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与特征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5:10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兴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埋深浅等特点。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相比海域,其勘探开发条件更有优势。我国陆域水合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冻土区,通过前期的地质普查、地震试验和钻测井等地质调查,发现青藏高原冻土区水合物资源量巨大,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进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正演模拟与响应特征分析,为陆域水合物的评价、圈定目标区及水合物的勘探提供依据。本文针对目前陆域冻土区水合物地层速度大、密度小的特点,基于陆域水合物地层的钻孔资料,进行了岩石物理分析,建立了陆域水合物地层的物性参数骨架模型,从水平水合物地层、楔形水合物地层、水合物层组等三个方面构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采用粘弹性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响应特征分析,形成了以波形参数为主的陆域水合物响应特征、储层识别的地震属性分析及陆域水合填充物模式判断方法。并对水平层状介质物理模型进行了超声波物理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根据青藏高原DK-1、DK-3和DK-4等井孔的测井数据,运用速度密度交会图方法,通过对比含水合物地层与不含水合物地层在交会图上的分布,得出了实际水合物地层的具有“高速度、低密度”的物性特征。并且,通过砂岩与泥岩两种岩性在含水合物与不含水合物情况下速度与密度的比较,得出了含水合物砂岩更具有规律性这一结论,由此确定了DK-1井孔143.40m-144.20m含水合物层段粉砂岩和DK-4井孔165.80m-166.35m含水合物层段粉砂岩作为岩石物理分析研究的对象。基于DK-1和DK-4井孔测井数据,采用时间平均公式估算DK-1砂岩骨架的纵横波速度比,以及利用该纵横波速度比获取砂岩骨架的纵波速度vp、横波速度vs和密度p。根据已获取的速度值采用弹性模量公式,计算得到了砂岩骨架的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G。依据获得的砂岩骨架的速度、密度和品质因子,基于水合物微观结构理论,运用了弹性模量模型公式,分别以模式一和模式二的两种水合物填充模式估算了水合物岩层的速度,发现模式二的速度曲线更接近实际测井数据。结果表明DK..4井孔165,80m-166.35m层段含水合物层的水合物填充模式,更趋向于模式二,即水合物作为骨架的一部分更能反映其物性特征。岩石物理分析与实际井孔资料相结合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构建方法,所建模型能反映水合物地层的物性特点,为陆域水合物地层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2)基于本文所提出的陆域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水合物层、水层、游离气层等水平层状介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拟记录分别做了自相关和功率谱运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取了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的波形参数,分析了三种不同地层在波形参数上的变化特征。针对不同地层,几种主要波形参数随填充物饱和度S(Sh、Sw和Sg)增加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水合物层,均值逐渐增大,第一零点值和第二零点值逐渐减小,主频数值逐渐增大;对于游离气层,均值减小,第一零点值和第二零点值增大,主频数值减小;对于水层,这四个波形参数的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水合物层和游离气层在时域的均值、第一零点值、第二零点值和频域的主频等四个参数上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的变化规律。可根据均值、第一零点值、第二零点值和主频等波形参数来判别水合物层的存在,为水合物储层预测提供了地震属性参数。(3)以水合物充填模式一和模式二方式分别构建了水平地层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波形参数提取和对比分析。模式二的时域波形段总能量、均值、方差、最大峰值、最大峰值半面积值和频域的主频参数均高于模式一,时域第一零点值、第二零点值参数和频域的全频带能量、主频能量参数均小于模式一。时域和频域波形参数可以应用于辨别地层中水合物的填充模式,为水合物的填充模式的识别提供了基础依据。(4)基于水合物充填模式一和模式二水合物地层模型,构建了水合物层下方存在游离气层的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和时域、频域波形参数提取,并做了综合对比分析。下方存在游离气层的波形段总能量、方差、最大峰值、最大峰值半面积值、极值振幅比和频域主频波形参数均高于下方不存在游离气层的水合物层,而时域的均值、第一零点值、第二零点值和频域的全频带能量、主频能量波形参数均小于不存在游离气层的水合物层。时域和频域的波形参数是辨别水合物地层下方是否存在游离气层的依据。(5)针对地层厚度变化这一情况,构建了充填模式二水合物和游离气层的楔形地层模型,做了正演模拟,并分别进行了最大振幅与主频波形参数提取、基于广义S变换的两组不同g与p参数(g=1.3、p=0.9和g=0.9、p=1.3)的时频分析,结果表明水合物地层的底板反射最大振幅和主频明显高于游离气地层,为水合物层和游离气层的辨别提供了重要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6)在充填模式二水合物楔形地层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类似水平地层的思路,构建了楔形地层下方存在厚度变化的游离气薄层和充填模式一水合物薄层的组合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并分别做了最大振幅提取与广义S变换时频分析,分析了厚度变化的两种下伏地层对楔形地层顶、底界面振幅的影响。发现两种不同的下伏地层使得上覆的楔形岩层在地震响应上的差别明显。当下伏为游离气层时,楔形地层的底板反射表现出明显的强振幅特征,其振幅高于楔形地层顶板反射振幅;当下伏水合物层时,楔形岩层的底界反射为弱振幅,顶界为强振幅;楔形地层底板反射强、弱振幅特征还受下伏地层厚度的影响。这种振幅的强弱特征可作为判断水合物地层下方是否存在游离气层的重要依据。(7)针对垂向分布多个水合物层的情况,基于陆域水合物演化成藏的地质理论,构建了水合物层组模型,探寻层组界面反射振幅特征及影响因素。依据孔隙度φ和饱和度的变化情况,构建了三种层组模型,即层组模型I:孔隙度φ保持不变,饱和度风变化;层组模型Ⅱ:饱和度Sh保持不变,孔隙度φ变化;层组模型Ⅲ:水合物含量保持不变,φ和Sh均发生变化。并分别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基于AVO原理的各界面反射系数提取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层组模型Ⅰ的水合物层间界面弱振幅现象最明显,层组模型Ⅲ次之,层组模型Ⅱ弱振幅现象不很明显;地层孔隙度与水饱和程度越低,水合物层组界面的弱振幅特征就越明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可通过弱振幅特征分析水合物层组的孔隙度φ和饱和度Sh的层组模型。并对间隔水合物层组界面振幅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发现在一定孔隙度和水合物饱和度的范围内,间隔水合物层组界面也有可能出现弱振幅现象。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实际陆域水合物地层的测井数据,采用岩石物理分析方法获取实际水合物岩层的骨架速度、密度和弹性模量,以及水合物充填模式,形成了符合实际情况的陆域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构建思路和方法,为陆域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2)基于本文的陆域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多组陆域水合物地层模型,进行了粘弹性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以及自相关时域和功率谱频域波形参数提取、时频分析与系统分析,确定了识别水合物层与游离气层、判断水合物填充模式、推断水合物层下方游离气层存在与否的地震属性,为陆域水合物的识别提供了基础依据。(3)系统总结了多种地震属性的变化规律,形成了陆域水合物识别思路和方法,为陆域水合物储层预测提供了前瞻性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P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奚先,姚姚;二维粘弹性随机介质中的波场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3期

2 刘财,张智,邵志刚,刘洋,钟伟;线性粘弹体中地震波场伪谱法模拟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3期

3 宋海斌,Matsubayashi Osamu,杨胜雄,吴能友,江为为,郝天珧;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岩石物性模型与似海底反射层的AVA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4期

4 卢振权;SULTAN Nabil;金春爽;饶竹;罗续荣;吴必豪;祝有海;;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1期

5 祝有海;张永勤;文怀军;卢振权;王平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基本特征[J];地球学报;2010年01期

6 史斗,郑军卫;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现状和前景[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7 孙春岩,章明昱,牛滨华,黄新武;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空白带现象正演模型研究[J];地学前缘;2003年01期

8 沙志彬,王宏斌,张光学,杨木壮,梁金强;底辟构造与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关系[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9 王健;邱文弦;赵俐红;;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构造背景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2期

10 庞守吉;苏新;何浩;赵倩;祝有海;王平康;李永红;李清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控制因素分析[J];地学前缘;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边立恩;全频带地震信息挖掘与油气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3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53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9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