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沉积演化及地质背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8:17

  本文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沉积演化及地质背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重点调查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出露较好的5条地质剖面,分别是深底沟—大侏罗沟、花园沟、黑油山沟、水库沟和吐孜沟。在深入调研和全面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地层对比格架,对沉积体系进行了识别,进一步划分了沉积相、亚相、微相,并对微相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古水流分析、碎屑岩地球化学分析和重矿物分析,对盆地三叠纪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以及可能的母岩类型、组合、源区位置进行了推测。最后又结合少量的孢粉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对盆地西北缘三叠纪样品时代归属及古气候等地质背景进行了判定。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1、通过对盆地西北缘三叠系野外露头、岩心、地震和测井资料分析研究,识别出三叠系多个层位的分层界线,进而建立起露头上5条剖面的区域地层对比格架,细分各个层位,并利用元素地层学方法对地层划分进行了局部验证。 2、把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河流—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进一步划分出多个亚相、微相,并分析了沉积相演化。早三叠世干旱炎热条件下以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为主,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交替的过渡相,之后在晚三叠世早期发生了三叠纪以来最大规模的湖侵,到晚三叠世中期逐渐湖退形成辫状河。 3、通过对楔状/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以及扁平砾石产状的测量,从古流向玫瑰花图中可以看出,古水流以单峰态低变化亚型为主,其次属单峰态高变化亚型和斜双峰亚型。古水流向稳定,水流大多来自扎伊尔山前,古流向以西北—东南向为主。 4、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稀土配分曲线均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右倾型分布模式,具有Eu轻微负异常和Ce极弱负异常或负异常消失的特征。从多种物源判别图中可以看出,物质主要来源于长英质火山岩,并有向稳定环境物源过渡的趋势,物质遭受的风化剥蚀程度较大。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 5、在中—上三叠统样品中鉴别出重矿物18种,多呈次棱角—棱角状、次棱角—次圆状,并得出4类重矿物组合,认为沉积物很可能为近源堆积物质和远源搬运物质的叠加,源区为齐尔山—哈拉阿拉特山区(属扎伊尔山前),母岩组合为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中—酸性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并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 6、孢粉和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三叠系总体为淡水陆相环境。早三叠世到晚三叠世整体为一个大型的湖侵—湖退过程,气候由干旱—半干旱一潮湿。
【关键词】:地层 沉积 地球化学 重矿物 古水流 物源 三叠系 准噶尔盆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P534.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3
  • 1.1 选题依据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7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7-20
  • 1.5 论文工作量20-21
  • 1.6 小结21-23
  • 第2章 区域地层概况与划分23-44
  • 2.1 区域地层与构造背景23-31
  • 2.2 岩石学地层划分31-35
  • 2.3 地震学地层划分35-37
  • 2.4 测井学地层划分37-41
  • 2.5 化学地层划分41-43
  • 2.6 小结43-44
  • 第3章 区域沉积演化44-61
  • 3.1 沉积微相类型44
  • 3.2 冲积扇—扇三角洲44-53
  • 3.3 河流—三角洲53-57
  • 3.4 湖泊57-58
  • 3.5 小结58-61
  • 第4章 古水流分析61-77
  • 4.1 古水流判别标志61-63
  • 4.2 古流向玫瑰花图63-71
  • 4.3 粒度分析71-75
  • 4.4 小结75-77
  • 第5章 碎屑岩地球化学分析77-86
  • 5.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77-79
  • 5.2 稀土元素79-81
  • 5.3 微量元素81-84
  • 5.4 小结84-86
  • 第6章 重矿物分析86-97
  • 6.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86-87
  • 6.2 重矿物类型及特征87-91
  • 6.3 重矿物组合91-96
  • 6.4 小结96-97
  • 第7章 孢粉及碳氧同位素分析97-101
  • 7.1 孢粉时代归属及古气候97-98
  • 7.2 碳氧同位素98-100
  • 7.3 小结100-101
  • 第8章 讨论101-106
  • 8.1 地层及微相演化101-103
  • 8.2 区域物源及背景103-106
  • 结论106-109
  • 致谢109-111
  • 参考文献111-119
  • 附录119-1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纪易;粗碎屑洪积扇的某些沉积特征和微相划分[J];沉积学报;1985年03期

2 赵红格,刘池洋;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03年03期

3 石永红;李忠;卜香萍;许承武;;博兴洼陷新生代砂岩碎屑石榴石的物源示踪及对鲁西隆起的指示[J];沉积学报;2009年05期

4 朱世发;朱筱敏;王一博;徐兆辉;李德江;鲜本忠;龚文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三叠系储层溶蚀作用特征及孔隙演化[J];沉积学报;2010年03期

5 宫清顺;黄革萍;倪国辉;孟祥超;丁梁波;;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冲积扇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沉积学报;2010年06期

6 刘兆生;吐哈盆地北缘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J];地层学杂志;2000年04期

7 贺振建;;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剖面孢粉组合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J];地层学杂志;2007年S2期

8 刘柏林;王启飞;阎泗民;;准噶尔盆地腹部Z2井三叠系地层及沉积特征[J];地层学杂志;2008年02期

9 秦苏保;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沉积建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5年02期

10 赵振华;;关于岩石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使用的有关问题[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仁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夏子街走滑构造[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沉积演化及地质背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15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