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气候与环境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06:51
  亚洲季风演化和亚洲内陆干旱环境的形成是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变冷和特提斯海退缩的产物,然而这些因素如何促使亚洲内陆干旱环境的形成和亚洲季风的演化尚有诸多不清楚的地方。获取可靠的晚新生代亚洲内陆古气候与环境演化记录不但有助于澄清这些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而且对于理解亚洲内陆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极为必要。前人利用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红粘土序列构建了晚新生代东亚气候与环境演化的基本框架。然而,由于气候代用指标的多解性和具有精确定年且高分辨率的长时间尺度古气候记录的缺乏,第四纪以前亚洲季风-干旱环境在构造和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演化及驱动机制尚存在较大的争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怀头他拉剖面和花土沟剖面开展古环境重建研究。上述剖面已经通过磁性地层学和古生物化石相结合确定了年代学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借助磁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指标对上述剖面进行了古环境重建,旨在理解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亚洲季风和干旱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化特征和规律,区分青藏高原的生长与两极冰盖的出现和发展对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演化的可能影响,查明亚洲季风-干旱环境在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演化同太阳辐射参数和...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气候与环境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中新世以来黄土高原磁化率记录的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宋友桂等,2000;Guoetal.,2002;Qiangetal.,2011)

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气候与环境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5°N夏至日太阳辐射、全球深海氧同位素及黄土高原磁化率记录和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功率谱分析

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气候与环境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中新世以来黄土高原堆积速率和北太平洋粉尘通量记录(Anetal.,2001;Guoetal.,2002)


本文编号:3085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085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0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