结40-41
- 第3章 扰动电场的共面电容传感与测量方法41-58
- 3.1 引言41
- 3.2 电场测量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41-42
- 3.3 缺陷产生的交变扰动电场拾取方法42-46
- 3.4 缺陷扰动电场的共面电容传感测量46-56
- 3.5 与电容成像技术及ACFM方法的对比56-57
- 3.6 本章小结57-58
- 第4章 通电式交流电场扰动无损检测方法及应用特点58-77
- 4.1 引言58
- 4.2 镍锌铁氧体交流扰动电场和扰动磁场测量方法对比分析58-66
- 4.3 CFPR材料交流扰动电场和扰动磁场测量方法对比分析66-75
- 4.4 本章小结75-77
- 第5章 通强电流的交流磁场扰动检测方法及应用特点77-100
- 5.1 引言77
- 5.2 非铁磁性金属的交流磁场和电场扰动检测对比77-95
- 5.3 与涡流检测方法的对比95-99
- 5.4 本章小结99-100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100-102
-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100-101
- 6.2 研究展望101-102
- 致谢102-103
- 参考文献103-115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15-117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情况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山;隋德福;;浅谈道桥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2 李婧;;无损检测在压力容器生产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0年14期
3 孟珊;无损检测材料的方法[J];力学进展;1986年01期
4 金砺,赵庆玲;微波无损检测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7年05期
5 张虎生,兰樟松,张炎孙,沈健;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钢混构(物)件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效果[J];江西地质;2001年01期
6 边智虹;冉晓红;金志琳;蒋维;;铂首饰无损检测方法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5年04期
7 王柏生;;汽车无损检测技术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3期
8 石胜明;;无损检测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9 李添源;周岩;;无损检测技术在公路桥梁建设与养护管理中的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10 崔洋;韩永胜;;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焱;;面向21世纪的无损检测管理浅谈[A];西南地区第七次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陆健;;发展高等职教无损检测教育的几点思考[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江明;王进明;;网络时代中的无损检测探讨[A];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赵宁;;激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前言[A];陕西省第九届无损检测年会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论文集[C];2004年
6 肖新玉;张凤林;;水下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秋萍;张英堂;;无损检测实验室建设[A];2012陕西省第十三届无损检测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玉梅;朴宪;孙力军;;无损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实践[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苏炳华;鞠清龙;;国内无损检测现状简介[A];西南地区第七次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欢迎浏览《无损检测资讯网》![A];西南地区第七次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明;无损检测技术中心在山东成立[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陆晓辉;无损检测前景广阔 急需行业创新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惜纯;搭建无损检测服务新平台[N];中国质量报;2010年
4 国航工程技术分公司重庆维修基地 赵世强;遵章维修是无损检测的基本底线[N];中国民航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周军;无损检测 商品化食品的审检之门[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6 记者 桂雪琴;CCS筹建世界水平实验室[N];中国船舶报;2007年
7 谢宗惠;亚洲首座无损检测试验室正式筹建[N];中国水运报;2007年
8 本报通讯员 刘立岩 本报记者 杨方武;打造品牌壮“筋骨”[N];中国石油报;2004年
9 马海 李永哲;管道局在哈国获无损检测资质[N];石油管道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叶迎春 通讯员 张林;让职工成为自己的管理者[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志坚;通电式交流电场和磁场扰动无损检测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延广;基于锁相红外热像理论的无损检测及疲劳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宝会;多功能数字散斑干涉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包乌云;微波无损检测消声瓦贴质量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汪子君;红外相位法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宋小春;水冷壁管机械化无损检测方法与装备[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黄东岩;基于磁性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杨涛;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油管无损检测与缺陷量化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田裕鹏;红外辐射成像无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陆辉山;水果内部品质可见/近红外光谱实时无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延微;W/Al复合材料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2 贾存阳;基于DSP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涛杰;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山楂无损检测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丁尧;ZrB_2基超高温陶瓷无损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赵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研制与无损检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赵新洁;盒装液态奶变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贾丽娟;新型钢铁件硬度电磁无损检测装置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8 冯文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电磁无损检测试验装置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9 师蔚;通过式轨道车辆车轮无损检测装置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10 霍雁;涂层涂敷质量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通电式交流电场和磁场扰动无损检测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6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