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P4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quity Concerns ove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4年02期
2 王铮;;气候保护及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模拟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11期
3 刘海英;张纯洪;;污染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环境规制实施[J];国有经济评论;2013年01期
4 席建国;;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动态差异、敛散性及时变因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5期
5 肖攀;李连友;唐李伟;苏静;;中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学报;2013年11期
6 宗钰;;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的结构性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米志付;梁晓捷;王科;;气候政策选择的七种评价准则[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张艳芳;栗新巧;;产业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基于西北5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4年03期
9 刘畅;章金霞;田国双;;基于机会成本的中国区域碳排放绩效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10 马翠萍;史丹;;开放经济下单边碳减排措施加剧全球碳排放吗——对碳泄漏问题的一个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葵;朱莉;贾姗;;个人碳排放基准值的估算方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Jing Cao;;Beyond Copenhagen: Reconciling International Fairnes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Protection[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7期[C];2010年
3 Jing Cao;;Beyond Copenhagen: Reconciling International Fairnes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Protection[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4 雷明;虞晓雯;;资本动态效应下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绩效研究(1998—2011)[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5 孙作人;周鹏;周德群;范丽伟;;基于效率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优空间分配[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Hua Liao;Yi-Ming Wei;;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 Perspective from Divisia Aggregation Approach[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范英;朱磊;刘明磊;张兴平;冯连勇;段宏波;袁家海;张金良;胡燕;崔连标;;低碳发展管理发展研究[A];2012-2013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4年
9 杨琳;姚云飞;张贤;张九天;;基于CGE模型的碳交易机制技术效应和减排效应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专刊——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年君;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建英;国内结构与制度影响:国际气候制度在中、美两国的影响研究(1990-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3 陈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安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排污权交易有效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宋晓华;基于低碳经济的发电行业节能减排路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曹晓鲜;气候正义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何一鸣;国际气候谈判影响因素与中国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朱德进;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涛;我国2020年碳减排承诺实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红云;排污权交易的二级市场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杨振龙;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4 向勇;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许铁力;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负荷分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安丽;排污权交易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谷石岩;区域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模型及综合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陈艳艳;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原则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9 焦梓;碳排放权与碳减排义务的分配原理[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朱莉;个人碳排放标准值的估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5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6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