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多宝山矿集区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11:32
  多宝山矿集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北段,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多金属矿集区,主要包括大-小型斑岩型铜-钼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及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等。该矿集区成矿年龄具有从奥陶纪至侏罗纪超过300Ma的时间跨度,在东北亚地区没有任何一个矿集区可以达到如此巨大规模和复杂程度,因此多宝山矿集区的成矿作用、成岩成矿关系以及保存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次研究选取多宝山和铜山斑岩型铜-钼-(金)矿床、三矿沟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以及争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矿床学及地质年代学研究,探讨各典型矿床的成矿作用、成岩-成矿年代学、岩浆成因及构造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加里东期铜-钼-(金)、(b)印支期金-(铜-钼)和(c)燕山期铁-铜三期成矿模式。通过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铅-铼同位素研究,对四个典型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演化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约束。多宝山和铜山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均发育气液两相、CO2-H2O及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亦显示包裹体中含有CO2及少量N2...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
        1.2.1 斑岩型矿床研究现状
        1.2.2 矽卡岩型矿床研究现状
        1.2.3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研究现状
        1.2.4 多宝山矿集区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项目依托及完成工作量
    1.5 取得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集区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多宝山矿集区地质特征
        2.2.1 矿集区地层
        2.2.2 矿集区构造
        2.2.3 矿集区岩浆岩
        2.2.4 矿集区矿产
    2.3 区域构造演化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斑岩型铜-钼-(金)矿床
        3.1.1 多宝山铜-钼-(金)矿床
        3.1.2 铜山铜-钼-(金)矿床
    3.2 矽卡岩型铁-铜矿床
        3.2.1 矿区地质
        3.2.2 矿化特征
    3.3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3.3.1 矿区地质
        3.3.2 矿化特征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4.1 斑岩型铜-钼-(金)矿床
        4.1.1 成矿物质来源
        4.1.2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4.1.3 成矿时代
        4.1.4 矿床成因
    4.2 矽卡岩型铁-铜矿床
        4.2.1 成矿物质来源
        4.2.2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4.2.3 成矿时代
        4.2.4 矿床成因
    4.3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4.3.1 成矿物质来源
        4.3.2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4.3.3 成矿时代
        4.3.4 矿床成因
第5章 成岩成矿年代学与构造环境
    5.1 矿集区岩浆岩年代学
        5.1.1 岩相学特征
        5.1.2 锆石U-Pb年代学
        5.1.3 多宝山矿集区及其邻区显生宙岩浆作用
    5.2 全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2.1 早奥陶世岩浆岩
        5.2.2 中侏罗世岩浆岩
        5.2.3 早白垩世岩浆岩
    5.3 岩浆类型、源区及成因研究
        5.3.1 岩浆类型:埃达克质、过渡及正常岛弧岩浆
        5.3.2 岩浆源区
        5.3.3 岩浆形成深度
        5.3.4 岩石成因模式
        5.3.5 岩浆成因与成矿作用联系
    5.4 成矿构造背景
第6章 区域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模式
    6.1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6.1.1 地层控矿作用
        6.1.2 构造控矿作用
        6.1.3 岩浆岩控矿作用
    6.2 区域矿床时空展布规律
    6.3 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模式
        6.3.1 古亚洲洋俯冲与多宝山弧及其斑岩型矿化的联系
        6.3.2 多宝山岛弧及相应斑岩型矿化的埋藏和保存
        6.3.3 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作用:矿集区叠加矿化的响应/诱因
        6.3.4 中生代多期构造体制复合作用对区域多金属矿化的制约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兴蒙造山带的基底属性与构造演化过程[J]. 许文良,孙晨阳,唐杰,栾金鹏,王枫.  地球科学. 2019(05)
[2]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J]. 宋国学,秦克章,李光明,王乐.  岩石学报. 2018(03)
[3]黑龙江三矿沟-庄乎河地区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及其俯冲构造与成矿意义[J]. 黎心远,赵元艺.  地质学报. 2018(02)
[4]大兴安岭北段得耳布尔铅锌银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意义[J]. 赵岩,吕骏超,张朋,张德宝,沈鑫,毕中伟.  地质学报. 2018(01)
[5]多宝山矿田铜山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蚀变分带:对热液-矿化中心及深部勘查的启示[J]. 王乐,秦克章,庞绪勇,宋国学,金露英,李光明,赵超.  矿床地质. 2017(05)
[6]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区龙江组安山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J]. 王苏珊,刘佳宜,季洪伟,吕军,周肃,刘俊来.  岩石学报. 2017(08)
[7]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铜铅锌矿区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制约[J]. 尚毅广,孙丰月,姜和芳,王启,尹悦,孟庆鹏,张志颖.  世界地质. 2017(02)
[8]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火山岩-次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地质意义[J]. 程琳,彭晓蕾,韩吉龙,任亮,刘阳.  世界地质. 2017(02)
[9]黑龙江铜山断裂的变形特征及铜山铜矿床蚀变带-矿体重建[J]. 庞绪勇,秦克章,王乐,宋国学,李光明,苏仕强,赵超.  岩石学报. 2017(02)
[10]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Cu-Fe-Mo矿床岩浆岩成因研究[J]. 李德荣,牛延宏,崔根,王秋阳.  中国地质. 2016(06)

博士论文
[1]兴安地块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演化的制约[D]. 李宇.吉林大学 2018
[2]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拼合历史: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证据[D]. 董玉.吉林大学 2018
[3]兴安地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D]. 于倩.吉林大学 2017
[4]黑龙江省三道湾子地区岩浆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D]. 王苏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5]内蒙古得尔布干成矿带铅锌银矿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D]. 赵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6]西藏念青唐古拉古近纪矽卡岩型铁铜铅锌矿床成因机制与成矿模式[D]. 徐净.中国地质大学 2017
[7]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斯弄多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成岩与成矿作用研究[D]. 丁帅.成都理工大学 2017
[8]额尔古纳地块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构造演化的制约[D]. 唐杰.吉林大学 2016
[9]大兴安岭中东部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模式[D]. 古阿雷.吉林大学 2016
[10]黑龙江省多宝山矿集区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D]. 郝宇杰.吉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D]. 晁温馨.吉林大学 2018
[2]黑龙江省三道湾子地区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D]. 刘佳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3]大兴安岭西坡二道河子铅锌矿床成因与成矿地质背景[D]. 闫佳.吉林大学 2016
[4]大兴安岭北段争光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D]. 车合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5]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北部主要岩体与典型矿床研究[D]. 李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6]内蒙古神山铁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 吕骏超.吉林大学 2015
[7]黑龙江省争光金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D]. 佟匡胤.吉林大学 2015
[8]黑龙江省争光金矿矿床模型[D]. 符家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9]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 郑全波.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86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986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