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盐嗜碱微生物法烟气处理的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22:00
   烟气中的SO2和NO。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物理和化学法烟气处理虽然脱除效率高,但是设备易腐蚀,运行成本高,而且存在二次污染。基于以上缺点,人们利用微生物法进行烟气处理,但是处理过程中却存在硫化物抑制现象。为了解除硫化物抑制现象和降低运行成本,本研究将嗜盐嗜碱微生物应用到生物法烟气处理中,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利用复合碳源(乳酸和乙醇)在高COD/SO42-(4.0)下启动嗜盐嗜碱硫酸盐还原反应器,并考察COD/SO42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嗜盐嗜碱微生物硫酸盐还原的影响。本研究实现了嗜盐嗜碱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以COD/SO42- 4.0启动的反应器,最佳COD/SO42-仍为4.0,为了降低成本,在后续实验中从启动阶段开始就应该采用低的COD/SO42-;与乳酸相比,嗜盐嗜碱硫酸盐还原菌(SRB)更偏好利用乙醇;以乙醇为唯一碳源在COD/SO42-为4.0的条件下,最佳的HRT为18 h,此时反应器的硫酸盐去除率为97.8%,硫酸盐去除速率可以达到6.26 kg/m3 d,且不存在硫化物抑制现象。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发现体系中的嗜盐嗜碱SRB为Desulfonatronovibrio sp.,该SRB只有在以乙醇为碳源且COD/SO42-为4.0的情况下才能被检测到,这也就证明最佳COD/SO42-的确为4.0。从成功启动的嗜盐嗜碱硫酸盐还原反应器底部取泥进行富集培养,最终富集得到两种嗜盐嗜碱SRB:Desulfonatronum sp.和Desulfonatronovibrio sp.。其次,利用复合碳源(葡萄糖、乳酸和乙醇)在高COD/NO3-(4.2)下启动嗜盐嗜碱反硝化反应器,并考察不同NO3-/SO42-对硝酸盐和硫酸盐还原的影响。本研究实现了嗜盐嗜碱微生物同步脱硫脱硝,当HRT为24 h时,最佳的NO3-/SO42-为3.0,在此条件下硝酸盐去除率为100%,硫酸盐去除率为69.5%,此时的反硝化速率为6.0 kg/m3d,硫酸盐去除速率为1.39 kg/m3 d,且不存在硫化物抑制现象;反硝化细菌(DB)偏好利用乳酸,而SRB偏好利用乙醇。利用DGGE分析发现体系中的DB主要为Halomonas campisalis, SRB主要为Desulfonatronovibrio sp.,且两者的丰度均随着NO3-/SO42-降低而增加,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反应器能够实现同步脱硫脱硝。从成功启动的嗜盐嗜碱反硝化反应器底部取泥进行富集培养,筛得一株嗜盐嗜碱DB:Halomonas campisalis。再次,利用六种不同的碳源(乳酸、葡萄糖、甲醇、乙醇、甲酸和乙酸)以COD/SO42- 2.0, HRT 24 h分别启动不同的反应器,考察不同碳源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最佳的电子供体为乙醇,进水硫酸盐最大负荷为10.0 kg/m3 d,硫酸盐最大去除速率为8.60 kg/m3 d。确定了与硫酸盐还原相关的不同电子供体的微生物降解模式,发现在以乳酸和葡萄糖为碳源的反应器中丙酸的氧化与硫酸盐还原过程相耦连;在以甲酸为碳源的反应器中可能存在完全氧化型SRB;在以乙醇和甲酸为碳源的反应器中分别发现了乙醇生成丙酮酸的代谢路径和Wood-Ljungdahl路径。然后,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成功启动的以乳酸、葡萄糖、乙醇和甲酸为碳源的反应器的群落结构进行解析。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嗜盐嗜碱硫酸盐还原反应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层序聚类分析显示以乳酸和乙醇为碳源的反应器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与以葡萄糖和甲酸为碳源的反应器的细菌群落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Miseq测序发现不同碳源的反应器所共有的OTUs个数为758,占总OTUs的11.4%,其中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为51.6%;以乙醇为碳源的反应器中SRB的丰度最高;在以乳酸为碳源的反应器中检测到了降解丙酸的SRB;在以乙醇和甲酸为碳源的反应器中分别检测到了能够利用乙醇生成丙酮酸和利用甲酸生成丙酮酸的微生物;在不同碳源的反应器中均发现了不同类型的SRB、硫氧化菌和硫还原菌,这三类菌的发现证实在同一反应器中可能存在硫循环。本研究的发现为与硫酸盐还原相关的不同电子供体的微生物降解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配制不同硝酸盐浓度和盐度的模拟烟气吸收液利用以乳酸和乙醇为碳源的嗜盐嗜碱硫酸盐还原反应器分别考察硝酸盐和盐度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实验发现在COD/SO42-为2.35,HRT为24 h的条件下,硝酸盐浓度在1000 mg/L以下时不会影响嗜盐嗜碱硫酸盐还原反应器的脱除效果,这就证明同步脱硫脱硝是可行的;当硝酸盐浓度达到1500 mg/L时,反应器开始出现明显的抑制现象;除SRB外,硝酸盐还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性;当乳酸和丙酸共同存在时,SRB会优先利用乳酸;通过分析高硝酸盐浓度下反应器上、中、下三个取样口处的硫酸盐还原情况和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发现,底部所还原的硫酸盐占反应器还原硫酸盐总量的62.1%,底部乳酸的消耗占反应器总消耗量的63.6%,大部分的硫酸盐还原发生在反应器的最底部,大部分的SRB聚集在反应器的最底部;在电子供体充足的条件下,延长HRT可解除硝酸盐抑制。实验发现在COD/SO42-为2.0,HRT为24 h的条件下,嗜盐嗜碱微生物所能耐受的最大盐度为1.63 M Na+,在此条件下,硫酸盐的去除率可以维持在90%以上。本研究表明嗜盐嗜碱微生物能够在高盐度下实现同步脱硫脱硝,可进一步增加吸收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X701;X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炳寅,经美德;废黄河口盐沼土硫酸盐还原速率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0年03期

2 马忠友;邓盾;汪建飞;谢越;;一组混合菌群还原硫酸盐的特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08期

3 曾景海;吴晓磊;赵桂芳;钱易;;油田回注水中硫酸盐还原原核生物的快速检测和群落结构分析[J];环境科学;2006年05期

4 尹希杰;周怀阳;杨群慧;孙治雷;;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和不同形态硫的分布[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3期

5 康宁,伦世仪;硫酸盐还原一甲烷化两相厌氧消化系统运行工艺条件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1996年03期

6 徐慧纬;张旭;李立明;郑光洁;李广贺;;不同基质条件下透性处理对脱硫弧菌硫酸盐还原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年01期

7 高树兵;Thomas J.Lyimo;Arjan Pol;Huub J.M.Op den Camp;;坦桑尼亚姆托尼地区红树林沉积物中的硫酸盐还原和甲烷生成作用[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2年Z1期

8 施春华,颜佳新,韩欣;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硫酸盐还原反应研究进展[J];广西地质;2001年01期

9 张文存;吴耀国;吉青杰;王卫;;硫酸盐还原条件下苯胺生物降解的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5年01期

10 尹希杰;陈坚;郭莹莹;孙治雷;邵长伟;;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与甲烷厌氧氧化: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家辉;商U_;陈光浩;;以甲烷为单一碳源的脱氮及硫酸盐还原[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丁海;姚素平;陈骏;;重金属离子对混合SRB菌群的硫酸盐还原速率抑制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3 田涛;张代钧;李玉莲;孙陶陶;何强;;重庆园博园龙景湖水体硫酸盐还原及氮化物和TOC的影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4 赵本良;仇荣亮;刘金芩;黄雄飞;李清飞;王诗忠;石宁;;一株硫酸盐还原细菌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萧莲;在高温季节应适当补施磷肥和氮肥[N];东方城乡报;2010年

2 倪永华;铁管道腐蚀之谜揭开[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明翔;Desulfovibrio sp. CMX还原烟气脱硫脱硝络合溶液过程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熙俊;微氧碳氮硫共脱除工艺的运行效能及数学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远野;废水碳氮硫污染物共脱除工艺调拉与生物硫回收参数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周杰民;嗜盐嗜碱微生物法烟气处理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5 赵阳国;生态因子对硫酸盐还原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影响的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冯颖;硫酸盐还原菌与Fe~0协同处理含重金属酸性废水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李巍;废水同步生物脱氮除硫特性与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夏芳芳;垃圾生物覆盖土对填埋气中H_2S的净化作用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岩;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产酸—硫酸盐还原系统建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2 乔佳妮;水稻土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多氯联苯消减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侯丹丹;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

4 张璐;胶州湾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和铁异化还原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毕建培;硫酸盐还原与反硝化脱硫工艺耦合及碳氮硫去除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唐红玲;微生物烟气脱硫系统中硫酸盐生物还原过程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刘一威;不同工艺条件下硫酸盐还原反应器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桂冠;脱硫肠状菌的培养及还原硫酸盐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照韩;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李放;硫酸盐还原菌株(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去除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5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815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