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外差光谱技术及反演方法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X831;TN249
【部分图文】:
第一章引言??效应却要比C〇2强34倍[13],因此对C〇2和CH4这两种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研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1.2为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以及地球系统研宄实验室的全球??监测部门给出的全球二氧化碳[14]和甲烷[15]的月平均变化数据。图1.2(a)??显示了自1980年以来的探测数据,纵坐标为千空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比,其定义??为除去水蒸气后,二氧化碳分子的数量除以空气中所有分子的数量,单位为ppm。??图中带红色菱形的虚线表示为月平均值,黑色方形符号代表经过修正后的季平均??结果。而1.2(b)图显示了从海洋表层站点测得的全球月平均大气甲烷浓度,图??中红色圆圈代表月平均值。该黑正方形显示长期趋势(滑动平均结果),甲烷浓??度也是干空气甲烷的混合比,定义为除去水蒸气后甲烷的分子数除以分子总数,??单位ppb。从图a、b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及甲烷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是每个??月也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上述观测均为地表观测,温室气体的柱浓度,受地气??交换影响较小,与区域排放通量具有更直接的相关性。大气C02在80?km以下??近似为均匀分布,大气CH4在15?km以下近似为均匀分布,但15?km以上呈现??为近似线性下降。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需要测量温室气体??的柱浓度以及大气垂直分布信息。??GLOBAL?MONTHLY?MEAN?C02?global?monthly?mean?ch^??;|?^?A1]?3??32〇??????.?l??????????.?.??1W?e〇?19BS?1990?1995?2000?200S?2010?2015
第一章引言??1.2温室气体地基探测仪研究进展??温室气体柱浓度及垂直分布按观测方式,可以分为机载观测、星载观测和地??基观测等。机载和星载可以进行大范围观测,然而其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且观测密度有限。地基观测虽然难以获得大范围的浓度信息,但具有精??度高、准确度高及可开展长时间序列观测等优点,可以很好的满足区域温室气体??的高精度观测需求。??关于温室气体大气垂直廓线方面的研究,仍然缺乏可用于廓线反演的高光谱??分辨率观测数据。图1.3显示了不同光谱分辨率下的模拟吸收结果,光谱分辨率??越高,包含的信息量越多。比如,当光谱分辨率为lcm-1时(如图1.3中蓝色透??过率谱),信息缺失严重,且易受到附近其它分子吸收的干扰;当光谱分辨率为??0.01?cm-1时,特征峰明显。因此,光谱分辨率越高,测量结果对大气高层低压下??的分子吸收越敏感。综上,建立高分辨率光谱、体积孝成本低的地基观测光谱??仪,以及建立密集的地基观测网络,为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温室气体观测意义重??大。??I?::r¥°v^??|?〇?4?1|?H2。Sf:??02_?y?eLJ??o.oJ?314,?,___,???6046.5?6047.0?6047.5?6048.0?6048.5??Wavelength?number?(cm*?^)??图1.3分辨率分别为1、0.5、0.1和0.01的透过率谱??目前,可用于大气温室气体观测的地基被动测量系统主要有:太阳光度计??[24-30]、空间外差光谱仪[31-44]、傅里叶变换光谱仪[45-48]、激光外差光谱仪??[49-65]等。太阳辐射计主要借助太阳光,在可见光
??着2006年7月和2006年9月,第二代系统计划分别承载卫星STPSatl和卫星??AIM升空[39]。2006年4月,加拿大研制的空间外差系统被应用于大气中水汽??的探测[40]。??自2005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宄所也开展了空间外差光??谱技术的相应研宄工作[41-43]。继实验室空间外差光谱样机和机载实验成功之??后,将其应用于我国首颗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卫星GF_5号,并对全球温室气体??如C〇2和CH4等气体进行了探测,其光谱分辨率为0.033cm-1,图1.4为GF-5号??观测卫星的载荷配置[44]。空间外差光谱仪的优点为无扫描部件、多路信号同??步采集、高分辨率光谱、光谱测量范围大等;其缺点为依赖精密光栅和CCD,探??测波段为可见和近红外波段。??;?;?H??爾??大气气溶胶多角度_赢??管探職也錄圓??图1.4?GF-S号观测卫星的载荷配置??1.2.2傅里叶变换光谱仪??高光谱分辨率傅立叶变换光谱仪是当前地球大气探测的重要手段,其探测波??段主要受探测器的影响,可以覆盖紫外到红外甚至太赫兹波段,利用采集得到的??高光谱分辨率数据可以反演得到多组分温室气体的柱总量和垂直分布。傅立叶变??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园;孙友文;谢品华;刘诚;刘文清;刘建国;李昂;胡仁志;王薇;曾议;;地基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反演环境大气中的CH_4浓度变化[J];物理学报;2015年07期
2 魏敏;刘建国;阚瑞峰;王薇;姚路;许振宇;袁松;戴云海;贾良权;;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温室气体测量方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12期
3 胡志远;闭建荣;黄建平;史晋森;刘玉芝;;一种利用天空辐射计反演大气总水汽量的算法研究[J];高原气象;2014年01期
4 张华;黄建平;;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关于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解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1期
5 程巳阳;高闽光;徐亮;金岭;李胜;童晶晶;刘建国;刘文清;;基于直射太阳光红外吸收光谱技术的大气中CH_4柱浓度遥测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14年01期
6 侯姗姗;雷莉萍;关贤华;;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及产品[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3年02期
7 戴聪明;魏合理;;地基微波辐射计和太阳光度计反演大气水汽总量的对比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3年02期
8 李建玉;徐青山;詹杰;魏合理;;中国部分典型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特性遥感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11期
9 李建玉;伽丽丽;徐文清;魏合理;;DTF型太阳光度计测量大气光学参数的对比验证及误差分析[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李建玉;徐文清;伽丽丽;詹杰;高亦桥;魏合理;;便携式全自动太阳光度计的研制及其应用[J];光学技术;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卢兴吉;温室气体激光外差光谱测量技术与反演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曹亚南;3.5μm中红外激光外差光谱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周彧;基于7.6μm量子级联激光的N_2O传感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黄晟;可见到近红外太阳光谱辐射计的研制与相关数据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刘英烈;不同氮肥水平集约化栽培模式双季稻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收支的田间观测[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4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87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