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脉冲星制动指数和状态互换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21:13

  本文关键词:间歇性脉冲星制动指数和状态互换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间歇脉冲星的发现对脉冲星自转减慢机制、磁层结构以及辐射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带来了相当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从间歇脉冲星的辐射特点和自转减慢特征出发,研究它的开状态(即可以观测射电辐射)和关状态(即观测不到辐射)的制动指数,以及这两个状态之间的互换特征。下面简单地介绍主要研究工作。在脉冲星星风制动模型的基础上,第二章给出了一个简单而有用的预测间歇脉冲星制动指数的方法。制动指数的研究对了解脉冲星转动能损耗和自转减慢机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测量制动指数需要测量脉冲星周期、周期一阶和二阶导数。在它们当中,周期二阶导数的准确测量很容易被脉冲到达时间噪声和未知(或未解决)的Glitch(即脉冲星自转频率的突变现象)干扰。对于间歇脉冲星,它的开和关状态的不确定互换对测量制动指数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并导致了制动指数测量的失败。不过,在开和关状态中测出来的不同的周期一阶导数提供了预测间歇脉冲星制动指数的可能性。作为所提出方法的应用,在极冠半径变化、电荷密度变化和它们俩的共同变化等三种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将计算三颗间歇脉冲星(PSR B1931+24、PSR J1841-050、PSR J1832+0029)和一颗极端消零脉冲星(PSR B0823+26)的制动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我们所得到的几乎全部制动指数都在实际观测范围内,而且也符合这些脉冲星转动能损耗特征和自转减慢率特征。这一结果支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了只用开和关状态自转减慢率来预测间歇脉冲星制动指数的可能性。脉冲星制动指数(第一制动指数)是重要的,而它的第二制动指数也是重要的。第二制动指数,除了周期二阶导数外,还需要测量周期三阶导数;可是,测量间歇脉冲星第一制动指数失败的情况下,目前我们无法去测量它的第二制动指数。不过,在理论上研究第二制动指数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在第三章,通过推广第二章给出的计算第一制动指数的方法,将提出计算第二制动指数的方法。我们同样使用开和关状态的周期一阶导数来计算出四颗脉冲星的第二制动指数。在计算当中,跟前面类似,我们讨论了不同的三种情况,即脉冲星极冠半径变化、电荷密度变化和它俩的混合贡献。计算结果显示,算出来的第二制动指数也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符合四颗脉冲星转动能损耗以及自转减慢特征。另外,通过我们的方法得出来的第二制动指数与脉冲星自转减慢律所预测(脉冲星自转减慢律给出m=n(2n-1),n是第一制动指数,m第二制动指数)的结果几乎相同。这些结果表明计算第一和第二制动指数的方法是自洽的。这指出我们的结果和方法在研究间歇脉冲星制动指数问题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虽然脉冲星星风制动模型可以解释间歇脉冲星开和关状态的不同自转减慢率,但不能解释开和关状态互换的本质。因为它没有包含与脉冲星辐射密切相关的带电粒子加速。一般在脉冲星射电辐射机制研究中,要是在脉冲星磁层不考虑带点粒子加速机制,我们很难回答与辐射相关的很多问题。为了与实际观测相符,在第四章,开状态中考虑真空间隙加速机制来解释间歇脉冲星辐射特点和自转减慢特征。我们将把开和关状态的不同自转减慢率归因于开状态的真空加速机制所导致的强烈相对论粒子流。这样,开和关状态之间的转动能损耗率差异等于开状态间隙中加速粒子流带走的能流。假设加速粒子流电荷密度等于Goldreich-Julian (ρGJ)电荷密度的条件下,研究了四颗脉冲星间隙参数。计算结果显示,得到的间隙电压,对应的间隙高度和磁力线曲率半径几乎都满足脉冲星极冠模型,而且也正好符合那些脉冲星的辐射特征和它们在P-P图中的分布。这不仅表明所用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而且也指出加速粒子流电荷密度可以具有ρGJ的可能性。通过把算出来的间隙电压及其高度跟它们在极冠模型中所允许的最大值比较,我们解释了间歇脉冲星的状态互换特征。
【关键词】:脉冲星 间歇脉冲星 制动指数 辐射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145.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引言13-37
  • 1.1 中子星14-17
  • 1.2 从中子星到脉冲星17-22
  • 1.2.1 脉冲星分类17-22
  • 1.3 脉冲星的诞生性质:自转周期和磁场22-23
  • 1.4 脉冲星转动能损失23-25
  • 1.4.1 旋转磁偶极制动模型24-25
  • 1.5 脉冲星基本导出量25-27
  • 1.5.1 自转减慢功率25-26
  • 1.5.2 表面磁场强度26
  • 1.5.3 脉冲星制动指数(第一制动指数)26-27
  • 1.5.4 脉冲星特征年龄27
  • 1.6 脉冲星磁层27-32
  • 1.6.1 真空偶极磁场的不稳定性28-30
  • 1.6.2 磁层共转无力作用模型中的电荷分布30
  • 1.6.3 脉冲星磁层无力作用模型中的磁偶极辐射30-31
  • 1.6.4 脉冲星光柱半径,极冠角及其它的半径31-32
  • 1.7 脉冲星间隙模型和脉冲星辐射32-34
  • 1.8 本文主要研究点和创新点34-37
  • 第二章 间歇脉冲星和消零脉冲星的制动指数37-49
  • 2.1 引言37-39
  • 2.2 计算第一制动指数的方法39-43
  • 2.3 数据描述43-44
  • 2.4 结果与分析44-48
  • 2.5 结论48-49
  • 第三章 间歇脉冲星和消零脉冲星的第二制动指数49-65
  • 3.1 引言49-51
  • 3.2 计算第二制动指数的方法51-55
  • 3.3 结果与分析55-63
  • 3.4 结论63-65
  • 第四章 间歇脉冲星的开和关状态互换机制65-81
  • 4.1 引言65-67
  • 4.2 真空间隙加速机制的应用67-71
  • 4.3 开和关状态互换机制的分析71-74
  • 4.4 讨论74-79
  • 4.5 结论79-81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1-85
  • 附录A 脉冲星星风制动模型85-89
  • 参考文献89-99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列表99-101
  • 致谢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河烈,冯远冰,李秀英;录像磁带磁层缺陷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9年15期

2 ;磁层[J];电波与天线;1995年03期

3 杜文伟;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磁层会议在京召开[J];科学中国人;1996年05期

4 ;磁层[J];电波与天线;1994年05期

5 王元殿;哨声波的自聚焦(Ⅱ)——当磁层对波有放大作用时的讨论[J];空间科学学报;1985年01期

6 刘振兴;木星外磁层结构的定态模式[J];空间科学学报;1982年01期

7 资民筠,沈长寿;磁层大尺度扰动的赤道电急流效应——中国、印度低纬台站的分析结果[J];空间科学学报;1990年01期

8 陆全康;顾晓悦;吴京生;;磁层与射电辐射[J];科学;1991年02期

9 杨国林,李伯臧,李列明,孙刚,吴建华,蒲富恪;磁性超晶格中交换耦合的自由电子模型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10 徐文耀;;学术争论催生科学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少峰;朱岗昆;;关于磁层边界区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2 史建魁;刘振兴;;磁层中上行离子起作用的范围[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濮祖荫;付绥燕;谢伦;肖池阶;王晓钢;马志为;;磁层剧烈空间天气[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史建魁;李纯强;刘振兴;;磁层不同区域中上行离子的理论分布[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李柳元;曹晋滨;周国成;;2003年10~11月磁层相对电子通量增强事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沈超;刘振兴;汪学毅;张效信;;磁层等离子体片对流的亚暴效应[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赵明现;吕建永;;三维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数值模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3年

8 李柳元;曹晋滨;周国成;;磁层相对论电子通量的变化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明现;吕建永;;三维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数值模拟[A];S14 空间天气地基监测与数值模拟[C];2012年

10 周国成;曹晋滨;王德驹;蔡春林;;磁层相对论性电子增强事件与空间天气[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灵燕;星光灿烂——刘振兴[N];国际商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桂运安;聚焦金星 破译温室效应密码[N];安徽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张格苗 段昊书 王敬涛;苍穹外的风雨雷电[N];中国气象报;2013年

4 记者 郑蔚;2010:中国“星群”将翱翔太空[N];文汇报;2002年

5 士 元;中国“双星”在太空中闪烁[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阿布都加怕尔·如苏力;间歇性脉冲星制动指数和状态互换机制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辉;地球内磁层中波粒相互作用的模拟和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王颖;软磁层各向异性对ECC磁记录介质性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兆意;黑洞磁层解析解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5年

2 胡云;MIT磁层星电场探测仪的传感器和前端信号放大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间歇性脉冲星制动指数和状态互换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1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