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07:22
【摘要】: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和能源消费国,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减排压力。国际方面,中国碳排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指数增长态势,其碳排放路径对全球2℃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影响。而在国内方面,中国面临着减排难度增大、能源供应不足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并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方面为中国节能减排带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能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无约束排放温室气体的发展模式,要努力探索出一条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在气候变化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积累,但在社会经济系统影响评估方面仍然相对薄弱,气候变化建模领域的学术前沿主要被西方国家所占据。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综合评估模型,它们在制定国家气候政策以及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亟需从本国国情出发建立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提高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话语权。本论文面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需求和气候政策建模研究国际前沿,围绕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展开研究。采用运筹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投入产出分析、多准则决策以及文献计量等理论与方法,分别从全球、国家以及地区三个层次建立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模拟经济、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取得以下创新性的工作:(1)将碳配额交易机制引入RICE模型,在同一平台下比较了支付能力、平等主义、祖父原则及历史责任四种气候政策公平性原则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全球合作能有效促进减缓气候变化进程。全球2000-2100年累积CO2排放在非合作博弈情景下是合作情景下的2.29倍。从全球角度看,祖父原则造成的损失最小,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到较大损失。对中国而言,优先选择的公平性原则依次为支付能力、历史责任、平等主义以及祖父原则。中国的“历史责任”和“人均”优势随着碳排放的快速增长正在逐渐减弱。(2)基于投入产出表建立了评估经济、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动态优化模型——IMEC模型。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综合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方面,探索了中国的低碳发展路径。中国要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GDP年均增速到“十五五”需控制在5%以下,2030年后需低于4.5%。在保证“十二五”-“十五五”GDP年均增速分别不低于7.5%、6.5%、7.5%及4.5%的前提下,中国碳排放最早2026年达到峰值。和碳排放2030年达峰相比,提前达峰可减少1.18 5.40%的CO2排放,但会造成1.41 12.53%的GDP损失。(3)综合碳排放、效率、非化石能源和气候政策四方面,基于15个客观指标构建了气候变化减缓指数(CCMI),评价和解读了中国省级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效果。长江中游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表现较好,而西北地区的平均表现较差。气候变化减缓指数与能源自给率之间存在负向线性关系,因此资源禀赋在减缓气候变化策略中应该得到重视。此外,气候变化减缓指数与社会发展水平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地区都有能力取得较好的表现。(4)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建立最优化模型,以北京为例评估了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的潜在影响,并对比了GDP最大化、能源强度最小化、能源消费量最小化、碳强度最小以及碳排放量最小化五种决策目标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2010-2020年,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节约能源39%、减少CO2排放46%的潜力。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强度可以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降低。此外,与强度目标相比,总量目标的节能减排效果更明显,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更大。因此,总量目标与强度目标之间需要合理的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P4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quity Concerns ove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4年02期

2 王铮;;气候保护及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模拟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11期

3 刘海英;张纯洪;;污染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环境规制实施[J];国有经济评论;2013年01期

4 席建国;;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动态差异、敛散性及时变因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5期

5 肖攀;李连友;唐李伟;苏静;;中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学报;2013年11期

6 宗钰;;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的结构性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米志付;梁晓捷;王科;;气候政策选择的七种评价准则[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张艳芳;栗新巧;;产业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基于西北5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4年03期

9 刘畅;章金霞;田国双;;基于机会成本的中国区域碳排放绩效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10 马翠萍;史丹;;开放经济下单边碳减排措施加剧全球碳排放吗——对碳泄漏问题的一个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葵;朱莉;贾姗;;个人碳排放基准值的估算方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Jing Cao;;Beyond Copenhagen: Reconciling International Fairnes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Protection[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7期[C];2010年

3 Jing Cao;;Beyond Copenhagen: Reconciling International Fairnes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Protection[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4 雷明;虞晓雯;;资本动态效应下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绩效研究(1998—2011)[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5 孙作人;周鹏;周德群;范丽伟;;基于效率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优空间分配[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Hua Liao;Yi-Ming Wei;;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 Perspective from Divisia Aggregation Approach[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范英;朱磊;刘明磊;张兴平;冯连勇;段宏波;袁家海;张金良;胡燕;崔连标;;低碳发展管理发展研究[A];2012-2013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4年

9 杨琳;姚云飞;张贤;张九天;;基于CGE模型的碳交易机制技术效应和减排效应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专刊——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年君;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建英;国内结构与制度影响:国际气候制度在中、美两国的影响研究(1990-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3 陈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安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排污权交易有效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宋晓华;基于低碳经济的发电行业节能减排路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曹晓鲜;气候正义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何一鸣;国际气候谈判影响因素与中国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朱德进;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涛;我国2020年碳减排承诺实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红云;排污权交易的二级市场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杨振龙;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4 向勇;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许铁力;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负荷分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安丽;排污权交易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谷石岩;区域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模型及综合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陈艳艳;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原则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9 焦梓;碳排放权与碳减排义务的分配原理[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朱莉;个人碳排放标准值的估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5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65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c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