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椭圆星系与星系团对中X射线辐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7:09

  本文关键词:矮椭圆星系与星系团对中X射线辐射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介绍了我们的两个研究工作:本星系群中矮椭圆星系与密近星系团对中x射线辐射的研究。第一个工作利用XMM-Newton的数据研究了本星系群中三个矮椭圆星系(NGC 147,NGC 185,和NGC205)延展X射线辐射。这部分辐射来自于大量X射线弱源的叠加,主要是激变变星和冕活动双星。精确的测定这一恒星成分的X射线辐射不仅对于理解相关的恒星天体物理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区分和定标星系中来自热气体的X射线弥散辐射也非常重要。我们发现单个矮椭圆星系中X射线的辐射率和太阳附近的值是一致的,支撑了一个经常使用的却没有验证的假设:正常星系环境(导致双星形成和破坏的动力学效应不显著)中年老恒星的x射线辐射率是普遍一致的。矮椭圆星系(包括M32)的平均X射线辐射率为L0.5-2 keV/M* =(6.0±0.5±1.8)×1027 erg s-1 M⊙-1。并且我们对比了利用Chandra数据计算得到的银河系中四个球状星团(ωCen,47 Tuc, NGC6266,和NGC6397)的X射线辐射率,同时也对比了文献中其它星系和疏散星团的X射线辐射率。然后,我们讨论了动力学效应对致密星族环境的影响。第二个工作研究密近星系团对中的星系团介质。我们利用XMM-Newton的数据研究了两个光学选择的星系团A1095(z(?)0.210)和A1926(z(?)0.136)的X射线辐射。我们发现它们事实上是两个具有类似红移的星系团对(A1095/A1095E和A1926a/A1926b)。我们通过光谱拟合确定了这些星系团的温度(A1095=3.6-0.2+0.2,A1095E=3.3-0.4+0.2,A1926a=2.2-0.2+0.2,A1926b=2.0-0.4+0.9keV),然后估算了它们的引力质量(A1095=2.7-0.3+0.3,A1095E=2.3-0.6+0.3,A1926a=1.3-0.2+0.2, A1926b=1.1-0.4+0.81014M⊙))。我们也发现了这些星系团里有很多子结构,比如星系团中最亮的星系和X射线弥散辐射的中心存在显著的偏移,预示着它们是动力学年轻的星系团。结合SDSS光学和NVSS/FIRST射电的数据,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星系团的大尺度结构和射电辐射,从而研究星系团的动力学状态。此外,我们发现了A1926视场中另外两个X射线明亮的星系团。这些星系团对中的星系团成员可能是最近子星系团合并的结果或者是处在形成的早期阶段,这和星系团的阶梯式合并的形成图景是一致的。
【关键词】:天体物理 星系 星系团 X射线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152;P15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27
  • 1.1 历史背景13-14
  • 1.2 观测设备14-16
  • 1.3 天体中X射线的辐射起源16-25
  • 1.3.1 太阳和恒星的X射线辐射16
  • 1.3.2 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16-18
  • 1.3.3 X射线双星18-19
  • 1.3.4 星系和活动星系核19-22
  • 1.3.5 X射线背景辐射22-24
  • 1.3.6 星系团的X射线辐射24-25
  • 1.4 研究的热点以及存在的问题25-27
  • 1.4.1 星系形成和演化中的反馈问题25-26
  • 1.4.2 重子物质缺失问题26-27
  • 第二章 本星系群中矮椭圆星系的X射线辐射研究27-41
  • 2.1 研究背景和动机27-30
  • 2.2 观测和数据处理30-31
  • 2.2.1 XMM-Newton30
  • 2.2.2 Chandra30-31
  • 2.3 结果31-36
  • 2.3.1 矮椭圆星系31-34
  • 2.3.2 球状星团34-36
  • 2.4 讨论36-39
  • 2.4.1 年老恒星星族的X射线辐射率36-38
  • 2.4.2 星族环境的影响38-39
  • 2.5 小结39-41
  • 第三章 密近星系团对中的X射线辐射研究41-70
  • 3.1 研究背景和动机41-43
  • 3.2 观测和数据处理43-45
  • 3.2.1 图像处理43-44
  • 3.2.2 光谱分析44-45
  • 3.3 结果45-50
  • 3.3.1 形态结构45-47
  • 3.3.2 光谱性质47-50
  • 3.4 讨论50-65
  • 3.4.1 星系团成员之间的关系50-52
  • 3.4.2 星系团的子结构和动力学状态52-59
  • 3.4.3 星系团的大尺度环境59-60
  • 3.4.4 光学选择和X射线选择星系团之间的对比60-62
  • 3.4.5 重子缺失问题62-63
  • 3.4.6 背景类星体63-65
  • 3.5 小结65-70
  • 第四章 展望70-73
  • 参考文献73-9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93-94
  • 致谢94-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树华;星系团打破距离记录[J];物理;2004年06期

2 胡德良;;暗物质环[J];世界科学;2007年07期

3 许i,

本文编号:279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9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5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